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路上的敌人

2018-02-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红军(1934-1936)>一书的作者师永刚说:"红军这个词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具备多种解读的意义.70年前的故事,对于这代人最重要的是什么?肯定不是所谓的解密或者猎奇.红军的历史细节非常重要."任何伟大的故事的开端总是因为有着优异的敌人或者对手,有着众所周知的恩怨.党争.伐异.立场.主义.兄弟或者江山.历史总是由两个人结成同盟,上演各种不同的戏剧.这两个人分别被对方称之为敌人,或者对手.毛泽东的敌人当然是当时强大的蒋介石,这也使这场戏剧的一开始显得有些非常不对等

  



  《红军(1934-1936)》一书的作者师永刚说:“红军这个词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具备多种解读的意义。70年前的故事,对于这代人最重要的是什么?肯定不是所谓的解密或者猎奇。

红军的历史细节非常重要。”


任何伟大的故事的开端总是因为有着优异的敌人或者对手,有着众所周知的恩怨、党争、伐异、立场、主义、兄弟或者江山。历史总是由两个人结成同盟,上演各种不同的戏剧。

这两个人分别被对方称之为敌人,或者对手。毛泽东的敌人当然是当时强大的蒋介石,这也使这场戏剧的一开始显得有些非常不对等。

蒋介石

“攘外必先安内”,在蒋介石看来,红军长征正是他扫除异己,扩展势力范围的一次难得的机会。

综观蒋介石的所作所为,他确实是双管齐下,既要“围剿”红军,又要收拾地方军阀;上世纪30年代蒋介石与桂、湘、滇、黔诸省军阀貌合神离、互相猜忌、矛盾重重。

虽然在蒋介石的督战下,西南各军阀打起精神,奋力追剿红军,但暗地里却追而不打,以留下本钱与蒋介石周旋。如此“配合”之下,红军始终能在十倍兵力的对手面前找到缝隙,于重围之中先后穿越贵州、云南、四川,最终抵达陕甘苏区。



1935年9月,在结束了三期峨眉山军官训练团培训工作后,蒋介石下山时心情郁闷,他在日记中写到对长征围剿失败的感慨:“六载含辛茹苦,未竟全功。”他在台湾的反对者李敖,在狱中翻阅到这一页时,辛辣地批评说:“长征锻炼了中共铁的纪律、游击战伦理,摆脱共产国际控制,以及导致毛泽东掌握中共最高权力,若问孰令至之,岂非蒋介石欤!



长征结束后,周恩来评价蒋介石说:“在他粉碎了19路军、迫使我们撤退以后,他就变成了长江流域的霸主,但这一切的取得,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从此,他的内战口号已完全失去了号召力。”后人评价蒋介石的名望都毁在他自己发动的权术斗争上。



薛岳

薛岳可谓是红军长征路上的第一号敌人。因为红军一路跑,就被薛岳一路追。薛岳的仕途青云直上,无不与红军的命运相连。1933年以前,身为粤系一战将的薛岳不仅不是蒋介石的嫡系,而且还曾经随张发奎讨蒋,张桂联军被蒋介石打败后,薛岳赋闲在家。

1933年5月,蒋介石准备对红军第五次“围剿”,遂重新起用薛岳并任命其为第五军军长,后来又升任第六路军总指挥。而红军在长征中的几次失利,大多与他有关。



薛岳本名薛仰岳,意为仰慕岳飞。成年以后,他认为只是仰慕岳飞还不够,干脆把“仰”字去掉,改名薛岳,直接以岳飞自比。薛岳10岁就接受军事教育,13岁加入同盟会,其为人骄狂傲慢,人称“老虎崽”。

1934年,正是薛岳的部队直接迫使中央红军离开瑞金进行长征;红军入湘后,薛岳官为前敌总指挥。11月的湘江战役堪称红军史上的一次惨败——长征的中央红军与3倍于己的敌军大战五天五夜,原有的8.

6万人打到只剩下3万人,而主攻者即是薛岳。

1935年薛岳再重创红四方面军,迫使其退入藏区,陷于绝境。是年7月,蒋介石将薛岳部北调甘陕,原驻西北的第三路军胡宗南部归薛岳指挥阻击红军北出甘肃向西北发展。

红军陕北会师后,此时蒋军精锐也皆集于西北,而红军三个军团加起来才万余人,实力悬殊,对手又是薛岳,红军处境可谓非常危险。不过10月底蒋介石犯了个致命错误,他竟改命薛岳东进湖北围剿贺龙,将西北剿共军事全权交给张学良。

张后来与红军妥协,一年后酿成了举世瞩目的西安事变。“当年未能灭共是军人之耻事”,据说是薛岳亲口说出的话。

在抗日战争中,薛岳功劳巨大。抗战中薛岳先后指挥了四次长沙会战,最终在1944年日军攻势中放弃了长沙,但这四次会战消灭日军10万人,仍然是对日寇有生力量的重大打击。

1946年10月1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授予薛岳一枚自由勋章,以表彰他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

薛岳最后活到了102岁,在台湾去世。

陈济棠

陈济棠并不能完全算是红军长征路上的敌人,他对红军“外打内通”、“明打暗和”的政策也是出于保存实力的私心,因此网开一面让红军顺利过境。

但陈济棠此前在反共问题上与蒋介石是一致的,因而在四次“围剿”中均颇为卖力。陈济棠出身小知识分子家庭,其父为乡间私塾先生。17岁时陈考入钦廉警察讲习所,后又考入黄埔陆军小学,并在此秘密加入同盟会。

从广东陆军学校毕业后陈从排长一直做到军长,成为粤军首领。1929年至1936年,有“南天王”之称的陈济棠统治广东,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广东的经济建设大有建树。

红军长征前夕,陈济棠派了一密使前往苏区瑞金谈判。

1934年10月,红军中央机关开始突围长征,以南线作为突破口。按照双方谈判“可以互相借道”的协定,陈济棠在湘粤边境划定道路,给红军让出一条40里宽的通道,红军未经战斗即从广东边境进入湖南。

1936年因陈济棠请率部北上抗日,未允,后其广州空军全体驾机投蒋,当天陈济棠逃往香港,旋赴欧考察。1937年回国后,出任国民政府委员、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及战略委员会委员。1949年任海南行政长官兼警备司令。

海南岛解放后陈济棠率部逃往台湾。4年后卒于台北。

(摘自《红军1934-1936》,有删节,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