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领毛泽东第三子毛岸红风波内幕

2017-07-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自上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关于毛泽东之子毛岸红当年在被认领过程中产生的议论一直不断,同时,也衍生出不少主观臆断甚至不切实际的非议,使本来在那个年代比较正常的认领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到现在,关于毛泽东之子毛岸红当年在被认领过程中产生的议论一直不断,同时,也衍生出不少主观臆断甚至不切实际的非议,使本来在那个年代比较正常的认领活动变的复杂,产生了不应该有的风波。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后,毛泽东和贺子珍商定把他们的孩子毛岸红(小名毛毛)交给留下来坚持游击活动的弟弟毛泽覃。瑞金和中央苏区落入敌人之手后,毛泽覃恐怕走漏消息,毛毛会遭遇不测,就把他秘密转移到瑞金的一个警卫员家里。之后,毛泽覃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毛毛从此下落不明。

第二,贺敏学(贺子珍之兄)说:“小毛(毛岸红)是在 1952年在南京找到的”。贺敏学提到的小毛叫朱道来。“那时正是全国搞三反五反的时候。贺子珍听到这个消息后,跑到南京去看是不是小毛。她主要看两点,一是看这个孩子是否油耳朵,二是看他有没有腋臭,他认为她生的孩子都遗传了毛泽东的这两个生理特点。她看过后,认为这就是她的小毛。”

   找到了毛毛的消息,在上海的有关范围传开了。接连几天,饶漱石、陈毅也来了,他们在见到了朱道来后,都觉得不会有错。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为了防止出差错,提出应该带毛毛到医院验血,检验的结果证明朱道来就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儿子毛毛。

    半个多月后,在中组部招待所,周恩来首先到招待所看望远道而来的朱道来,接着来的还有朱德、董必武、邓颖超、帅孟奇等在中央苏区战斗过的老同志。大家都觉得朱道来的长相的确很像毛泽东,应该不会错。

    第三,事实上,此时的朱道来已被先于贺敏学的朱月倩认领朱月倩说:小青(朱道来)“是我在瑞金红色医院生的”。霍步青,当年是中央派到苏区的巡视员,1933年在福建省建宁县牺牲。

1933年秋,“他撇下了朱月倩和一个尚在腹中的孩子。沉重的打击,使得这个孩子提前问世了。朱月倩生下孩子后没有奶水,当时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知道后,请了卫生部一负责人帮助找一个奶妈来。

正巧,卫生部所在地房东朱盛苔的老婆黄月英的奶孩子刚夭折 9天。孩子就这样托付给这对夫妇了。为纪念霍步青,朱月倩给孩子取名为霍小青。1934年 7月的一天,朱月倩最后一次来到朱坊村,她找到奶妈和她的丈夫,把组织的决定告诉他们,请他们把小青带好。为了孩子的安全,他们商量把小青的姓名改为‘朱道来’。

    尽管有了中组部的结论,但朱道来是不是就是霍小青?朱道来书不是就是毛毛(毛岸红)?由于在认领问题上仍存争执,霍小青并没有返回南京生母的身边。中组部决定将孩子留在北京就读,并由担任中组部副部长的帅孟奇具体照顾霍小青的日常生活。

    第五,霍小青被安排在北京师大南二附中(即后来的 101中学)读书,他既没有和生母朱月倩失去联系,也没有和贺子珍‘妈妈’、养育他长大成人的奶妈黄月英中断关系。三位母亲(即朱月倩、贺子珍、黄月英)履行着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每个月都按时给他寄衣服、食品和零花钱,关心他的成长。

    第六,孔东梅在《翻开我家老影集——我心中的外公毛泽东》一书中写到:“寻访他(指毛岸红)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50年代初,一个叫贺小青(朱道来)的孩子似乎各方面都符合他的特征。但外公看了照片和材料后说:不像小毛毛,但总归是红军的后代,由党来抚养吧。”

    霍小青在 1964年“四清”运动中的一份“自我思想检查”书中坦言道:“我是知道自己是霍步青和朱月倩的孩子,但总觉得当一个烈士的儿子不如当主席的儿子赫赫有名”。朱月倩去看他,他有意回避。朱月倩已发现儿子和自己拉开了距离,伤心不已。“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霍小青对朱月倩由不满、怨恨以至发展到仇恨。

    第八, 1971年 12月,霍小青因患肝癌病逝,时年 38岁(百度百科)。另有说法是,1966年他在一次武斗中被打死。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从孔东梅、朱月倩和黄月英的回忆中看到,霍小青去世时,已经和他的三位“母亲”失去了联系。具体详情,有待进一步探讨和发现。

    第九,1988年3月,朱月倩明确指出:一些文章不知出于何种目的,将我这个亲生母亲骂成‘半路上杀出个程咬金’。“给贺子珍写传,为什么要中伤我?何况贺本人也未这样”。“虽然在实际上,小青已不在我的身边,甚至后来犯错误劳教去了,再说他后来和我的感情也不好,可我还是要说,他是我的孩子。”

    第十,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朱道来是革命者的后代,这是没有任何疑义的。朱道来是否是毛主席遗失的儿子,并无明确的结论,且关于他是何时去世的,观点也有分歧。

   毛泽东主席在长期革命战斗岁月里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切,他的6位亲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的儿子、女儿在战争中失散、夭折,这种可歌可泣的事迹是宝贵的革命传统好教材,绝不能成为什么供“戏说”、供“娱乐”的素材,更不能成为一些人恶意攻击的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