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延赤的作品真实吗 对作品真实性的几点看法

2017-09-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刚读完这本书.看到有人对文学作品的真实性问题的激烈争论,也想说上两句. 李安在谈到拍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时说,我的工作就是制作幻觉,启发感情和思想...

刚读完这本书。看到有人对文学作品的真实性问题的激烈争论,也想说上两句。 李安在谈到拍摄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时说,我的工作就是制作幻觉,启发感情和思想。。。 《少年派》这个电影是否真实呢?也许问的人就不多了,恐怕因为原作者是加拿大人,导演又是李安。

其实李安的话适用于所有的艺术创作形式,包括文学,绘画和影视等等。前两天正好看到网上一段争论《少年派》这本书的内容是否真实的文字,也许正好回答了对此书真实性的争论,现摘引如下:          “但事实究竟是什么?仔细阅读Pi的故事的人应该能理解,Pi是一个深谙动物习性、擅长游泳、懂得海上求生的人,然而这就表示Pi说的故事是真的吗?。

。。透过作者的叙述,我们一步步地了解Pi的背景、性格以及所经历的漂流细节,这些细节既生动又真实,于是我们对Pi这个聪明、机智又善良的少年发生了解、产生感情,进而相信他说的故事。

然而我们真的了解Pi吗?当然不。我们看到关于Pi的一切,其实全都来自于是作者的叙述,我们根本不认识、也不了解Pi,我们只是自以为了解罢了。于是乎,我们要问,我们相信作者吗?作者是写了一则真实记录,还是杜撰了一则故事? 我们究竟要不要相信杨-马泰尔说的故事?在绕来绕去之后,我们从不同方向走向了杨-马泰尔的创作意图—在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理性分析无益于真实性的探究,信与不信,只在读者感动与否的一念之间,而宗教信仰亦与此相同。

这点正是后现代主义所坚持的世界观,也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精髓—让读者意识到世界并不在外面,而在读者的眼里和心里,从不存在一个客观与真实的世界,每个人只能透过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各自决定世界是什么相貌。

” 同样作为一个男同胞,想对那个叫“兔子桑”的号称有初级心理咨询师执照的同志进言几句: 语言肮脏,拿着放大镜去找作品和作者毛病的人怎么看似乎心理都有些偏狭、极端和变态,有失一个男人起码的风度和体面,也许,初级的文学知识也是应该有的。

顺便再更正一下“兔子桑”对纽约客自作多情,语句不通,故弄玄虚,越看越糊涂的解释。其实,纽约客就是New Yorker的音译,最初是美国南方人这样称呼纽约人的,现在完全可以泛指所有在纽约生活的人。

这一点可以向任何美国人求证。估计“兔子桑”仁兄一定没去过纽约,但想像力还算可以,一说就一套套的,这样给人去做心理咨询应该挺可怕的。

关于这本书,不论真实性是什么,我最欣赏的地方恰恰就在于其构思的独特,想像力让人叹赏,对不同人物的心理描写到位,文学价值不容忽视,称为一本佳作应不为过。我在此竭诚推荐此书。无缺点吗?肯定不是,但试问又有哪一本书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