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称中国“ladyboy左崴崴共享过度”:资金过剩缺创意

2017-09-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参考消息网5月30日报道美媒称,或许中国正在变得共享过度.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28日报道,首先,一场残酷又代价高昂的叫车服务战争把优步赶出了中国.然后,共享

参考消息网5月30日报道美媒称,或许中国正在变得共享过度。

美国《纽约时报》网站5月28日报道,首先,一场残酷又代价高昂的叫车服务战争把优步赶出了中国。然后,共享单车热又让城市的街道停满了无人使用的自行车。

今天,中国的初创企业希望共享雨伞和移动电源。还有一家企业想要共享篮球。

随着中国的企业家和投资者纷至沓来,一些持怀疑态度的业内人士想知道:中国已经抵达"共享高峰"了吗?

亚洲创新集团创始人之一田行智说:"多年后,中国终于开始拥抱它的共产主义根源。‘共享’就是共产主义的精髓。"

他还说:"但毫无疑问,这里存在泡沫。它或许根植于某种有价值的事物中,但你真的能共享所有东西吗?"

像徐敏这样的中国企业家很可能认为可以。今年3月,这位来自浙江嘉兴的创业者提出了一个共享篮球的想法,因为他听到一些朋友抱怨带着篮球出门很不方便。

仅仅几天后,徐敏就成立了"猪了个球"。该企业让用户从全国各地篮球场附近的电子储球柜租用篮球。用户用智能手机摄像头扫描储球柜上的二维码,解锁装有篮球的柜子来租球。

徐敏说:"长远来看,买一个球比租借更划算。但我们认为,中国用户会愿意为了方便而多付点钱。"

本月早些时候,"猪了个球"从一家上海投资公司获得了约140万美元的投资。

中国共享经济的背后是资金的过剩和创意的缺乏。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风险投资企业投资31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0%。其中很多资金都投入了共享型企业,一些巨大的盈利项目和繁荣的初创企业吸引了海内外的投资者。

"创极无限"的首席执行官周炜说:"我们看到大量资金在流动,有些投资很愚蠢。"

北京迈博瑞咨询公司总经理马克·纳特金说:"在中国,平均收入还很低,市场依然对价格敏感。因此,如果有技术支持和可行的商业模式,各种共享经济或伪共享经济企业可能会做得很好。"

中国以智能手机为基础的先进移动支付系统也使得共享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在腾讯和阿里巴巴等中国互联网巨头的运作下,支付系统同用户的银行账户无缝衔接,只需简单地点击和扫码就能交易。

中国政府看到了共享经济的前景。据估计,去年中国共享经济交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

很多人依然对共享经济持怀疑态度。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董事总经理朱啸虎说:"共享篮球、共享雨伞——这些都不是好点子。它们都非常依赖特定场合,这会使企业很难扩张。"

然而,徐敏等企业家不赞同这个观点,尽管承认他们的企业面临挑战。

另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5月29日报道,在中国,共享经济正在迅猛发展。你能在中国租到篮球、公寓、雨伞等各种东西。但在共产主义的中国,共享经济带来了一种重商主义问题,因为获益的与其说是中国公民,不如说是风险资本。虽然诸如爱彼迎和优步等全球共享经济的支持者使得人们通过出租他们的公寓、汽车或时间赚取外快,但中国很多出租产品带来的收入实际上聚集到了资本所有者手中。

深圳3W咖啡的业务经理埃里克·张(音)说:"在国外,更像是个人的共享经济。但在中国,更多是企业的共享经济。"这些企业的最大收获是数据。多次出租的产品能提供有关使用习惯的大量数据。

数据还可用于信用评级系统:如果多次未能还回雨伞,你的信用评分就会下降。这使得共享成为一种多次重复的商业模式。

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合伙人许思涛说:"不仅仅是单车,有价值的是数据。这是风险资本和投资者愿意投资的原因所在。"在中国开展业务的一些跨国企业发现,它们的模式被用户本土化了。很多中国人不愿在度假时出租他们自己的公寓,而是投资第二套公寓,以便按天出租。这一策略在日本也很流行。

张说:"共享经济的确建立在地区特性的基础上。这里有文化的原因——中国人不喜欢同其他人分享物品,除非我们再也不需要它。"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两名用户在一个地铁站附近租用共享雨伞(香港《南华早报》网站)

