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萍营长 邓萍:血洒长征路的红三军团参谋长

2017-12-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生命是宝贵的,为了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而献身的生命是最有价值的.我军年轻的军团参谋长,彭德怀元帅的得力助手邓萍,以身殉职时年仅27岁."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征途哭

生命是宝贵的,为了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而献身的生命是最有价值的。我军年轻的军团参谋长,彭德怀元帅的得力助手邓萍,以身殉职时年仅27岁。“遵义城下洒热血,三军征途哭奇男。”

一、20岁的红军军参谋长

邓萍,1908年出生于祖国大西南的四川省富顺县。早年受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投身于伟大的民众革命运动。1927年他毅然告别家乡父老,只身从四川来到武汉,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开始了比较系统地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不久便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由于他在学习和斗争中表现出色,很快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7年冬,邓萍受中共湖南省党组织的派遣,到国民党湖南陆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做兵运工作,先后任营部、团部书记官和副官等职务,1928年参与领导了平江起义,并任中共红军第五军委员会书记和红五军参谋长,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司令部的创始人之一,参加了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30年任红三军团参谋长兼第五军军长,参加了长沙战役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1935年2月在贵州省遵义县老鸦山战斗中牺牲。年仅27岁。他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作战指挥和司令部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精心运筹树起义旗

生命是宝贵的,为了人民解放的伟大事业而献身的生命是最有价值的。邓萍以他年轻的生命实现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同时也展现了一位年轻指挥员的才能。尤其是在他出任军参谋长、军团参谋长工作期间,以其特有的胆识、智慧和才华,展示了他优秀的军事指挥艺术。

早在1927年在国民党湖南陆军第五师一团做兵运工作时,他实际负责着该团中共党的组织工作,这期间他结识了具有强烈正义感的受国军人第一团团长彭德怀和共产党人黄公略、贺国中、黄纯一等,并同他们并肩在国民党军队中秘密进行革命活动。

邓萍虽然个子不高,身材单瘦,但他很能吃苦耐劳,处处身先士卒,态度和蔼可亲,而且他又能书善画,通文达理、博学多才,士兵都非常喜欢和他接近,是一位出色的秘密工作者。

1928年2月,他和共产党员张荣生代表中共南华安特委发展彭德怀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主持了彭德怀的入党仪式。当时,在国民党军中主持共产党员的入党宣誓仪式,条件是可以想象的,没有党旗,没有桌椅。正在大家为难的时候,只见邓萍笑着说:我来给大家请导师。拿出了他亲自画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画像。就这样,几个满腔热血的革命青年庄严地举起了右拳,神圣地立下了“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终生”的誓言。

6月中旬,该团由南华安地区调到平江县城。7月,中共湖南省委特派员滕代远来到平江,视察工作并伺机发动起义。18日,滕代远接到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南华安特委被敌人破坏,第五师党组织要提高警惕的指示后,即找邓萍商量对策。

当日晚邓萍、滕代远、彭德怀、黄公路、黄纯一等在一团召开了中共党的委员会会议,讨论和决定了武装起义的时间和领导人的具体分工:彭德怀、黄纯一负责军事指挥、滕代远、邓萍负责政治工作和与地方党组织取得联系。

在紧张进行起义准备工作的日日夜夜,邓萍不顾疲劳,除了完成分工的几项工作外,他还找人谈话做工作,了解起义的准备情况,并协助彭德怀、滕代远沟通上下的联络工作,十分繁忙。由他负责起草的第一团起义后成立红五军的十大政纲,及各种标语、口号、传单、布告等,都浸透着他的心血和辛劳。

经过紧张的军事、政治、思想和组织的全面准备之后,22日上午,在彭德怀、滕代远、邓萍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于湖南平江举行了武装起义。经过近1小时的猛烈进攻,起义部队将全城反动武装彻底肃清。

古老的平江城内,红旗招展,一片欢腾。

平江起义成功后,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邓萍任参谋长。同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五军委员会。邓萍任书记。

