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萍心理 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吴萍

2017-12-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株洲市中心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按照我院的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23例患者,对照组23例患者,其中对实验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患者急性期的心理状态护理,而对照组则采用一般的护理方式进行常规护理.通过对采用不同护理方式的两个研究小组46例患者进行为期1周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23例实验组患者在经过人性化护理之后在焦虑和情绪上的评分指标均优于

株洲市中心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按照我院的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23例患者,对照组23例患者,其中对实验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患者急性期的心理状态护理,而对照组则采用一般的护理方式进行常规护理。

通过对采用不同护理方式的两个研究小组46例患者进行为期1周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23例实验组患者在经过人性化护理之后在焦虑和情绪上的评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评分指标。两个研究小组的患者在护理效果比较上具有明显差异,P

        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肌梗塞按照病变的发展过程而划分出来的一类病症,常常是因为持续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在临床上多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急性功能循环障碍等,病发率和死亡率较高,多发在老年群体中[1]。

由于患者的心理状态在病发期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尽快消除恐惧、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进行积极地心理疏导,能有效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2]。

        本研究着重探讨了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急性期的心理状态护理效果。

将来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定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通过护理观察之后发现实验组的2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最后的治疗效果方面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来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塞治疗的46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46例患者均是经过确诊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

按照我院的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患者,其中:实验组23例患者包括14例男性患者和9例女性患者,患者的年龄大致分布在40-68岁,对实验组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进行心理状态调节;对照组23例患者包括16名男性患者和7名女性患者,患者年龄大致分布在38-65岁,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护理措施。

两个研究小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上对比均无明显差距(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23例实验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具体为:首先,在患者入院伊始就积极为患者安排病房和床位,并详细耐心的向患者解释、叮嘱相关的注意事项。

在向患者介绍主治医师之后,通过服务联系卡建立患者与医生、护士之间的联系。

在进行具体的护理时护理人员保持冷静,并积极进行患者护理工作,力求带给患者安全感和信任感。在此基础上要及时的有效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病情进展,协助患者进行合理的生活作息。

此外还应注意,在患者休息时尽量避免打扰患者。其次,在对患者进行积极护理的同时还要加强病房环境的人性化布置,通过加强与患者的亲切交流,帮助患者有效改善不良的心理情绪,缓解焦虑不安的心理状态。

再次,由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临床上常常会发生胸闷胸痛的现象,患者的心理状态就会变的起伏不定,护理时应当细心观察患者的疼痛剧烈程度,或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或者结合医师指导进行药物服用或注射等方式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感,保持心理状态稳定[3]。

对于对照组的2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一般的护理方式,仅仅告知患者相关注意事项、观察患者临床反映、配合医师进行护理等。接受治疗大约1周后,对比观察两个研究小组的所有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后的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患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周内(特别分析入院后第二天和出院前一天)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分析,着重考察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的数据指指标,其分值越低则反映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好。

        1.

4 统计学方法         通过对两个研究小组的46例患者进行观察和数据统计,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分析,计量资料采取率(x±s)表示,组间率对比取T检验,P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急性期的心理状态不是特别稳定,主要表现为焦虑和抑郁,而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会加重患者病情,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帮助患者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及时调整好心理状态,从而有效的配合医生开展治疗[4]。

本研究通过对46例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发现采用人性化护理措施的实验组患者在情绪和心理状态的稳定上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经过入院1周的护理和观察,人性化护理效果在患者的治疗中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两个研究小组的数据统计具有统计意义。综上,在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的心理调整上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措施能够取得十分积极的护理和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可以借鉴应用[5]。

参考文献: [1]江雪英.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27(03):173-174. [2]郑丽如.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2(06):237-238. [3]陆粉花.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01(11):210-211.

[4]朱桂萍.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5,19(05):132-133. [5]尹自清.浅析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17(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