文化传统庞朴阅读答案 冯骥才:守望民间文化的知识分子|阅读答案试题

2017-11-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冯骥才很健谈,但大多谈的是守望文化,对他自己则很少提及.     作为作家,喜爱他的读者说,他的作品扎根于民间,来自于乡土.作为文化研究者,关注他的学者

    冯骥才很健谈,但大多谈的是守望文化,对他自己则很少提及。     作为作家,喜爱他的读者说,他的作品扎根于民间,来自于乡土。作为文化研究者,关注他的学者说,他有着博大的文化责任感。

   “我自近日起就要各处乱跑去考察民间文化,无法坐在家里,所以只好暂且关上我的博客的门。对不住了,后会有期。”自今年2月16日冯骥才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出告示以来,他的行踪便成了谜。

冯骥才也总说,每次走在天津街头,熟人相遇总会打招呼,“大冯,忙嘛呢?” 日前,记者在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抓”住了这位中国民间文化保护代言人,冯骥才的回答就从“忙嘛呢”开始:“最近一直忙着浙江西塘召开的古村落保护高峰论坛。

通过论坛研究古村落不同的保护方式,并与当地政府配合,把保护方案一个一个确定下来。之后,将再进行一系列的考察活动,比如苏州桃花坞调查、比如南通蓝印花布基地挂牌等。

”冯骥才的日程表排得很满。     “干嘛这么忙?”     “因为再不忙着保护民间文化,我们的根就快没了。”     “古村落是中华文化的箱底儿。

”经过去年大半年的下乡调查,跑了7个省份,冯骥才越来越感到,古村落内在的、沉甸甸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被抽空。他觉得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危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中国步入现代化的过程不是递进,而是突然的,人们由此造成了对线性成长、理性思考的缺失。

贵州东南部,30多万人在苏浙一带打工,苗寨居民不说苗语,其他少数民族村寨的年轻人已经不穿民族服装了。

在南方一些富裕的小县城,冯骥才发现生活富足的农民在建设自己家园时竟是如此赤裸裸地照搬洋文化:村落中,修建起一座座微型的“艾菲尔铁塔”,或是小型的卢浮宫,而中国的飞檐翘角、雨榭楼台早已淡出视野,退出记忆。

    “历史的记忆和传承都没有了。长此以往,十几年后,我们传统的东西就都没有了。我们无法阻止一个时代的变化,但是,文化,我们必须挽留。”冯骥才说。     “我们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也要有自己的文化遗产日,尤其是在全球化、商业流行文化像沙尘暴一样的弥漫当中,应该对我们的文化有一种崇敬心理。

”而在文化保护工程中,冯骥才强调最多的就是文化人的责任。

    他大声呼吁中国知识分子应担负起在保护传统建筑上的责任。他说,巴黎的历史保护为什么做得这么好,实际上是三个作家起了作用。第一个是雨果,他写了《向拆房者宣战》,成为第一个对乱拆房者宣战的人。

第二个作家是小说《卡门》的作者梅里美,他当时成立了一个古典建筑的监督委员会。第三个是小说家马尔乐夫。20世纪60年代,世界工业化进程开始,马尔乐夫提出在全法国进行文化普查。

正是这种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使法国文化保留了他们的根。     “中国知识分子也应反省一下,在时代变迁过程中应承担什么责任。中国传统文化大到一个古村落,小到一个荷包,都需要我们抢救和保护,否则将在我们手中消失!

应该有人去传承这些宝贵的民间艺术,留住中国传统文化的根脉。守望精神家园的责任应当由文化界承担,但现实却是我们的文人、知识分子,大多在旁观。”为了成立民间文化基金会,冯骥才作画义卖,虽然最终募来200万元,但如今手腕上一个作画劳累形成的大疙瘩仍在述说着当年孤军作战的些许无奈。

令他欣喜的是,中国现在终于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17.请依据文本,列举冯骥才在“守望民间文化”方面所作的努力。

(3分) 18.冯骥才认为造成民间文化日渐式微的原因有哪些?请作简要说明。(6分) 19.庞朴在《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中说,“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试结合上文,探究“守望”“民间文化”的现实意义。(6分)

17.3分。(1)在各处考察民间文化,研究古村落不同的保护方式(2)与当地政府配合,确定古村落保护方案;(3)呼吁中国知识分子担负起在保护传统建筑上的责任;(4)为成立民间文化基金而作画义卖(答出其中3点即可) 18.

6分。(1)因中国步入现代化的过程太过突然而造成人们对线性成长、理性思考的缺失;(2)受全球化、商业流行文化的影响,对本民族文化缺乏保护意识;(3)文人、知识分子,在传承民间文化方面大多持旁观态度。

(每点2分,共6分) 19.6分。(1)保护民间文化,才能保住中华文化生存发展的根基;(2)保护民间文化,才能保证民族文化的传承不因时代的变迁而消失;(3)保护民间文化,才能让民族文化在面对“洋文化”的侵蚀时守住阵地。(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也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