【延伸阅读】共享雨伞现身上海不到1天就“消失”或被城管清理

央广网上海5月28日消息(记者杨静)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继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之后,共享雨伞也出现在上海街头。近日,有不少市民表示在上海浦东陆家嘴附近看到多把共享雨伞挂在人行道的栏杆上,却不到一天就已经全部消失,据说一部分被城管清理。

针对上海共享雨伞部分被城管清理,近日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城管中队表示,由于共享雨伞不允许绑在市政设施上,投放企业已自行整改并将这些雨伞全部收走。而这些共享雨伞的投放企业方也表示,目前没有收到公司把雨伞收走的消息,应该是被用户借走了,之后会进一步与执法部门进行沟通。

市民23号在网上发帖称,在陆家嘴花园石桥路银城中路路口附近有多把共享雨伞挂在人行道等市政设施上,想要借伞的市民需得先下载相关APP,完成用户注册并且支付20元押金才能使用,租金1天1元,只需在相关APP内点击"马上借",页面便会自动进行跳转,随后输入相关物品编号,确认下单即可。

在陆家嘴地区投放之前,该共享雨伞已经在浦东新区的张江高科附近有所投放,但很多网友表示,"原本是时代进步的产物,却成了我们文明素质的照妖镜。对那些人真的很无语。"还有很多人觉得押金太低的缘故,还有人认为20元的事情,当买了一把雨伞。

除了这家已经在上海面世的共享雨伞公司,魔力伞、oto共享雨伞也纷纷表示即将在6月初期登陆上海,投放地点主要是陆家嘴、外滩、新天地等人流密集区。

根据共享雨伞企业相关负责人透露,在投放的这段时间,由于雨伞内部没有定位,丢失的数量还挺大。另外,没有企业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过共享雨伞投放申请。

时下,共享经济的概念大热,单车、汽车、充电宝等都打着共享的旗号在运营。与推广度较高的共享单车不同,雨伞是一种视天气情况而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品。由于需求的不定期,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投放,都给相关部门的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比如室内投放易造成潮湿环境,如何防止雨伞带来的安全隐患?室外投放涉嫌占据较多公共资源,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共享雨伞从目前来看,共享雨伞在投放时,特别是在户外公共区域投放时,就更需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和社会的监督。但是目前法律和条例上对共享雨伞还没有约束,新生事物在管理上总会比较有难度。

【延伸阅读】共享雨伞被曝在上海不到1天消失商家:丢失量大

原标题:共享雨伞现身上海不到一天就消失?

近日,一则"共享雨伞现身上海"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不少市民表示在浦东陆家嘴附近看到多把共享雨伞挂在人行道的栏杆上,但到了25号下午,共享雨伞又被曝出不到一天就已经全部消失?据说一部分被城管清理。对此,共享雨伞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还未收到陆家嘴城管中队要求取缔雨伞的相关通知,之后会进一步与执法部门进行沟通。

除了这家已经在上海面世的共享雨伞公司,魔力伞、oto共享雨伞也纷纷表示即将在6月初期登陆上海,投放地点均涉及沪上各大人流密集区。

共享雨伞开始入沪,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可以复制共享单车的道路掀起另一波热潮?

共享雨伞挂自行车后座

5月23日,有市民在网上发帖称"共享雨伞,出来了!"并且表示在陆家嘴花园石桥路银城中路路口附近以及陆家嘴环路附近均可以看到共享雨伞的身影。据网友称,在陆家嘴花园石桥路银城中路路口附近有多把共享雨伞挂在人行道等市政设施上,想要借伞的市民需得先下载相关APP并且支付押金才可。

对此,记者致电该共享雨伞相关负责人后得知,最早投放的地点在张江高科附近,"因为我们公司就在张江这边,所以金科路那边一直都有投放。"

昨天,在金科路沿线鲜少见到共享雨伞的身影,但是在居里路和郭守敬路的交叉口附近,一辆淡绿色的单车被摆放在狭窄的人行道路边,三把彩色黑柄的雨伞被锁在单车后座,白色的纸张上标明了"共享雨伞"四个字。根据纸张提示,用户扫码后需要先关注相关微信公众号,或者下载相关APP才可借伞。

记者尝试扫码注册后发现,该共享雨伞的押金为20元,租金1元/天,完成注册步骤后,用户只需在相关APP内点击"马上借",页面便会自动进行跳转,随后输入相关物品编号,确认下单即可,整个取伞过程不到1分钟。

