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杰的子女 贾志杰:什么样的类型电影可能大卖

2017-11-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电影剧本顾问和剧本医生.上世纪赴美攻读英美和比较文学.曾任职文化中国和上海新文化集团.现任无敌影业创意总监.策划和担任剧本顾问的影片包括:<解救吾先生>,<有种

电影剧本顾问和剧本医生。上世纪赴美攻读英美和比较文学。曾任职文化中国和上海新文化集团。现任无敌影业创意总监。策划和担任剧本顾问的影片包括:《解救吾先生》,《有种你爱我》,《警察故事2013》,《我知女人心》,《看上去很美》等。

首先感谢蒋博和苏健的邀请。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聊一聊有关电影类型的问题。我愿意到这样一个以“类型片”命名的群里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是因为我觉得自己了解这个群的会员,因为我可以比较安全地假设,关心类型电影的电影人有一些我比较认同的特点,比如说,他们有可能少一分对自己天才的独特性的确信,多一分对传统、对他人经验、对规则的尊敬。

电影类型就是人类共同经验的积累通过电影的方式形成的各种故事形态。从电影角度去看古老许多的文学,你会发现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都是电影中常见的故事类型:《红楼梦》是爱情故事类型;《三国演义》是战争动作类型;《西游记》是幻想、动作和喜剧。

《西游记》的这些组合中的每一项都是最受欢迎的电影类型,所以中国目前的十大票房电影,三部的源头是《西游记》;《水浒传》是和造反与犯罪相关的动作故事;连《金瓶梅》都是一种类型故事,是剧情片drama,是社会史 剧情(social history drama)故事。

总之,类型是人类经验的折射、投射和映射,是人的共同经验和渴望以某种固定形式所形成的表达,因此他们具有时间穿透力,从几千年几百年前一直走到我们的面前,依然引起我们共鸣。类型电影就是电影这种形态对传统故事形态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故事类型和语言一样,不是哪个人发明的(更不是好莱坞发明的),是我们经验积淀的可见形式。

类型片写作就是约束编剧在一个在给定的创作形态内进行表达。

美国有一个资深的剧本导师说过:好莱坞卖的不是明星或者导演。好莱坞卖的是类型。我觉得这个说法非常精准。

一部电影,在票房上和口碑上都取得巨大成功绝不仅仅因为是某个单一因素。观众看电影的行为和一般消费行为有共同的地方。明星或所谓IP往往是起到产品告知的作用。因为有名,潜在观众知晓有这样一部影片,这只是从传播到观影行为的第一步。

但是否选择看一部电影,特别是是否花钱进入电影院看一部电影,也就是观影行为第二步,取决于这个电影的类型。想看喜剧、想看动作、想看恐怖或幻想电影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过年过节我想看喜剧,电影院全放灾难片或道德说教片,我就打道回府了。但如果一部片子号称是动作片,结果看起来像话剧一样唠唠叨叨,我会愤怒离场甚至骂娘。脑残粉也许不考虑所谓类型,但我不相信任何电影的成功主要来自于脑残粉。

如果我看到了我想看的电影,它是我期望类型的准确、巧妙、特别是新鲜/甚至是创造性的呈现,而不是挂羊头卖狗肉或诸多类型的业余混搭,那我就会马上发朋友圈,自愿为影片宣传。这就是口碑。这第三步是电影成功的最重要一步,当然也是当前燥热不安的中国电影最不关心的环节。

有人花钱造口碑。没用不说,还增加影片的总成本。口碑环节不是可以人为控制的,而创作人员,特别是编剧能做的就是了解你所要创作故事的类型,然后按照这个类型的传统、原则和规律花时间和力气把故事讲好。

只要是类型,它就有自己的观众。但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时间段,类型的受欢迎程度不同。当然,必须指出,观众的构成不同对类型的受欢迎程度影响更大,但观众的情趣也是他们生存的特定时空所决定的。文革过后人们喜欢伤痕文学和反思故事,而现在中国观众更喜欢喜剧、动作、和奇观类电影。

观众的趣味和口味在美国和其他国家也是变化的,甚至是有规律可循的。有电影专家认为,美国观众的口味有一个从关注社会到关注自我,然后再回到关注社会的三十年一周期的变化。

这种研究对电影投资和创作都非常重要。但宽泛地说,也有不变的东西。比如单从票房上看,喜剧在大部分国家都是受欢迎的片种。而在中国、法国和意大利这些如此不同的国家里,喜剧都是票房前十名的中的主要类型。

从这个角度看,在《人在囧途》取得四千多万的票房的前提下,《泰囧》这个剧本被多个电影公司所拒绝就很难理解。从卓别林到《宿醉》这种肢体喜剧或疯癫喜剧有着悠久的传统和良好的票房纪录。在欧洲和东亚也是如此。再加上《泰囧》的伙伴电影和公路电影这些辅佐喜剧的重要卖点,应该是非常抢手的项目,不仅频遭制片人否决,而且即使到今天还有人觉得其票房成功主要是因为档期因素、宣传因素和运气造成的。

很少人讨论故事的力量同类型的关系。

我见过很多对这个电影不以为然的电影人,我常常向这些同事提出一个小小的挑战。这个喜剧因为是伙伴公路片,因此要求在旅程的尽头,也就是故事的高潮处,让我们看到两个一开始完全不可能接受对方的主人公是如何接受和欣赏对方的。

《泰囧》不仅完成了这个任务,更重要的是完成任务的方式。这个戏的高潮是一个动作场面:王宝强腾空一跃,徐峥仰拍这个动作,同时把两人的新关系说成是“泰国传奇”。在这个瞬间动作里,王宝强实现了自己的功夫梦;徐峥通过仰视和强调二人组合,完成了人物的转变。

