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君八卦钺 游身八卦连环掌 孙志君

2017-12-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游身八卦连环掌,是在清朝晚期由董海川之高徒程廷华所创.演练采用了游身之术,动作与游龙相似,姿势优美,用法独特,根据它的风格与特点而定名"游身

游身八卦连环掌,是在清朝晚期由董海川之高徒程廷华所创。演练采用了游身之术,动作与游龙相似,姿势优美,用法独特,根据它的风格与特点而定名“游身八卦连环掌”。

游身八卦连环掌,是以八卦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武术拳种,练法风格是掌法为主,步法为根,身法为本。内外相合,混元一气;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而不滞,柔而不散,刚柔相济;腰画圈,手画圈,圈中有圈,层层不穷。

练法特点:走、穿、拧、翻、搬、扣、劈、进。

用法特点:彼先动我先到,以攻为守,后发制人。

程廷华所创“游身八卦连环掌”,又根据他的姓氏称之“程派八卦掌”,简称“八卦掌”。武术的用法是踢、打、摔、拿。程廷华在学习八卦掌之前,是中国自由式摔跤出身,他把打与摔合成一体,形成了一种具有特殊风格的八卦掌。所谓“摔跤加八卦,神鬼都不怕。八卦加摔跤,神鬼都不饶”。

走:走是游身八卦连环掌的基本功,又称行桩功,有直走(行直线)、绕走(行圆周线)和旋走(摆扣步)。步法为涌步——行进时,前脚的脚面绷直;前腿挺直时,后脚蹬力,且勿间歇,使前脚再向前涌进一段距离,为此定名为“涌步”。

进步过程中要连贯,前脚掌与地面保持平行,距地面越近越佳,但不可与地面磨擦,脚掌平落。这就是为追求高速而走近路,勾股三角要行弦,圆弧线路行内切。落脚时脚趾抓地,这样着地面积较大,增加人体的稳定度,重心偏后,有虎坐之式。

为了追求快速,脚尖前领并且自然下垂,这样不但减小了空气的阻力,而且克服了脚踝关节肌肉的僵力,减少疲劳,增加耐久力。前脚像跑,后脚似走,跑走合一,但不可跳跃(跳跃会破坏下沉的丹田之气),不可高抬脚(高抬脚会绕路而行减慢速度)。

头顶肩合,紧背空胸,抽腰溜胯,且忌驼背与突臀。行走中,要等高、平稳而又匀速。呼吸自然,舌顶上腭,气沉丹田,两腿紧并而行。走,有上、中、下三盘。上盘一人体的自然高度。中盘——半蹲姿势。下盘——臀与膝等高,且勿过低。

趟泥步:就是行步如趟水(脚面深的水),落脚似踩泥(五趾抓地怕滑倒)。这种步法步距较小,称之“垂步”。要求除前脚向前涌进一段距离外,与涌步基本相同。在游身八卦连环掌中,有时在摆、扣步时采用。这是因为扣步步距较小,转身速度要快,是转体时采纳的最好步法。转体——旋转在八卦掌中是多见的动作之一。俗话说“直的怕圆的”。游身八卦连环掌的旋转,就是防御对方击来的直拳所采用的一种好方法。

穿:穿掌。穿掌有平穿、斜穿、上穿、下穿等等。穿掌的要求是一只手从另一只臂下穿出,从用法上讲,就是臂下藏手,出其不意,突然袭击,击中率较高。

拧:拧肩调背,很多动作出手是拧旋而出,腰要拧、臂要拧,这种力,称为“螺旋劲”。步法为根,身法为本,通过腰部拧转和背部的调整,传递到臂。这种发自于全身之力,称之整力,又称合力。这种力,要比依靠某部分肌肉的伸缩而产生的力大得多。在应用上,主要是用于臂击和肩撞。利用臂部紧贴对方的某部,拧钻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