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李昊 演讲干货|闪银创始人李昊:社交网络是最好的互联网金融征信来源

2017-09-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5年8月16日,在由中国青年投资家俱乐部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青年投资家峰会暨后期之秀--2015 年新锐青年投资人评选"活动中,近百位年轻投资人和年轻创业者

2015年8月16日,在由中国青年投资家俱乐部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青年投资家峰会暨后期之秀——2015 年新锐青年投资人评选”活动中,近百位年轻投资人和年轻创业者群雄论战、百家争鸣,发表了他们对行业的观察与洞见。

本文是闪银创始人李昊的演讲。

在座的各位大家好,我是来自闪银的李昊,今天非常感谢青年投资家俱乐部,红杉资本的李总还有IDG的刘总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和在座各位分享一下,我们在创业里面的经历,并且介绍一下目前闪银在做的一些事情。

    首先先来做一个承上启下的发言,我觉得我和刚才发言的严总还是蛮有缘分的,我的高中同学的闺蜜,他早期投资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名叫人人贷,我大学的师弟也参与了一家公司的创业,这家公司叫线上360。

在2013年1月份,我蹭闺蜜的车回家,他跟我说投了人人贷,问我这个公司是不是特别危险,是不是有问题,我跟他说没关系,这公司肯定不会有事的,让他放心,因为那个时候我也在做P2P这块。

    我也说一下我为什么会去做金融还有互联网金融这块的事情。我从小的时候有一个梦想,就是想当一名科学家,后来这个梦想就被我无耻地抛弃了,因为当年进入到了北京大学之后,我发现我只是在很多牲口中的一个正常人而已。

当年学的是物理学的专业,本科毕业之后,没有想好自己到底该干吗,于是就选择继续读博,本科两年加上读博的五年时间,七年时间我做了七年所谓科学研究的事情,研究自然科学。

当时让我印象比较深的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在做科研过程中,其实就是要不断发表你科学研究的成果,在国内和国际各大刊物上发表,这就是生活的所有。但是我们发现越来越多开始为了发表而发表,而这里面科学研究的结果,70%是不可以被重复出来的,也就是说他所得的结果,按照他原样再做一遍是不会出来这个结果,还有20%得到的是相反的结果,最后剩下10%是可以重复的结果,但这10%能够拿来最终投入到这个社会生产中,产生经济效益的,又是少之又少。

    第二个刺激我的事情,其实是我当时交换去法国那边读书,也是做科研,带我的是一个法国教授。那个时候我们当时做这个科研一直就没有什么像样的成果出来,老师非常愤怒,骂我们说是社会的蛀虫,花着纳税人的钱,但是却做不出像样的结果,所以我们是蛀虫。

这个东西对我刺激蛮大,我下定决心,我将来要从事的行业,需要是一个能够相对比较快速的,为社会带来价值的,同时要确保我挣的每一分钱都是我创造的价值所带来的,而不是由纳税人来供养我,我要去纳税的。现在确实纳得比较多。

    这样毕业之后,就转变向金融行业。首先在一家咨询公司帮助银行做一些建模的事情,因为学物理的,建模方面还可以一点。当时就帮中国银行建一个小微企业的叫做评分卡,但是在2011年的4月份,银监会发了一个文,要求所有的银行不能只参考一家公司的结果来发放贷款,于是这个项目就黄了。

黄了之后,就没事做,没事做之后,当时我的同公司的师弟,也是现在闪银的CEO就说我们一起去做一个小微金融,我们给中小企业去放贷。

于是我们就打着行李去了广州,因为广州中小企业比较多。那个时候也经历了一段住在民宅,然后招人的过程,我们最开始连民宅还没有租到,我们是在如家里面招人,因为如家的标间是两张床。我们坐在一张床面试坐在另一张床的面试者,初期招的基本是男生,没有女生敢来。

    后来我们也经历了一段比较,感觉创业并快乐的过程,虽然我们也去发传单,也被保安追赶,跟摄像头和保安玩捉迷藏,感觉那段时间过得相对充实和快乐,我们产生了一些社会价值。后来这块业务变成了P2P,当我们回头看,回头去想,我们所做的这些到底带来多少社会价值,我们开始批量对客户做回访,看看有多少我们的客户,因为我们的贷款而发财致富,把生意越做越大。

我们回去看的时候,有一个比较惊讶的事情是,这个比例远远比我们想象得低的多,其实有很多的企业,在借了这个钱之后,他们大多是维持经营,做好的比较少。

    这里面因为当时传统的征信模式,加上对于风险的评估的精确性有欠缺,就带来了相对较高的融资成本,这个融资成本会把这个企业本身比较微薄的利润榨干,所以不会有人去借,更多的是短期的周转。

