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导演 王宝强、徐峥、宁浩这些一线喜剧导演和周星驰的差距在哪?

2017-08-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春节档向来是喜剧片的天下.今年的<西游伏妖篇><大闹天竺><功夫瑜伽><乘风破浪>四部大片更是无一例外,仅仅上映两天,分别砍下了5.75亿.3亿.2.63亿.1

春节档向来是喜剧片的天下。今年的《西游伏妖篇》《大闹天竺》《功夫瑜伽》《乘风破浪》四部大片更是无一例外,仅仅上映两天,分别砍下了5.75亿、3亿、2.63亿、1.27亿票房。

打开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前20名中喜剧电影占了大多数,就算是魔幻电影也是魔幻 喜剧。但是,2016年开始,国产喜剧也遇到了瓶颈,再也没有动辄10亿那样的票房黑马了。

这首先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当喜剧电影成为暴利,那么资本就会一窝蜂进入,市场供大于求,喜剧电影也拉回了正常的利润水平,甚至出现亏损。

那么,如何能让喜剧电影再重回10亿票房俱乐部呢?

这一点上,也正是国内喜剧一线大咖和周星驰的差距所在,也是大家需要向周星驰学习的地方。

差距一:传统喜剧和“喜剧 特效”是两个跨时代的物种

中国电影现在面临的困境和十几年前香港电影面临的困境一样,都是产业升级问题。

整个90年代周星驰的喜剧电影是香港电影票房冠军的常客,但是1998年特效武侠大片《风云》夺冠后,周星驰痛定思痛看清楚了趋势:一个属于电脑特效的新时代来临了!好莱坞大片也靠特效稳固了全球统治的地位。而香港电影人还沉浸在以前那种粗制滥造的轻工业生产模式中,所以被集体边缘化。

中国电影票房增长主要靠喜剧电影。2016年就是少了几部破10亿的黑马喜剧电影,票房才失去了增长动力。所以要振兴中国电影,首先要解决喜剧电影票房重回10亿俱乐部的问题。

那就要依靠特效。

特效是喜剧的翅膀,喜剧 特效和传统喜剧是两个跨时代的物种。

从这次春节档《西游伏妖篇》将达到20亿票房体量,而《大闹天竺》只有10亿票房体量,就更加验证了重工业电影对轻工业电影是一种降维打击,是两个时代的竞争。另外,《功夫瑜伽》也在第二天逆袭了《大闹天竺》,也是因为这是一部重工业大特效的电影,包含了大象、冰川、地下河、飞车、地宫等奇观。

没有特效,宁浩等人的喜剧电影和周星驰电影就属于两个时代。就像当年义和团一样用大刀片子来对付八国联军的洋枪洋炮一样。所幸周星驰产量低,否则每年多几部周星驰式的的喜剧 特效电影,传统轻工业喜剧将彻底没落了。

宁浩最近在忙活着刘慈欣科幻小说改编的《疯狂的外星人》。如果宁浩的电影再想超10亿,估计也只有靠特效了。否则他可能从10亿票房俱乐部直接降级到5亿票房俱乐部。但是要玩转特效,并且和喜剧无缝融合,还需要一段路要摸索。

如果宁浩能研制成功,那么他将像周星驰一样鹰的重生,迎来下一个10年甚至20年属于他的黄金年代。如果研制不成功,则可能像香港老一代喜剧人许冠文、刘镇伟、王晶、黄百鸣等人一样,要么半退隐状态,要么毁誉参半。

所以希望宁浩这次不是玩票,因为观众的进步和对喜剧的换代要求永远要比导演的想法要快。君不见电影产业在2015年才发现“小镇青年”这个新物种,才过了一年,2016年就连小镇青年都开始追求向中产阶级消费升级了。

所以一线喜剧大咖更是要有担当,否则固守过去的成功模式,会很快被新技术新市场边缘化。

差距二:靠特效降低对一线天价片酬喜剧演员的刚需

目前,喜剧电影的成本一路飙升,从《泰囧》的2000万,到后来《心花路放》的5000万,再到现在的1个亿。这中间并不是制作升级了,而是一线喜剧大咖片酬暴增。

现在一线喜剧演员黄渤的片酬在3000万以上,王宝强也在2000万以上。明星片酬高昂,是传统轻工业时代的畸形产物。因为只能依赖明星。而好莱坞超级大片可以依赖特效和IP,靠大场面来降低对一线明星的需求。

所以特效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降低一线明星的权重。

例如周星驰的喜剧电影,就可以大胆启用新人。除了周星驰的金字招牌以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看特效,看大场面。

否则就只能拼明星,靠明星这单一因素撑场面,这也是一线喜剧演员动辄两三千万片酬的原因。这同时也是传统爱情片没落的原因,爱情故事都千篇一律,唯一差异化就是拼明星。同样故事、同样场景一线明星和小鲜肉演的就能引发尖叫,不知名演员演的就平淡无奇。就连好莱坞的爱情电影也不好使,难以输出国门。

其实演员片酬和总成本的理想状态,是片酬、拍摄和特效各占三分之一的投资比例。

差距三:特效是喜剧的翅膀

国内喜剧类型特别单一,大多数是如《泰囧》、《港囧》、《心花路放》这样的“公路喜剧”类型。长期以往,观众也会看腻的。

而有了特效,喜剧电影可以展翅高飞,有了无限的可能性,不光是增加类型的可能性,也包括高票房的可能性!