红五军下辖第一、第四、第七三个团,全军2000余人。

平江起义,是继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又一次著名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给正处在艰苦斗争中的革命人民以有力的鼓舞。红五军的建立,壮大了红军力量,以湘鄂赣苏区的开辟,为红旗漫卷中央革命根据地准备了条件。

之后,红五军首长对下一步作战行动问题,开会做了专门研究,会上作为军参谋长的邓萍根据当时情况,对部队的行动方向和部署做了重要发言,最后决定:第七团向北发展,与鄂南群众斗争联系。

第四团向南发展,与浏阳群众斗争联系。

第一团在长寿街一带建立根据地,并向江西修水、铜鼓发展。以期在短期内造成平江与湘鄂边界北段的割据局面,并向南打通与井冈山地区的联系,实现中共中央和湖南省委关于割据整个湘赣边界的计划。

红五军的成立和英勇斗争,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极度恐慌。湖南省政府主席鲁涤平立即调集6个团的兵力,在湘鄂赣三省边界地主武装的配合下,直扑平江,企图将红五军消灭在平江境内。7月29日,国民党军以5个团的兵力分2个梯队,向平江城外西南方的红军阵地发起攻击,红五军一团依托工事,进行顽强的抗击,杀伤国民党军2000人,但未能阻击其进攻。

正午第七团投入战斗,迫使国民党军第一梯队后撤,下午国民党军第二梯队投入攻击,战斗更加激烈,整个阵地硝烟弥漫,杀声、枪炮声震耳欲聋,闷热的天气加上紧张激烈的气氛,红军战士们满腔热血;一腔仇恨,恨不得使咽喉里冒出热气都能变成子弹,射向敌人。

但终因寡不敌众,部队伤亡很大,形势不利。战至黄昏,参谋长邓萍及时与军长彭德怀分析形势,决策下步行动,遂下令第一、第七团撤出战斗,放弃平江县城,向北方转移。

为了避敌主力的打击,红五军军委在邓萍主持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彭德怀、滕代远、邓萍率领红五军主力向浏阳、万载边境发展,相机南下,与井冈山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取得联系;由黄公路率领红五军一部留在平江、浏阳一带坚持斗争。

为了隐蔽红五军上井冈山的意图,打乱敌人的部署,彭德怀、邓萍运用“欲南先北”的打法,率领红五军主力先向湖北边境推进。时近中秋,红五军在湖北通城突然向南回师,直趋江西,攻占修水。在修水筹措了一批给养,解决了冬衣,又南进铜鼓。是时,江西国民党军跟进至铜鼓,红五军又撤回到平江东乡黄金洞一带,接着又转兵北上,向鄂南通城、通山的九宫山地区转移。

这期间邓萍协助彭德怀率部经过艰苦转战,冲破国民党军的道道封锁线,打破了国民党军的两次“会剿”。于12月10日率部队到达江西宁冈新城。在这里与红四军胜利会师。

在井冈山根据地,红四军领导人毛泽东、朱德、陈毅热情会见了彭德怀、滕代远和邓萍等红五军领导人。接着两军举行了亲切的联欢活动。红五军主力同红四军会合后,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的力量。从此,红五军和红四军一道,参加了保卫井冈山根据地和创建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

三、留守井冈坚持斗争

红五军主力抵达井冈山后,湘赣两省敌军加快了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剿”的步伐。为了粉碎国民党的“进剿”,1929年1月4日,在宁冈县柏路村召开了红四军前委、红五军军委、中共湘赣特委和边界各县党的负责人会议,参谋长邓萍做为红五军军委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决定,采用“围魏救赵”的办法,由彭德怀、邓萍等率领红五军守井冈山,朱德、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出击赣南,到外线打击敌人,并将“进剿”的部分敌军引走,以减轻守山压力。会后邓萍带着会议精神,立即回到红五军进行传达动员。教育大家加深对留守井冈山重要性的认识,坚定留守的决心。

