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叔衡后人 毛泽东挚友何叔衡:后人三代皆务农

2017-06-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随同采访的乡宣传委员胡跃波告诉记者,他们都是放下锄头从山上赶过来的,听后,记者为耽误他们农忙而面带歉意,胡跃波又补充道,"他们每天不定时地来故居看看,遇上过来参

随同采访的乡宣传委员胡跃波告诉记者,他们都是放下锄头从山上赶过来的,听后,记者为耽误他们农忙而面带歉意,胡跃波又补充道,“他们每天不定时地来故居看看,遇上过来参观的,就讲两句他们公爷的事情。”

采访中,记者还见到了宁乡县文化馆的退休干部何光乾。他对何叔衡有着长久的研究,目前正在整理何叔衡家谱,随身携带的《永恒的叔衡》一书写着密密麻麻的注释。通过他们共同的讲述,记者脑海里浮现出一个更为鲜活的革命先驱的形象。

第一次党内反腐的主导者

党的“一大”代表平均年龄28岁,何叔衡45岁。“一大”代表中有三名晚清秀才,陈独秀、董必武都是17岁中秀才,何叔衡中秀才的时候已26岁。37岁之前何叔衡都在乡间做私塾先生。在旧环境成长的何叔衡没有落入时代决定命运的宿命,他批判封建制度,对真理的追求执着而炽烈,也因此在很多方面创下“年纪最大”的记录:湖南第一师范年纪最大的学生、新民学会年纪最大会员、党的“一大”年纪最大的代表……

1914年,何叔衡与毛泽东相识于长沙,二人志同道合,成为挚友,此后书信往来颇多。1917年7月,毛泽东和萧子昇游学湖南,考察农村时,路过沙田,在何叔衡故居住过三日。白天,泥砖土筑的院墙里,何叔衡召集附近几十名贫困农民与毛泽东进行座谈;晚上,小青瓦覆顶的土坯房中,三人点起油灯闭门长谈,探讨农村的出路、中国的出路……

“公爷在家中盛情款待了来此游历的毛泽东和萧子昇。毛泽东每天都要在门口小池塘里游泳”, 何盛名告诉记者。今日,故居门前的池塘依然碧波荡漾。

1915年4月,何叔衡南下长沙,与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并任执行委员长。1920年,又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参加长沙共产主义小组,开始了追逐共产主义信仰的步伐。1921年6月底,这对同乡挚友悄悄坐船离开长沙,顺流而下来到上海嘉兴,出席了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8年,何叔衡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7月回国后,在上海负责全国互济会工作,负责营救被捕同志,组织革命者去苏区。

1931年11月,何叔衡来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毛泽东等参加了中央工农政府的领导工作,并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检察人民委员、内务人民委员和中央政府临时法庭主席等职。此时的何叔衡已年近花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