没有定位,损失率较大

在该共享雨伞附近观察一段时间发现,鲜有市民上前租借雨伞。一位在附近上班的王小姐说,"前几天就看到了共享雨伞,但是天气这么好,没有借伞的必要。但是到了下雨天可能就会比较有用了吧。"

实际上,据该共享雨伞相关负责人透露,在投放的这段时间,共享雨伞带来的损失并不小,"主要是雨伞内部没有定位,丢失的数量还挺大。"

据该负责人透露,为了防止雨伞被用户拿走,现在只有用户在借用的地点还伞之后才能在程序上立刻确认雨伞已经归还,"如果用户没有定点还伞,就需要下一个用户在借伞之后去确认上一个用户已经还了伞。"

值得注意的是,该"确认"环节只是在操作过程中多出了一个步骤,方便后台进行检测,对用户而言,只要还了雨伞,即便没有点击"确认"后台也不会继续计费。

四处投放却未通过审批

走访发现,此前在陆家嘴投放的雨伞以密码锁的形式将雨伞挂于一些公共设施之上,到了张江高科,企业考虑到公交站附近没有可供雨伞悬挂的支撑点,直接推出一辆单车,且单车的停放位置也不在非机动车停车道内。这样的投放方式,是否真的合理?

其实,早在25日下午,就有网友表示,现在在陆家嘴附近,原本可以借伞的地方连一把共享雨伞都看不到。但是据该共享雨伞相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没有正式收到陆家嘴相关执法部门要求取缔的通知,"但是之前的工作没有做到位,进行了沟通却没有沟通好。"之后,该共享雨伞企业将会进一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现在先投放试一试,如果可行,最好可以在上海各个地方都投放。"

相比之下,张江高科这边的投放还在继续,但是记者致电浦东新区相关工作人员后得知,目前该共享雨伞企业还未与任何相关政府提出过投放申请。

目前暂无相关法律约束

此前,另一家共享雨伞企业"魔力伞"将会在下月正式进驻上海。考虑到魔力伞是以终端机器为主要取伞设备,因此魔力伞团队将会将投放地点的重心锁定在沪上各大商场内部。此外,另一家名为oto的共享雨伞企业也将在5月31日来沪。

据oto创始人透露,首批共享雨伞将会使用无桩投放的方式,先在室外进行投放试点,大约投放5万把左右,"我们会先将雨伞投放出去,看看政府的反应,之后再作出相关调整。"该创始人表示,最初投放的试点也会有一个计划,"主要还是像陆家嘴、外滩、新天地等人流较多的地方。"

但是,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投放,都给相关部门的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室内投放易造成潮湿环境,如何防止雨伞带来的安全隐患?室外投放涉嫌占据较多公共资源,执法部门又该如何管理?作为一种新事物,最初对共享雨伞的管理方式没有相关的法律可以查询,浦东新区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无论是企业还是政府管理都必须遵照一定的法律法规,"但是目前法律和条例上对共享雨伞还没有约束,新生事物在管理上总会比较有难度。

"

[新闻链接]

专家:共享雨伞本质上属租赁商业行为

共享单车带动起各种不同模式的共享经济,却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背离"共享"的本质。早在本月的22日,交通运输部针对目前火热的共享单车出台 《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将俗称的"共享单车"变为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黄少卿表示,现在的很多"共享经济"已经不能够称之为公益行为,而是更典型的商业行为。

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表示,所谓共享,其实是一种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过去社会,人类更多的习惯是一种拥有的方式,但是现在有很多东西都是闲置的,"随着新的互联网技术的产生,我们调配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加。"

但是不可否认,目前进入上海的共享雨伞公司调用的并不是市民的闲置雨伞,而是一些公司采购或者制造了一批雨伞后进行的投放,并收取相应的费用和押金。所以共享雨伞本质上所进行的就是一种互联网租赁雨伞的行为。

此外,更有业内人士认为,共享雨伞从目前来看,因为其具有"租赁"属性并且以盈利为目的,而非"共享",那么共享雨伞在投放时,特别是在户外公共区域投放时,就更需要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管和社会的监督。

责任编辑:李鹏

【延伸阅读】西媒赞叹中国共享经济“爆炸式”发展:雨伞都能共享

参考消息网5月23日报道西媒称,借助移动应用程序共享各种资源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选择的日常生活方式。数以百计提供各种共享服务的企业应运而生。