1月14日,红四军主力3600余人,在朱德、朱德泽、陈毅率领下,告别了红五军全体官兵和井冈山父老乡亲,经小行洲、黄坳、大汾向赣南挺进。

红四军主力下山的当天,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和红五军军委在山上召开联席会议。

邓萍做为红五军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统一了守山军民的思想,号召大家团结一心,互相支援,要与井冈山共存亡。会议具体研究了守山的措施,部署了红军和地方武装参战的兵力,调配了轻重武器,并组织守山军民筹集粮草等。

会议还对守山斗争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了讨论,并就应急措施做出决定:五井如被敌人攻破,红五军应撤出五井,取道敌人薄弱的地方,往赣南寻找红四军主力;特委则留边界指挥斗争;寺主武装埋伏各县,坚持游击活动。

会议结束以后,邓萍奔走于井冈山的大小五井,传达会议精神,做思想动员工作,全面视察了五大哨口,指挥加修了工事。

1月26日,国民党军第二、第三、第四路军同时向井冈山桐木岭、黄洋界、八面山这3个哨口的红军阵地发起猛烈攻击。

黄洋界的战斗最为激烈,敌人在迫击炮和重机枪火力掩护下,不顾伤亡连续冲击。红军凭险抗击,打退敌人接连两天的轮番攻击,战斗异常残酷。

28日夜,敌第三路军一部迂回到黄洋界侧后发起攻击,红军腹背受敌,黄洋界阵地失守。

这时在茨坪红五军军事指挥中心的参谋长邓萍知道后立即与彭德怀一起,组织身边仅有的红军学校100多名学员,从茨坪出发,驰援黄洋界哨口,途中与敌遭遇,经过激战,造成伤亡,延迟了时间,收复黄洋界失地的意图未能成功。接着,桐木岭和八面山的红军阵地也相继失守。井冈山的形势万分危急。

在此情况下,为了保存革命力量,避免红五军全军覆没的危险,红五军军委根据联席会议制定的应急措施,在彭德怀、滕代远、邓萍率领下,全军共千余人,从井冈山腹地向南突围,往赣南与红四军联络。

2月上旬,在遂川大汾遭到敌三面袭击,红五军指战员英勇奋战,冲破了敌人的堵截,但遭受重大损失,后勤机关、伤员等均未冲破敌人的防线,这时全军只剩下500余人。在此极端险恶的情况下,邓萍与彭德怀形影不离,参与和组织了重大的军事指挥行动。

此后他们率部转辗至赣南大余县,后又进至兴国、于都。在艰苦的转战中,部队连续作战,伤亡不断增加,在一次作战中邓萍也负了重伤。3月,部队攻下于都城之后,转移到城南三四十里的小密一带。在这里,邓萍和20多名重伤员被安置养伤。

四、把握战机克敌制胜

1930年6月10日前后,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红五军在鄂东南的刘仁八召开军委扩大会议,会议传达了6月初召开的全国红军代表会议和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的精神,根据两会精神,决定以红军为基础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由彭德怀任总指挥,滕代远任政治委员,年仅22岁的邓萍被任命为军团参谋长。

红三军团下辖等五、第八两个军,全军团近1万人。

红军第三军团的成立,对加强红军的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推动湘鄂赣苏区的发展和巩固,为红军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转变创造了条件。成立后不久,红三军团即奉命投入了切断武昌至长沙铁路的作战。

6月15日,红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参谋长邓萍组织召开前线指挥部会议。会议对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关于湘鄂赣红军帮助鄂南与鄂东南地区暴动,切断武昌至长沙铁路和进攻武汉的指示,进行了认真的研究。

会上邓萍作了发言,他和彭德怀不赞成攻打武汉,因武汉有敌军5个团据守,且有坚固的工事。岳阳、阳新分别有国民党钱大钧部12个团和罗霖部1个师驻守。

我军如进攻武汉,钱、罗两部必然尾随夹击。红军前有坚城,后无退路,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因此应先消灭鄂东南6县地主武装,进而西进攻占湖南岳阳,作为攻打武汉的准备。此案得到大家赞同。会议决定部队继续向西南进击,开展攻势作战。

