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年清朝 岐山发现清朝“买官”执照续 著名学者阎崇年解读清朝 “捐纳”制度

2017-05-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阎崇年在节目中说,"捐纳"就是买官卖官,清朝做官一是正途即科举考试,先考秀才再考举人,举人后再参加会试取得贡士的资格,再参加殿试取得进士的资格,进士以后就可以分

阎崇年在节目中说,“捐纳”就是买官卖官,清朝做官一是正途即科举考试,先考秀才再考举人,举人后再参加会试取得贡士的资格,再参加殿试取得进士的资格,进士以后就可以分派官职,派到县里可以做七品知县。“但这个正途是很难的,清朝268年只取了26846人,平均一年101人都不到。第二就是捐纳,就是花钱买。捐纳做官比例在清朝是很大的,多的时候已达60%,40%的官是科举考试的。”

阎崇年说,中国的捐纳在秦朝就有,秦朝统一了天下,开始让百姓纳粮食赐以爵,就是用粮食来买官爵;汉武帝曾经下令可以卖武功爵,唐、宋、元、明都有捐纳,到清朝捐纳成为制度。清朝的钱收支有定数,碰到特殊情况如打仗、黄河决口等大灾荒,没钱怎么办?捐纳!

阎崇年介绍说,清朝的捐纳制度特点主要体现在统一管理、明码标价,什么官多少钱是有规定的,以光绪晚期为例,郎中五品2073两,道员四品4723两……副县八品最低需210两。据阎崇年介绍,至光绪年间全国共有知县1314个,康熙十一年到十四年因平叛捐了五百多个知县,而全国才1300多个知县,甘肃仅五个月就捐了16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