当然,学习周星驰,不是简单地追求“喜剧 特效”。这里面还需分为“喜剧 魔幻”,例如《西游降魔》;也有“喜剧 动作”,例如《少林足球》和《功夫》;也有“喜剧 科幻”,例如《长江七号》。

除了学习周星驰,还可以学习好莱坞和动画电影。因为还有一个更广阔的喜剧跨界市场,那就是“喜剧 合家欢”。例如《捉妖记》、《大圣归来》、《疯狂动物城》等。

喜剧,也是传统好莱坞超级大片的救命药草。

这几年好莱坞超级大片也遇到了瓶颈!单纯的特效轰炸已经让观众视觉疲劳,而近几年超级大片中少数不多的亮点,是《银河护卫队》、《蚁人》、《死侍》这些喜剧元素的恶搞超级英雄。并且《复仇者联盟》里最受欢迎,不是一板一眼的美国队长,而是风趣幽默的钢铁侠。

全中国就一个周星驰,产量也有限,最快也是两年一部。所以新一代的喜剧导演们可以聚焦喜剧垂直领域做大做强,例如可以占领“喜剧 功夫”类型市场。无可否认,周星驰的巅峰是《功夫》,国内外都叫好又叫座。但周星驰毕竟不是成龙那样专业的武打演员,也顾不过来样样类型都做。

差距四:国内喜剧导演和周星驰在选用演员上的差异

周星驰的喜剧电影喜欢用文章、邓超、吴亦凡、林更新这样的小鲜肉或偶像派;而不是选择所谓接地气的喜剧演员。虽然在《西游降魔》中也用过黄渤,但是只是配角,第一主角是饰演唐僧的文章。就是说,不用那些一看就是喜剧特型演员的演员来主演,观众更有代入感。

这就是周星驰电影的气质。

周星驰的电影是都市童话,国内喜剧电影大多数是小城故事。我们不能说周星驰的喜剧比宁浩等人的高端,但是它的受众的的确确比国内喜剧更广,可以向上渗透到高端年轻观众和女性观众群体,并且有更时尚的气质,不那么“土”。

所以周星驰是大师,而宁浩等人只称得上是一流喜剧导演。

未来10亿票房俱乐部,甚至30亿票房俱乐部的喜剧演员,一定是周星驰那样的长的还顺溜,能被中产阶级接受的长相和气质,这样可以上中下观众全吃。而不是像二人转演员一样扮丑搞笑的喜剧演员,这只是低端喜剧,只能向下吸引更多三四线城镇观众。

当然,这里面并没有偏见的意思,而是纯从市场角度考虑,单纯丑角很难担任喜剧大梁。例如小沈阳尽管很红,但是其形象就难以担当主角,他可以做配角,但是演第一主角的电影票房是受限的,因为观众对小沈阳这样的喜剧演员没有代入感。

王宝强式的的“丑角”形象也难以持久,市场上有一个就够了,太多了市场消化不了,所以《唐人街探案》也给他配了另一个小鲜肉搭档。同样,黄渤也是如此,可以跟主角脸做搭档,但是难挑大梁,例如《寻龙诀》。

这一点上,周星驰主演的电影就有观众代入感。所以,邓超这样形象好又能演喜剧的演员类型价值会越来越高,以后可能会超过黄渤、王宝强。

同样,新一代小鲜肉中吴亦凡和李易峰片酬是最高的,应该在2000万左右。以后如果出现能快速超过他们的小鲜肉,也可能是能演喜剧的。

差距五:国内喜剧导演和周星驰在喜剧内涵上的差异

周星驰有残酷童话的内涵,国内更多只是单纯的公路喜剧。当然这和政策环境以及自我阉割有关系,也和一个人的格局有关系。宁浩也是自《无人区》之后就不敢再碰有深度的题材。

大多数国产喜剧都是邓超《恶棍天使》式的咯吱你笑,靠夸张的肢体和滑稽动作引发的笑料,这是低端喜剧,不能说它不卖钱,但是以后会越来越难。

高端喜剧讲究的是内涵。从周星驰的成长历程来看,他一开始也是靠夸张的动作和语言来搞笑。但是《喜剧之王》后,年过中年的周星驰抛弃了年轻时候那种浮夸表演手段。

当然,周星驰也有其弱点,例如《美人鱼》就被批评一直在炒自己的冷饭。《美人鱼》虽然30多亿票房,但不是星爷巅峰作品。在人物塑造等方面也不及他以前的作品。例如《百变星君》、《食神》、《九品芝麻官》等主角都是一开始和邓超一样纨绔子弟、不可一世,但是随即就被小人陷害跌入谷底,然后再从谷底浴火重生,一步一步逆袭。

这样的故事有层次感、也更有深度。但是《美人鱼》邓超就没有这样的遭遇和变化,所以人物塑造上还是单薄了一些。

说了这么多,我们并不是唯特效论,唯大片论。

因为喜剧的意义在于讽刺。

未来的新喜剧人如果想要超越周星驰,单靠玩特效也很难,因为周星驰的特效水准也会越来越高,你怎么超越?但是在“讽刺”这把利剑上,周星驰也没做到最好。当然,他是香港人,不需要担负内地电影人的所谓责任。

这一点上姜文《让子弹飞》是经典,近期《夏洛特烦恼》也是独树一帜的,《驴得水》则有点用力过猛。

有一个普世的“价值观”,并且拿起“讽刺”这把利剑,是新一代喜剧人超越周星驰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