16日,红三军团主力由大冶地区分兵向鄂城、通山进击。先后攻占了铁山、金牛、鄂城等重要市镇,大有进攻武汉之势。国民党武汉行营极为恐慌,急调驻岳阳的钱大钧部2个师12个团星夜赶赴武汉,加强武汉的防御力量。此时,岳阳仅驻国民党军何键部1个多团。

依据敌情的这一变化,参谋长邓萍,及时向彭德怀建议,应先吃掉岳阳之守敌。随即红三军团转向敌军兵力空虚的岳阳方向前进。23日,攻占通山县城,击溃国民党军第七十七师第三团,缴获步枪60余支。24日,攻占崇阳县城,同时控制咸宁县大部地区。

夏季的黄昏,没有鸟啼蛙鸣,只听得见红军指战员唰唰的脚步声,连日的行军,战士们的腿好像已不是自己的了。有兴奋的、疲劳的、机械的,总之不管是那种情况,腿都在迈着,人都在走着。心里的目标是一致的,奔向岳阳,消灭敌军。

7月1日,红三军团相继进占蒲圻县的赵李桥、羊楼洞和湖南省临湘县城和楼司、城陵矶、云溪等城镇,进抵岳阳附近地区。4日,红三军团向岳阳发起攻击,经过2小时激战,歼敌2个营。攻占岳阳后,残敌在帝国主义军舰的掩护下,乘船逃往君山。这次战斗,红军缴获长短枪500余支,机关枪18挺,75野炮4门,山炮12门,子弹、炮弹250余担,及大批军用物资和粮食。

至此,红三军团完成了中央军委赋予的切断武(汉)长(沙)铁路的任务。

红三军团攻占岳阳后,敌急调长沙,武汉兵力联合向岳阳反扑。红三军团乘敌主力尚未集中之际,于7月6日主动撤出岳阳,重返平江苏区,中旬进到平江及其周围地区。彭德怀、滕代远、邓萍鉴于部队疲劳,同时考虑部队需按规定改编,决定在此作短期休整。

首先将军以下的纵队、支队改为师、团建制。部分干部职务作了适当调整。军团参谋长邓萍兼第五军军长、张纯清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一、第三师。第一师李实行任师长,吴溉之任政治委员;第三师郭炳生任师长,朱荣任政治委员。

在这里,红三军团得知国民党湘军何键第四路军主力集中在湘桂边界地区,长沙市防务空虚。几天后,红三军团召开誓师大会,号召工农兵群众打到长沙去,建立湖南省苏维埃政府。

中共第三军团前委、湘鄂赣边红军独立师在平(江)浏(阳)工农群众武装支援下,趁湘军第四路军主力在湘桂边界、湖南省会长沙的兵力薄弱之机,沿平浏边界向长沙推进。

红三军团主力到达平江地区以后,敌第四路军总指挥何键,匆忙从衡阳调第十九师第五十五旅赶到长沙,会同留守长沙的第十五师第四十五旅共约7个团的兵力,归第十五师师长危宿钟统一指挥。危宿钟受领重任后,决心要露一手,好在上司那里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遂率部于7月19日由长沙沿长(沙)平(江)大路向平江县城推进,对红三军团实行“进剿”,企图先发制人,一举消灭红军,解除对长沙的威胁。

红三军团得悉上述情况后,迅即作好了在平江城外迎击敌军的准备,并计划在击退敌军进攻后乘胜向长沙进攻。7月23日拂晓,敌先头第五十五旅进到平江城西南15公里的晋坑、三角塘一带,后续部队第四十五旅等部进至金井、春华山一线。

彭德怀、邓萍抓住敌人呈一线部署,兵力分散的弱点,决定集中力量,首先歼灭敌先头部队,然后跟踪追击。遂命令部队向晋坑之敌发起进攻,以一部兵力从正面堵截,以主力和湘赣边红军独立师从两侧实施包围攻击。经过激烈战斗,歼敌第五十五旅约1个团,其残部逃向金井。

