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专访支教大学生徐本禹:为了大山里的渴望

2017-09-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央视<东方时空>播出大学生徐本禹放弃读研机会赴贫困山区支教的节目,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我们踏上了寻访徐本禹的路.而一路的艰险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徐本禹现在支教的地

央视《东方时空》播出大学生徐本禹放弃读研机会赴贫困山区支教的节目,以下为节目内容实录:

我们踏上了寻访徐本禹的路。而一路的艰险是我们没有想到的。徐本禹现在支教的地方是位于贵州省大方县大水乡大石村的大石小学,我们从贵阳坐汽车出发,路程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经过的是这样的山路。车多次被迫停下清理了道路才能继续前进。

终于,经过近7个小时的颠簸,我们见到了这所深山中的学校。

一个学生带我们去找徐老师。

在一个阴冷冬日的上午,在一幢让人感觉跺脚都会晃的木楼里,在一群衣衫褴褛的孩子中间,我们见到了徐本禹,竟感受到一片快乐的气氛。

说起徐本禹的支教,那要从2002年暑假说起,当时还是华中农业大学大三学生的徐本禹看到了一篇文章,正是这文章使他有了到山里看看的念头。

徐本禹:当时是这样的,当时这篇报道,题目是当阳光洒进山洞,文章的内容是这样的,说当阳光洒进山洞,清脆的竹丝声响起,穿越杂乱的岩石 ,回荡在一个叫贵州省大方县茅草镇一个叫狗吊岩的地方,狗吊岩至今水电不通,全村只有一条泥泞的小路通向外界,1999年春在云南某部当志愿兵的(不清楚)用自己的津贴,请老师在岩洞里面搭起了一个小学,让全村失学儿童免费读书。

那个军人的行为深深打动了徐本禹,于是,2002年7月16日,徐本禹和几个同学带着一些募捐到的物品来到了文章中提到的地方,他是这样描述到了那里的第一天的:当天晚上,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手电筒跑到岩洞里面去看,一块小黑板是用木棍搭在岩石上面的,几块砖头支起了课桌,岩洞是没有封口的,当地老师说冬天的时候,在教室里面孩子们会冻得牙齿打架。

徐本禹: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差的地方,当时没有水也没有电,吃水非常困难特别是是春天的时候,吃水都非常困难,要要比较远的地方去挑水,当时怎么说呢,因为我是从山东过来的,我从来也不吃辣椒,这边天天吃辣椒,而不适应,加上吃那个玉米饭,北方说吃窝窝头,这边是吃玉米饭,搅碎的玉米饭,而且当地的卫生条件很差,苍蝇乱飞,而且吃着吃着饭,也能够看到苍蝇或虫子在饭里面,没有办法。

当时我去一个叫吴宾老师家去做家访,待了一晚上,待了一晚上,我是和他一起睡的,还是没有睡着,浑身就非常的痒,我以为赶就可以赶走了,结果没有赶走,结果被跳蚤爬在身上,爬了一晚,一晚上没有睡好觉,那一晚上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一晚上。

同样让徐本禹忘不掉的是第一天上课的情景。全校146名学生围到一起来看他们,说是城里的大学生要来当老师了。

徐本禹:当我们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看到孩子们非常渴望我们给他们讲一些新的东西,但是我们讲的他们听不懂,就是那种虽然那种语言方面存在障碍,但是我们从他的眼神里面,我理解出来,他们非常渴望我们给他们教一些新的东西,让他们更多了解外面的世界。

接下来半个月的相处让徐本禹和孩子们有了深厚的感情,孩子们恳请老师再多待一些日子,徐本禹很无奈:我和你们一样,我也还要读书啊。 但徐本禹最终还是多留了一个星期,他在岩洞里教了23天的课。徐本禹回忆说:在离开的那天,全班同学拿着自制的小红旗送他们到了离学校三公里以外的羊场坝。

徐本禹:当时还有一个学生的妈妈,就是最后我才知道,是他妈妈早早的起来,向邻居假借的50个鸡蛋,来送给我们,我们一个人10个鸡蛋,当时我就跟我教的那个六年级的时候说,等我考上研究生以后,我一定还会回来,一定还教你们。

离开了狗吊岩,徐本禹回到学校继续自己的学业,但他忘不掉狗吊岩的孩子们。

徐本禹:我记得有一次,我们马上就要开学的一次,我们同学几个非常好的朋友在一起聊天,出去吃饭,出去吃饭,看到我们桌上,就是城市里本身城里面吃的最普普通通的饭,我看了以后,想起那些孩子,我感觉很可怜,当时我眼泪就流出来了,我同学说,你不要想太多,我们尽一份力就可以了。

徐本禹心里装着狗吊岩的孩子们,而那里的孩子们也在牵挂着他。他经常收到孩子们的来信。

徐本禹:我记得当时有一个叫郭家勇的学生说,徐老师你走了,你走了以后我每次做梦梦见你,梦见你陪我们唱歌,做游戏,陪我们做数学题的时候,但是等我醒来去发现没有你,只有我一个人坐在窗前,这时候我一个人流下了眼泪,当时我看了以后,自己也是流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