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军湖南 贺岁档缔造者高军:没有永远的江湖规矩

2018-0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这个江湖有它约定俗成的规矩,而能够影响这些规矩的人,被称做"爷"."爷"字辈的人不多,高军,就是其中一个.日前,在位于北京水立方的办公室,国

这个江湖有它约定俗成的规矩,而能够影响这些规矩的人,被称做“爷”。“爷”字辈的人不多,高军,就是其中一个。日前,在位于北京水立方的办公室,国盛影业董事长高军接受了《证券日报》记者专访。

近年来,中国电影高速发展,各方资本纷纷“触电”投资电影。而对于大部分“外行”而言,电影仍属于高风险投资,不少投资人士感慨“水很深”。

做电影将近40年,高军认为,电影的确是个江湖,但“江湖”二字不是单纯的贬义词,也不是单纯的褒义词。“江湖往往是一种秩序,是经历了很多年被约定俗成的秩序。从某种意义上说,江湖成就了中国电影事业。”

贺岁档缔造者

“严格意义上说,冯小刚是我们那个团队扶持起来的。”高军说的是北京紫禁城影业。

“90年代时中国电影票房陷入低谷,全年票房只有八九亿元,连现在一周的票房都比不了,这一状况自1995年开始变化。1995年春节,国内引进成龙的《红番区》,票房异常火爆。”

高军介绍说,在此之前春节期间影院是不营业的,一般从大年初一开始放假,一放就是三五天,票房几乎为零。而全球华人聚居区这时候都会放贺岁片,《红番区》热映后,“我们才知道原来春节期间也可以有这么多人看电影。”

随后连续几年中,每年春节都会有一部成龙的影片上映,当时的中国观众就形成了一种“春节看成龙”的习惯。

受此启发,高军等人创造了元旦“贺岁档”概念。“在考察香港电影市场后,我们给贺岁片定了几个标准,第一,为档期量身定做;第二,喜剧样式,大团圆结局;第三,明星云集。”经过一番筛选,最终冯小刚《好梦一日游》的剧本脱颖而出,于是就有了中国第一部贺岁影片《甲方乙方》。

《甲方乙方》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即它改变了过去国有制片厂的制作模式,首创了将主创人员与投资方利益捆绑的方式,将报酬和票房挂钩。“所以开始拍片时,冯小刚只拿工资,片子赚了钱才能分成。”

投资400万元的《甲方乙方》创造了中国电影的奇迹:一部影片在一个城市就将成本全部拿回,其他城市的票房纯属赢利。更重要的是,它开创了中国电影的贺岁档期。第二年,紫禁城影业继续投资了冯小刚电影《不见不散》,第三年又拍了《没完没了》。而葛优和冯小刚的贺岁组合也成了中国贺岁档的黄金搭档,形成了一种观众的文化消费习惯。

不过,高军指出,冯小刚的成功,有其偶然因素和必然因素。高军认为冯小刚“博取众长的能力超过一般人,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超过其他导演。” 有许多创作者是俯视观众的,但他是平视,与观众同呼吸共命运,接地气,而这种素质恰恰是一个优秀的商业片导演必备的。

拿《甲方乙方》来说,光剧本研讨会就开过11次。“当时叫市场低端论证,参加研讨会的人没有专家、官员、学者,请的一般都是影院经理、业务员、售票员,都是直接接触观众的人,他们虽然不懂电影文学创作的规律,但他们懂市场,懂得观众喜欢看什么。”

在研讨会上,影院经理会给冯小刚提各种意见,“就差动手打架了”,但一旦想通后,冯小刚便会虚心采纳。以前老电影厂人都是闭门造车写剧本,这种征求市场意见的剧本创造方式也是从冯小刚开始的。

到了2002年,中国电影贺岁档迎来第二阶段,张艺谋的《英雄》开创了武侠大片贺岁的先例。“张艺谋的《英雄》与李安的《卧虎藏龙》有直接关系,李安开启了中国电影冲向世界电影的一扇门,谁也没想到一个华人导演拍的一部武侠电影,能够在北美拿到1亿多美元的票房收入。”

高军认为,《英雄》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电影的观影时代。在此之后,武侠大片几乎成了中国电影 “大师级” 导演的标配,出现了一系列武侠贺岁大片,如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夜宴》等等。

而观众的口味是不断变化的,2012年一部中小投资影片《泰囧》成为票房黑马,几乎颠覆了贺岁档的大片时代。“电影市场有一定节奏,有的时候大片一统天下,有时候小片突然爆发。但观众的口味是多样化的,不能光给观众吃凉菜,还要配上大餐。”

如今,贺岁档已然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最稳定、成熟、吸金的档期。影片题材也朝着多样化发展,有喜剧,也有正剧、推理剧、动作片。“不存在永远的江湖,随着时代的变迁,江湖规矩也在发生变化,我们要做的是与时俱进。”高军如是说。

金融与电影是“绝配”

所谓适者生存,人在江湖走,能屈能伸,方能长存。

在中国电影投资界有一种说法叫“剩者为王”,高军认为只要你还能坚持做,还能盈利,不断有作品推出,这就是成者。外界曾评价高军是“不败的投资人”,而这位不败的投资人曾总结电影投资48字“金律”,即“性价比高、题材稳定、市场稀缺、杜绝跟风、市场论证、甄选伙伴、紧缩开支、适销对路、把握档期、宣传到位、控制成本、颗粒归仓。”

在高军看来,中国电影的高速增长离不开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最早从事电影行业的时候,中国金融业还没怎么起步,现在中国电影的投资渠道拓宽了,这一方面拓宽了电影融资渠道,但同时也打破了电影行业原有的一些行规。”

事实上,金融和电影是一对混搭,也是一种绝配。以好莱坞为例,电影与金融一直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尤其是巨片,没有一部背后没有金融背景,钱基本来自金融界,如银行、投资商、基金等,“金融从某种意义上说改变了电影的投资,也成就了电影事业的发展”。

现在中国电影的投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了,但业外资金进入电影后,也带来一些负面问题,比如说原有的行规被打破或颠覆了,出现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比如说我是某基金的老板,某金融机构大亨,我给你投资一部电影,我让我的女朋友去演女一号。再比如说现在一线明星身价居高不下,主要就是一些‘不差钱’的投资方炒上去的。”

同时,在不久的将来,高军认为一些新的规矩有望建立。“电影立法是迟早的事,例如分级制,谢飞、冯小刚、冯小宁在两会上都提过分级制的提案,提了很多年了,到今天也没落实,但这是迟早的事。”

如今,除了继续扮演影片投资人的角色,在与青年导演接触的过程中,高军同时扮演“人生导师”的角色。2008年,高军组建了北京盛世华锐电影投资管理公司,旨在扶持中国青年导演,培养国产电影新生力量,参与投资制作电影有《画皮》、《叶问1》、《锦衣卫》、《叶问2》等。2013年,盛世华锐宣布接受北京国资公司注资,更名为国盛影业。

“几乎是手把手教,甚至帮他们铲事,告诉他们下一场戏该怎么办。”这种“为师为父”的感觉让高军收获了不一样的成就感,他说,“对青年导演的扶持是授人以渔,就是和他一起去学会养鱼,而不是给他一条鱼。”

未来,新规矩的缔造者或许不再是他,但他仍会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中国电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