红三军团指战员乘胜追击,迅速迫近金井。分两路向金井守敌发起攻击。红八军从正面进攻,红五军一部插到敌后,断其退路,主力占领金井东侧的要地,同红八军一起向金井发动猛攻。在湘鄂赣边红军独立师与苏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经过数小时的激战,攻占金井,残敌第四十五旅大部,向永安、郎犁市、长沙溃退。

此役红三军团缴获长短枪数百余支,轻重机枪6挺。

金井战斗后,红三军团对溃逃之敌衔尾追击。又在春华山、永安市击溃了敌军的抗击,直逼浏阳河东岸的朗犁。军团首长以红五军从正面进攻朗犁,以红八军从杉木港渡河向朗犁侧后迂回,呈两军前后夹击部署。战至午后,攻占朗犁,突破敌浏阳河防线,歼敌一部,残敌纷纷向长沙逃窜。

红三军团乘胜追击,直抵长沙城下,并乘长沙守敌惊慌未定之际,对长沙发起进攻。27日20时,突破敌城东阵地,由小吴门、四十九标、韭菜园、浏阳门等处攻入长沙城内,迅速攻占国民党湖南省政府和清乡督办署所在地。危宿钟见大势已去,率其残部向沅江、湘阴、湘潭、宁乡等地撤退。当日午夜,红三军团控制了长沙全城,并以第五军一部追击逃敌至易家湾。

至此,长沙战役胜利结束。

红军攻占长沙,是红三军团领导人审时度势,抓住战机,正确指挥的结果,体现了红军军事指挥员的高超指挥艺术,作为军团参谋长的邓萍,其间起着积极的重要作用。

长沙战役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震惊了国内外。这是红军在10年土地革命战争中一度攻占的惟一省城。但在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下,长时间占据长沙是不可能的。当何键集中兵力反扑时,红三军及时撤出长沙,向平江地区转移。

8月23日,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由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正式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此军团参谋长兼红五军军长的邓萍率领部队在毛泽东、朱德的统一领导下,战斗在中央革命根据地。

9月,邓萍指挥红五军参加方面等2次进攻长沙的战斗。尔后,邓萍协助彭德怀、滕代远指挥红三军团攻占袁州、峡江等地,策应红1军团攻克吉安。不久,邓萍率领红五军随军团东渡赣江,开赴永丰以南的小布,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作战。

从1931年1月至3月中旬,邓萍率领红五军分别在东韶和南丰的新丰圩、东平圩多次歼敌。在频繁转战中,邓萍拖着负过重伤的身子,奔走前沿阵地,出入枪林弹雨,为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1931年5月,邓萍参与指挥了以弱胜强、15天击败敌军20万的大会战,为粉碎敌人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围剿”立下战功。

当战争进入大规模反“围剿”作战时期,战争发生着许多重大变化,随着战争的发展和红军的扩大,加强干部培养机构的建设,迫切地摆在了方面军建设的议事日程。

10月的一天,朱德、毛泽东在江西宁都小丰方面军总部召见了红三军团参谋长兼红五军军长邓萍和红八军军长何长工,谈创办红军学校的事。毛泽东说:北伐时期有个黄埔,我们现在要办一个“红埔”,新旧军阀都懂得有权必有军,有军必治校这个道理。我们是人民的军队,虽有人民的支持和参加,但为战胜敌人,也需要办校、治军、学习战略战术,培养自己的建军人才。

之后,基于邓萍在军事参谋工作方面和部队政治工作方面都有着较高的水平和丰富的经验,受中共中央委托和何长工一起开始了创办红军学校的筹备工作。

根据毛泽东的倡议,由闽西红军学校和一、三军团的2个随营学校合并组成了“红埔”,于10月25日在江西瑞金正式成立,当时定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邓萍出任训练部部长。

五、艰难百战血洒遵义

由于战争发展的需要,在大规模反“围剿”时期,红一方面军的部队编制多次进行了调整,1932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重新调整部队编制。第五军、第七军、第十四军编为红三军团,根据军委命令,邓萍又重新出任红三军团参谋长兼第五军军长职务。

