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绍钧教育 叶圣陶:教育不是“教书”

2017-05-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编者按:叶圣陶,一个应该在每个教育工作者心中铭刻的名字,他的教育思想,特别是"为人生"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了我们现代教育思想的一条重要血脉.在刚刚于北京结束的叶圣

编者按:叶圣陶,一个应该在每个教育工作者心中铭刻的名字,他的教育思想,特别是“为人生”的教育思想,已经成了我们现代教育思想的一条重要血脉。在刚刚于北京结束的叶圣陶诞辰110周年纪念会上,许多“重量级”的人物抒发了对叶圣陶的怀念,而近期我们也在基层教师那里听到了许多纪念和思考叶圣陶的声音…… 我国现代教育的一代宗师——叶圣陶先生的教育论著我曾不止一次地读过,研讨过。

尽管如此,当我再一次捧读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一书,心灵仍然受到极大的震撼。

我为这位世纪老人对20世纪中国教育的卓越贡献而感到由衷地敬佩,我更为他的伟大思想和超凡智慧仍对新世纪教育具有振聋发聩的巨大影响而赞叹不已。

我必须说,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髓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仍然有强烈的指导作用。叶老不老,永远的叶圣陶! 这本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的最大特色,正如书名《教育与人生》所示,紧紧抓住叶圣陶教育思想最精华的内容,即教育的本质是“为人生”。

如该书编者概括的:“阐明了中国现代教育的价值和目的,在于以育人为本,以兴国为旨,面向全体国民和每个学生,着眼整体人生和终身受用,培养能够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习惯的现代中国人。

”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人生,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这是叶圣陶先生一贯的教育思想。追溯起来,源头也许要找到叶圣陶先生早年的文学主张——“为人生的文学。”教育的“为人生”和文学的“为人生”,也许本来就是一脉相承。

“小学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小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因而不能不注意教育与人生的关系。”一个世纪前,刚走上教坛不久的叶圣陶就多次著文,大声疾呼,并且把这一教育思想付诸实践。

到了四十年代,叶老在《假如我当教师》一文中,再次鲜明地申述了这一思想:“我如果当中学教师,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犹如我决不将学生入学校的事情叫做‘读书’一样。

书中积蓄的古人和今人的经验,固然是学生所需要的;但是就学生方面说,重要的在于消化那些经验成为自身的经验,说成‘读书’,便把这个意思抹杀了,好像入学校只须做一些书本上的功夫。

因此,说成‘教书’,也便把我当教师的意义抹杀了,好像我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并没有什么分别。我与从前书房里的老先生其实是大有分别的:他们只须教学生把书读通,能够去应考试,取功名,此外没有他们的事儿;而我呢,却要使学生能做人,能做事,成为健全的公民。

”今天,我们重读这些文字,不禁唏嘘再三,感慨万千:一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的教育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但是,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到底进步了多少?叶老的“为人生”的教育思想令我们汗颜。

扪心自问,会悟出许多许多我们的欠缺,叶圣陶的文章给我们以许多启示。 “为人生”的教育思想是贯穿叶圣陶教育思想体系的一根主线。在德育方面,在语文教育的具体方法方面,叶圣陶都有许多精彩的论述,而印象最深的还是处处扣住“为人生”这个教育总目标。

还是在那篇《假如我当教师》文章中,谈到关于德育方法时,叶老有这样一段话:“我不想教学生做有名无实的事情。——做这种有名无实的事比不做还要槽糕;如果学生习惯了,终其一生,无论做什么事总是这样有名无实,种种实际事务还有逐渐推进和圆满成功的希望吗?我说比不做还要槽糕,并不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主张不要成立那些会和社,不要有图书馆、种植园之类的设备。

我只是说干那些事都必须认真去干,必须名副其实。”很明显,叶老的着眼点始终在育人上,在学生的终身发展上。德育工作是直接着眼于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如果不从实际出发,不实事求是,而是搞有名无实、形式主义的“花架子”,那么,从对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看,非但无益,而且有害!

因为这些“形式主义”、“花架子”会给学生带来副作用甚至是反作用。真诚一旦变成了滑稽,美也就成了丑。德育工作之所以收效甚微,是不是和我们形式主义“花架子”的活动太多有关呢?在《关于〈我要向青年说的〉笔谈会(后记)》一文中,叶圣陶特别欣赏樊弘说的两句话:“人格离开民主,好像娇花离了温室,人格一定要破产的。

”接着,叶圣陶明确指出:“德行须从民主来修养。

”叶圣陶认为那种不注重青少年学生的道德人格修养,而一味把学生引向权势利禄之路的教育,是“葬送了青年人,使他们不能完成自己的知能。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使社会不易产生健全有为的分子。

”这是叶圣陶先生1949年1月说的话,联系狼烟四起愈演愈烈的“升学率”竞争,今天我们读来,会不会仍觉耳根发热面颊发烫呢?我们可以理解市场竞争给学校带来的巨大生存压力,我们也可以理解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情,但是,面对愈积愈深的应试教育积弊,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究竟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代表政府督促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还是仅仅着眼于眼前利益,急功近利,为已经是烈火烹油的应试教育再加压力? 在语文教育方法上,叶圣陶先生最著名的论断就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

”这一论断的精髓便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探究,发挥主体作用,学会自学的本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帮助作用。

在作文教学方面,叶老反复强调“训练”。“训练”什么呢?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无非要他们生活上终身受用的意思。这便是‘修辞立诚’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提倡的是反复训练,但是,这种反复训练决不是现在盛行的“技术主义”、“题海战术”,而是着眼于学生思想成长、心灵发育、感情充沛的增加“底气”的训练,是实实在在“为人生”的训练。这样训练的结果,不仅使学生写作能力有大长进,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作为“人”的成长和成熟!

曾有人对叶圣陶先生的“训练说”大加诋毁,那其实是没有搞清楚叶老“训练说”的内涵。试问:这样着眼于学生人生底气的“训练”何错之有?!

当然,叶老的“训练说”还包括语文技能训练。语文技能如何习得?这是争论得比较多的问题。但我们平心静气地想一想,有哪一门知识、哪一种技能的获得不需要“训练”呢?具体知识技能的“训练”,非但应该,而且十分必要。

关键是要选好“料”和把好“度”。至于在现实语文教学中,题海泛滥,做题成了一些人的教学“法宝”,完全忽略甚至取消了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特质,那是对叶圣陶先生“训练说”的误解,根本违背了叶圣陶先生“训练说”的精神实质,不能把“账”算到叶圣陶的“训练”思想头上。

这一点,在正在积极推进的“新课改”工作中,更要辩证分析,从叶圣陶教育思想中汲取有益营养,不能因噎废食。 诚如《教育与人生》的编者所言,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最主要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不追求教科书式的静态的理论体系构建,而是始终紧跟时代潮流,走在时代前列,植根中国社会变革和教育改革的实践,对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以及外国近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反思批判和继承创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表达了对中国现代教育的真知灼见。

叶圣陶先生著作颇丰,其博大精深的思想精华如粒粒珍珠,散见于浩瀚著述中。感谢《教育与人生》的编者,慧眼别具,孜孜不倦,从25卷《叶圣陶文集》中,精选出48篇论著,让读者花不多的时间,读到原汁原味同时又颇具代表性的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精华。

全书导言和各辑前面的阅读提示,要言不烦,精当到位,对帮助读者理解原著,也很有益处。 中国教育改革事业需要中外教育大家的思想资源。我们热切希望有更多类似的精品教育论著问世,以促进中国教育改革事业的深入开展。(《教育与人生——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