当时还有一个契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当时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智能设备、智能手机。传统的征信模式要求用户去提交一些纸质的材料,要求去等待一段时间的电话回访,以及要求去查一下央行征信,这个已经和互联网时代的用户需求不再匹配,这时候用户要求是我希望提交较少的资料,较快的情况下获得融资,同时随着金融覆盖的群体逐渐扩大,他们发现其实有很多的借款客户,他们其实在传统征信中都是白户,是没有任何征信记录的,这就导致了这样一种不平衡,也就是让客户感觉到不爽。

同时也有很多O2O的业务,C2C的业务,比如像现在比较火热的点对点地租车,点对点地租房,在这个过程中,也亟待去解决一个就是信息不对称,人与人之间相互不信任的问题。

    出于去解决这个问题的目的,我们就做了闪银这家公司。我们创建闪银是在2014年4月份,非常感谢有些资方的垂青,拿到一些融资。我们做的就是采用移动互联网端的数据来去做信用评估的这件事情。

最早期的时候我们经历了一些质疑,因为我们是不要用户去提交纸质的材料,不去查银行征信,而让用户提交他的一些社交网络的信息,靠这些东西来去评估,有的时候,当时跟一些人聊这些事情,当时一些伙伴认为我们是在做一个非常不靠谱的事情,说你们在做现金大派送,你们一定会亏得底掉的。

后面就是我们通过我们实践,最后证明这件事是靠谱的,后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类似的方式来做,现在比如在10个做互联网信贷的APP里面,你们打开发现大概有4-5个都有类似的让你提交互联网信息的流程。现在已经快要变成在手机端去做比较轻的模式的贷款的标配了,这也是我们觉得非常引以为豪的一件事情。

    后来又面临着一件事情,我们做的这个东西,越来越多人开始做,包括大佬也开始做,我们面临一个问题:你们是没有后台,没有那么硬,你们没有自己所谓垄断的数据源,你们凭什么来去做这件事情,要做好呢?那么我们的原则,其实就是有三点,第一点,我们以用户为中心。

虽然说我们不像京东,不像阿里,有着大量的业务上积累的自有的数据,但是我可以为用户来进行服务,我让用户把他手里面的数据提交并授权给我。现在我们已经有2100万的用户,有500多万份的信用档案。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社交网络以及信用行为相关的数据,这些都是拜我们客户所赐。

    第二点,我们策略与模型并重,快速推进我们整个策略系统的迭代。从最开始的以人工的专家策略为主,大概需要20分钟的时间来过一个单子,到现在并行的专家策略和机械学习的模型,一分钟出结果,我们经历了很多的迭代。

我曾经和一个传统金融行业一个做风控的资深的人聊过,他非常自豪地告诉我说,我们历经六年时间,打造了一个特别OK的模型,但是我觉得六年的时间对于现在的用户来讲,对现在的业务来讲确实时间太长了,我们需要在这个情况下,我们需要的是更快速的去迭代,虽然每一个版本可能不是非常完美,但是我们要去用这种不断试错的方法,去把我们的模型打磨到最好。

    第三点,去纵向切入,去贴近场景和用户。现在在做一些互联网的信用评估,风控的时候,一般大家看到是大而全的现象,我的一个分,或者我的一个什么报告,然后我就要覆盖所有的场景,大家都来用,都可以用。

当然这个和他们,基于他们的数据可能也有关系,对于我们来说,因为我们原本是做业务的,所以我们就更愿意去贴近业务,贴近用户,去纵向切入一些场景,比如说现在我们主要来做的是线上的贴近于相对金融的场景,小额的现金分析和交易分析,以及共享经济里面租车的风控场景,我们去和这个行业的实际的业务人员,实际的客户,然后去走到一起,通过这些经验的总结,以及快速迭代,把我们在细分领域的模型做到最好。

    从这个成果来看,我们现在在贷前这块我们已经积累大量黑名单的数据,我们曾经把一个用户的反欺诈的效果做到比他原使用的那家机构提升了600%。在这个贷中的模型里面,我们也把企业的风控效果提升了大约30个百分点,同时通过对社交关系的挖掘,我们来帮助这些产生了失联的借款用户,去寻找这些用户在哪儿,我们把贷后的效益提升了20%。

    未来一个愿景,一方面对于我们客户,我们希望能够把我们为他们提供的这种服务去做深做好。另外一块在2B这块,我们非常愿意把我们这些技术和我们的数据以产品的形式,开放给更多的合作伙伴来使用。以上就是我今天的一个分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