尔后,邓萍率领红五军随军团部编为右路军挥师赣南、上犹、崇义地区,先后攻克城口、文英,并以一部攻占了桂东、汝城,扩大了湘赣革命根据地。

8月指挥红五军北上参加了攻打乐安战斗。10月,率领红五军在红三军团建制内参加了建(宁)黎(川)泰(宁)战役,攻克黎川。

1933年,邓萍随红三军团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作战。这时,由于中共临时中央提出了红一方面军主力实行分离作战的方针,企图在两个战略方向上同时取胜,以实现革命在江西的首先胜利,便将红一方面军第一、第三军团分成两路军,深入到福建作战。

7月1日,中央军委代主席项英下达命令,以红三军团和红十九师组成东方军,并任命彭德怀兼司令员,滕代远兼政委,邓萍兼参谋长。2日,部队在乐安县大湖萍举行东征誓师大会,彭德怀在大会上讲话,号召“把红旗插到福建去,开辟新的根据地”。随后部队移至广昌头陂地区集结。

东征期间邓萍协助彭德怀参与了泉止、连城、朋口战斗的指挥,参加了围攻将乐、顺昌、南平的作战运筹,为歼敌有生力量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立下了显赫战功。

9月,蒋介石以北路军对黎川发动进攻为导线,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红一方面军应即结束东方战线的作战,东方军应向泰宁集中,准备出西北迎敌。

此时邓萍仍任红三军团参谋长兼第五军军长,面对国民党百万大军,进行了英勇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参与各次重大战役战斗的指挥。但是当时中共临时中央实行“左倾”战略指导,竭力推行冒险主义的“进攻路线”,反对红军进行必要的和充分的反“围剿”准备,结果使红军在反“围剿”一开始,就陷入仓促应战的被动地位;虽经广大指战员英勇顽强的战斗,予敌以很大杀伤,但由于战略指导的错误,部队也遭受重大伤亡。

当进攻遭到严重挫折时,又实行消极防御的战略,使红军步步后退,被动挨打,损失严重,中央革命根据地缩小到只剩几个县,最后被迫突围,离开根据地。

邓萍目堵和经历了这一切,痛心疾首。

1934年10月10日,中共临时中央和中央军委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5个军团和军委纵队共86859人,从江西瑞金和福建的长廷古城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邓萍协助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担任右路前卫,掩护中共中央机关和红一方面军主力突围。蒋介石在湖南境内调兵遣将,设置了4道封锁线,进行堵截和围歼。

为粉碎敌人的堵截和围追,担任右路前卫的红三军团同敌人展开了浴血奋战,身为军团参谋长的邓萍,深入前沿,哪里有危险就出现在哪里,和广大红军战士一起冲锋陷阵,终于连续打破了敌人的4道封锁,掩护了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顺利转移。

在突破国民党第2、第3道封锁线时,红三军团广大指战员,英勇善战、勇往直前,受到中央军委的表彰。11月11日中央军委曾致电各军团首长,赞许“三军团首长及三军团全体指战员在突破汝城及宜郴两封锁线时之英勇与模范的战斗动作”。

但由于敌人的强大和红军的仓促应战,致使红一方面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部队渡过湘江后不久,为避开敌击大军的锋芒,邓萍等率领部队转至贵州境内。

193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省遵义城召开了扩大会议,重点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集中批判和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重新肯定了毛泽东正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的精神立即传达到广大红军指战员中,当邓萍听说毛泽东重新回到红军领导岗位上时,从内心感到欣慰和喜悦。

遵义会议结束以后,红一方面军一反被动挨打的局面,飞渡赤水,调动敌人,摆脱困境,驰骋在黔北、川南一带,创造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1935年2月,邓萍协助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二渡赤水后,进抵娄山关下,在山坡上搭起了临时指挥所。25日,娄山关战斗打响了。