据西班牙《发展报》网站5月20日报道,除了共享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和汽车等交通工具以外,中国人又开发出其他可以共享的服务,如篮球、手机充电宝和雨伞等。最近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达39450亿元人民币。

报道称,魔力伞是中国一家发展共享雨伞业务的互联网智能租借平台。其创始人沈巍巍介绍说,他的想法是改变中国人对雨伞保有的廉价、低质的观念。许多中国人遇到下雨时会在街头随便买一把伞,用过后就丢在家中的某一个角落里。魔力伞在地铁站口等人流密集地点放置共享雨伞租借设备,人们只需缴纳很少的押金,再用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租用优质美观的共享雨伞,租金为每12小时1元。

沈巍巍表示,中国南方经常下雨,而许多人外出不习惯随身带伞,只是遇雨时再买伞,久而久之,家里会积攒下一堆廉价低质的"过剩"雨伞。这一现象使他萌生了创立共享雨伞平台的想法。

报道称,近几个月来,沈巍巍和同事们已经进行了成功的试运营,下一步,他们计划在本月内于广州、深圳、福州、杭州等地增设150台雨伞租借设备。

沈巍巍认为,共享经济是一种减少浪费和垃圾的理想模式,对保护环境、节能减排非常有利,特别是在中国的大城市中。

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卫田(音)表示,共享经济的特点是以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为目的进行资源重新分配。卫田指出,目前在中国等一些国家,资源在民众中无法得到公平的分配如果魔力伞的共享雨伞业务取得成功,那么它很有可能复制共享单车取得的辉煌。现在已有多家企业从事共享单车业务。北京、深圳等一些城市不得不对共享单车的数量进行限制。

报道称,在共享经济"爆炸式"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出现了大批提供共享服务的初创企业。一旦它们取得初步成功,往往会被较大的科技企业复制或并购。手机充电宝共享业务就属于这种发展模式。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报道,根据网络投资数据库平台IT桔子网站的数据,4月以来,中国投资者已向11家共享充电初创企业投入了至少1.6亿美元(约合11亿元人民币)的资金。(编译/田策)

【延伸阅读】共享雨伞亮相合肥花式共享还是变相租赁?

央广网合肥5月13日消息(记者孙莹)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日,继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之后,共享充电宝也在昆明亮相。用户只需要通过微信或者支付宝扫码,就能完成充电宝租借。如今共享雨伞也在一些城市亮相了,这是花式共享还是公共租赁变形引发热议。

近两年,从共享酒店到共享厨房,从共享单车到共享汽车,从共享充电宝到共享雨伞……“共享经济”已经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这些创新的商业模式是“共享经济”吗?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教授分析,广义的共享经济概念是建立在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基础之上,让确定的产权所有人在不转移他的所有权情况下,可以让更多人使用他的所有物,这就是“共享经济”。

基于这样的概念,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朱巍认为,很多所谓“共享模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共享经济。互联网平台作为分享经济的核心,不在于能生产多少产品,而在于能够在不扩大增量和存量的基础之上,通过使用权流转的方式,变相地增大存量,这样就给供给侧改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手段,而现在这些雨伞、充电宝等花式分享,主要是平台作为商家,自己去生产、制造产品,平台上拥有的这些雨伞、充电宝,本质上是变相租赁,根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享经济。

而黄震教授不否认“目前大多数的共享模式是一种租赁行为”,但指出不能简单地用一种固定的共享经济模式或概念要求正在变化中的共享经济模式。收费的有偿共享,而不是免费的无偿共享,也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和要求。“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共享经济应该是免费经济,这当然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共享经济的极致状况——成本最小化以至成本趋近于零的共享经济,但是,这种共享经济模式在今天技术条件下还无法在各个领域普遍推广。

更多的应该是收费的,但比拥有所有权成本更小。降低了一次性使用费用,用租赁的方式作为共享经济的实现方式,并不冲突。使用,交出一定的成本,但是并不转移所有权,这是具有可持续的市场行为。”

专家进一步分析,现在市面上很多所谓共享经济模式是增加所有物的供给,在增量所有物上再去分享的模式,其实增加了整个社会成本。“共享经济”到底该如何可持续发展,请继续关注中国之声《央广新闻》的分析。

(原标题:外媒称中国“共享过度”:资金过剩缺创意_《参考消息》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