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有什么关系

2018-01-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有什么关系说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总觉得是些高大上的事儿,而实际上,那是一些有血有肉的人,干得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儿.那些事发生在欧洲的14-17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有什么关系

说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总觉得是些高大上的事儿,而实际上,那是一些有血有肉的人,干得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儿。那些事发生在欧洲的14-17世纪,大约是中国的明朝和清朝初期。文艺复兴以向古代文化致敬的名义,由意大利人率先开展,是一场反神学的文化运动。宗教改革是德国人马丁·路德领导的,说相信上帝就可以得救,其实质是帮助民众摆脱教皇的欺压。

文艺复兴配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发生在资本主义萌发刚出现的时候,都反封建、反教会,对人们思想解放和资本主义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里的人和作品可是大大有名,但丁的《神曲》、薄丘伽的《十日谈》、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这些作品追求自由平等,散发着人文主义的光辉。而宗教改革的导火索是因为教皇要筹钱盖教堂,所以大量出售“赎罪券”,宣扬出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推销者告诉顾客,他投了钱,他父亲的左腿已经迈出了炼狱的火焰,可他父亲的右腿还在火里,让他继续加钱。顾客回答:“不必了,我父亲并没有右腿!”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又有所不同。文艺复兴强调以人为中心,而宗教改革强调以神为中心,说人们可以避开教会直接跟上帝对话。文艺复兴借助了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遗产,而宗教改革借助的是《圣经》的原始教义。文艺复兴主要集中在文化领域,促进了后来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宗教改革扫荡了封建势力,属政治领域运动。

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什么

宗教改革在西方历史上有着极高的意义,宗教改革发生的时代欧洲各国的生产力已经有了长足地发展,新兴势力对于神教的控制非常不满。当时德国处于一种分裂的阶段,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神教的控制,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民族,宗教改革的导火线是赎罪卷的出现。

宗教改革配图

宗教改革当时在德国的基础已经非常地完备,无论是政治背景、经济背景、文化背景、宗教背景和社会背景都已经准备完善,在这种情况下,赎罪卷的出现便成为了拉响宗教改革的导火线,马丁路德率先发起了德国的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专制以及腐败的统治。自此,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活动开始展开。而且率先发动宗教改革的德国当时还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人们都生活在天主教的统治下,人们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摆脱天主教暗无天日的控制。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不断发生的丑闻让当时黑死病蔓延的欧洲人看不到希望,并对天主教会产生“异类”之心。因此当宗教改革的导火线一旦出现,宗教改革开始,天主教的统治就受到了威胁,虽然天主教也开始对所谓的“异教”进行制裁,但是依旧阻挡不了天主教会已经走上下坡路的局势。宗教改革在欧洲各国陆续展开,极大地打击了封建势力和天主教会的守旧势力,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独裁局面,瓦解了当时推行多年的教会系统,为欧洲各国向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故事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传统的教会统治使得资产阶级越来越不满意,因为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马丁路德的新思想受到资产阶级以及底层人民的大力推崇。马丁路德信奉“以自己内心的思想为信仰”的思想。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具体内容到底有哪些呢?

宗教改革配图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结束了天主教会的宗教封建统治,使得宗教思想进入了一个新的层面,对社会思想的引导具有重要的作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不仅在思想上有引导作用,也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马丁路德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思想觉悟源于他的出身以及所受的教育。马丁路德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受到了良好的学历,有着高等的学历。他曾经进入过修道院,思考自己的灵魂和现状。

马丁·路德认为,救赎是通过信仰而受上帝恩赐的免费礼物。每一个真正悔改的基督教,即使没有赎罪券,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并说: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券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不相符的道理。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不仅仅在德国取得重要成效,使得人们的思想解放。更加推动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思想解放。使得宗教信仰和民族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宗教信仰成为激励民族国家 和君权专制发展的动力,成为民族国家发展的精神凝聚力。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于天主教会统治下的宗教信仰的解放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使得社会思想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关于宗教改革的简介

德国的宗教改革实际上就是对教皇统治的反对。封建制度下的德国,各种矛盾剧烈激化。一些王侯和市民阶层对现状非常不满意。最底层人民受到的苦难也越来越重。教会的威信明显下降。德国掀起了一场关于信仰的宗教改革。德国的宗教改革简介到底是怎样?爆发的背景是什么?