娄山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是川黔之间的重要隘口,地势险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国民党黔军杜肇华旅和第十五军团防守这个地区。

当日拂晓,彭德怀、邓萍率三军团指战员,从北向南对娄山关之黔军发起猛烈进攻。高耸入云的娄山关,弥漫在炮火硝烟里,喊杀声和军号声响彻云天。刹那间,娄山关被浓烟吞没了,只有灼热的云团在扩散、在升腾……邓萍同彭德怀一起,冒着敌人的炮火,出入前沿阵地,指挥部队作战。战斗继续一阵以后,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一部,以迅猛的冲杀拿下了敌人控制的制高点——点金山。

敌人为夺回阵地,调集约6个团的兵力,组织多次反扑,均被红军击退。在坚守和反扑的较量中,阵地前,抛满了国民党军横七竖八的尸体。当然,红军的阵地,伤员也增加了不少。他们轻伤不下火线,淌着血继续参加战斗。鲜红的血染着阵地前的岩石和泥土。接着红三军团以一部兵力从正面钳制敌人,集中主力分别从两翼向敌人后方的黑神庙、板桥迂回,歼敌一部,余敌惧歼,仓皇夺路南逃。

当时毛泽东曾即兴赋词《娄山关》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这首词热情地歌颂了红军广大指战员蔑视困难,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

娄山关战斗胜利后,红三军团乘胜向遵义方向追击,26日红三军团在董公寺、高坪、大桥等地击溃黔军第六、第十五、第九团的拦阻,接着于27日在遵义城西北的石子匍等地,又将黔军第一、第五、第八团击溃,进到遵义城下。黔军残部退入遵义城,固守待援。

是日黄昏,红三军团不顾疲劳,奋力发起攻城战斗,邓萍在指挥三军团战斗时,他连连高呼:“同志们冲啊!追啊!追到遵义去,活捉王家烈!”红三军团这支能征善战的英雄部队,此时在邓萍参谋长的带领下,势如破竹,直逼遵义城下,并一鼓作气抢占了新城及城边村落。为了尽快取得胜利,攻占老城,邓萍冒着敌人的枪弹,身先士卒,率部前进,迅速迫近到城北门外,隐蔽在一个小土墩的草丛中,与张爱萍一起观察地形和敌人的守城部署。

他一边观察,一边对张爱萍说:“你们先钳制住宁城之敌,待军团主力到达后,今夜发起总攻,一定在明天拂晓前拿下遵义。”他又叮嘱张爱萍说:“情况紧急,明天增援遵义的敌人薛岳部就可能赶到……”邓萍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一颗突然飞来的子弹击中他的头部,壮烈牺牲。年仅27岁。

邓萍,这位忠诚的共产党员,红军的优秀指挥员和杰出的青年将领,在北伐战争的烽火、平江起义的枪声、井冈山上的号角和长征路上的悲歌中,无不留下他的英勇足迹和卓著战功。这位出色的军事参谋工作者,为中国劳苦大众的翻身解放事业,在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和红军革命战争胜利的斗争中,他不畏艰险,身体力行,洒尽了最后一滴血,以身殉国,无愧为彭德怀得力的助手,无愧于共产主义战士的伟大英名。

邓萍牺牲后,张爱萍曾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挥笔写下了一首挽持,借以悼念英烈。

长夜沉沉何时旦?

黄埔习武求经典。

北伐讨贼冒战雨,

平江起义助烽焰。

“围剿”粉碎苦运筹,

长征转战肩重担。

遵义城下洒热血,

三军征途哭奇男。

14年后,在洒遍烈士鲜血的土地上,一个崭新的新中国毅然掘起,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奋斗,尤其经过22年前赴后继英勇卓绝的武装斗争,终于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党和遵义人民政府千方百计寻找邓萍烈士的遗骸,并将他的遗骸和许多牺牲在遵义的无名红军烈士一起,迁葬在碧水环绕的凤凰山上。彭德怀亲笔修订了邓萍简历,张爱萍亲笔为邓萍烈士撰写了墓志铭,以志永久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