宗教改革配图

教会的腐败和残暴,以及轻商思想严重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当时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席卷了整个欧洲。德国也毫不例外受到了影响。于是掀起了一场宗教改革。宗教的改革主要引发人是马丁·路德。他反对天主教会,唤醒了社会变革的新思想。当时天主教会的压迫和剥削使得人们颇为不满,马丁·路德的新的思想的出现很快就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支持。

天主教会的主要思想是信奉教皇的统治和行奉一些圣礼。这种说法在现在看来显然是十分不科学和可笑的。但是在一定时期内却被人们所信奉和推崇。路德教信奉的是依靠内心的信仰来行事。宗教改革简介主要是路德教的兴起和传播。

路德的改革思想对后来爆发的农民战争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为农民战争提供了思想基础。路德的言论和思想从信仰领域扩展到了社会领域,对当时教会的统治和神学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德国的宗教改革简介的内容主要就是路德的思想的传播,以及对人们生活所造成的巨大的影响,使得宗教思想进一步解放。

宗教改革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狭义的宗教改革时间开始于16世纪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当时的德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把民众当成奶牛,趁乱剥削,宗教改革因此首先在德国酝酿。当时混乱的德国教徒还被兜售以赎罪券,对教皇早有批判之意的马丁路德为此写下九十五条论纲,并把它张贴在威登堡大学的教堂门口。

宗教改革雕像

随着路过众人的阅看,宗教改革被揭开了序幕。这张挑战教皇的檄文很快传遍全西欧,德国贵族和人文主义者纷纷支持其创新民主的改革建议,不过教廷就大发雷霆,革除了他的教籍,压迫之下的马丁创设新教。之后瑞士、法国等欧洲国家也陆续掀起了宗教改革。综合来看,改革内容主要针对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内部的腐败、无知以及贪婪,呼吁建立更开放自由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有了新的宗教后,渴望自由的人民不再受天主教会束缚,更具人文主义的新教更加受欢迎。荷兰发生宗教改革时间是1566年,正恰逢民族争取独立的时期,所以其改革较之其他国家具有民族性和资产阶级革命性。

宗教改革时间持续到1648年,因为在这一年各诸侯邦国签订合约结束三十年战争的同时,也明文承认了新教、归正宗以及加尔文宗的合法地位,且无论所追随的宗教是新是旧,众诸侯地位平等,与此同时,帝国内各诸侯邦国此后可以自行确定官方宗教,臣民对于宗教信仰有了自主选择权。

宗教改革与社会改革有什么关系

每一次宗教改革与社会改革的发生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宗教改革与社会改革之间是互不影响、各自产生呢?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宗教改革配图

社会改革指的是:在某一个特定的社会阶段内,不同的阶级之间通过司法、政治、军事等各种手段来调整大规模的利益分配。如历史上发生朝代更替,使用暴力的军事手段,让利益的分配方式发生改变;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不再负责利益的分配。宗教改革则指的是发生于十六世纪的,推翻天主教会统治的基督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爆发是因为深刻的社会问题。当时欧洲的民族主义观念兴起,人们渴望建立统一的民主国家,资本主义也迫切地需要发展,再加上文艺复兴之后,自由、平等、人性至上的思想深入人心,人们迫切地想要打破天主教会的残酷统治,最终爆发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发生以后,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政治上,剥夺了教会在各个国家的各项特权,使得国王的权利得到加强,从而有利于民族的长久发展;在经济上,使得资本主义有了扎根的土壤,从教会那里得到的财产和土地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文化上,发展了人文主义,各个国家也开始注重教育,兴办学校。

从上文中可以知道,宗教改革的爆发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而宗教改革又促进了社会改革。因此,宗教改革与社会改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