也就是说,让动作性高潮 主题 人物完成弧线在同一个镜头里瞬间实现,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比的例子除了《冰雪奇缘》和《星球大战》第一部,我还想不出更多的例子来。所以,所谓挑战,其实就是说,作为编剧或导演,如果你能写出这样一个高潮戏,你再来藐视《泰囧》或把其成功归结为运气不迟。

如果你不认为这是类型的问题,你去再看一下晚几年出来的同样是公路喜剧的《心花怒放》和《绝地逃亡》两部大戏。看到结尾处的动作高潮戏你就明白了,对类型的理解和尊重是多么重要。

大家都很关心什么类型最卖座的问题,与其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不如先讨论一下观众看电影主要看什么。就类型电影而言,主流观众要看的主要是四个方面。

第一,是动作。同任何其他艺术形式特别是小说和话剧相比,电影是动作的最佳载体。纯动作电影加上动作和其他类型(如战争、灾难、西部、犯罪和爱情等等)的组合,占所有电影的近四分之三。但纯动作电影的主要观众是男性。所以,一部以动作为主的影片如果试图吸引或至少中和女性观众的话,需要增加女性喜欢的因素或类型。

第二,是喜剧。喜剧是一个男女通吃,男女老少皆宜的片种。喜剧有很多种,比如《小鬼当家》和《阳光小美女》这样的家庭喜剧,为制片人赚很多钱。而黑色喜剧作为受知识分子青睐的喜剧,就是受众面较窄的喜剧。在动作戏里加入喜剧,在战争片里面加入喜剧元素,都会给这些电影提气。

《纽约时报》上说成龙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动作明星。为什么?那是因为成龙有一点是其它动作明星所缺少的——喜剧和动作的完美结合。因为这种结合,其观众面一下就宽了许多。

成龙的电影即便是非洲或印度这样的地方都一样受欢迎。大家都知道,喜剧因为文化传统、价值观和语言的差别,是比较难以自由穿越国界的。但动作喜剧降低了喜剧欣赏的门槛,因为动作是全球通用的语言。《泰囧》作为动作性较强的喜剧,在长江以南票房应该比偏重语言、人物和情景的喜剧要更好。

第三,是情感戏。所谓情感包括爱情、亲情、友情。纯粹的情感戏实际上是比较倾向于女性观众的。爱情戏其实是很难凭纯粹的爱情故事在票房上站住脚的。像《爱情故事》和《廊桥遗梦》这样的故事是例外。而且有研究指出,纯粹的爱情故事成功的往往讲的是出轨的故事,而且更多是发生在遥远的过去和宫廷里面。

最常见的爱情故事组合是爱情加喜剧。喜剧因素一下子为影片拉来大批男性观众或把男性观众中和到不说不好的程度。这后一点是很多浪漫喜剧电影的底线。

不过,对所有类型而言,故事中存在一条爱情线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仅是为了吸引女性观众,更是为戏增加感情气氛,调节故事节奏。一个从头打到尾的故事之所以没法看,是因为故事没有起伏和节奏。感情戏会让故事慢下来,除了调动观众的某种情感外,更同时强化故事的节奏和动作的效果。

第四个是奇观。奇观电影或电影中的奇观也是男女通吃的要素。除了中国电影人现在说的魔幻、奇幻和科幻外,大场面和灾难都是奇观。因为电脑技术的不断推动,电影中的视觉奇观对院线电影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就是说,在电影上展示你没见过的视觉奇观可以是让一个电影大红大紫的最重要因素。《捉妖记》的票房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提供了一种大家没见过的影像。

以上四点是电影的基本要素,并不一定是类型本身。要素和类型一样,是可以混搭的,但错误混搭的例子比比皆是。不需要举例了。而拿捏到位的成功混搭则造就了很多系列电影。

我们大家熟知的《加勒比海盗》是四个要素皆有且都出彩的例子。你去看《007》、《哈利波特》、《星球大战》会发现一般有三个要素。而最著名的两部票房电影《阿凡达》和《泰坦尼克》除了没有喜剧空间以外,其他要素都很足。当然卡梅隆导演不是做不了喜剧《真实的谎言》里是四个要素都齐全的。

现在讨论在中国拍什么类型电影有可能票房大卖的问题。其实任何类型,都会有人深感兴趣。因为按我们前边的逻辑,某种故事因为受欢迎才变成了类型。除了针对最大公约数的主流电影以外,还有针对特别人群的缝隙市场(niche market)电影。

从投入产出比上讲,上边四个要素一个都不沾的恐怖片(horror类型, 而不是在中国大家都常常弄混淆的惊悚片thriller)像《女巫布莱尔》应该是最赚钱的电影了。它之所以成功当然不因为它是恐怖片,而是因为它是恐怖片里一个细分类型。把这一细分类型的要素放到你自己的恐怖片的设计中,也许你可能放一个票房氢弹。

没有人知道未来中国电影的票房黑马长什么样,因为类型没有重要到可以独立决定一部电影命运的地步。但如果我们试图从过去十几年的中国电影黑马中寻找所谓共性的话,我们会发现一种现象,即大部分黑马(如果不是所有黑马的话)都是在其他地方特别是好莱坞十分成熟的但有待于在中国上映或有待成熟的类型片:《疯狂的石头》是黑色喜剧;《失恋三十三天》是浪漫喜剧;《画皮》2是幻想恐怖片;《让子弹飞》是典型的西部片;《泰囧》是疯癫喜剧;《北京遇上西雅图》是升级版的浪漫喜剧;《捉妖记》是幻想 喜剧;《美人鱼》是闹剧;而几部和西游记有关的戏都是魔幻 加喜剧 动作。

这些电影都是类型片,而打破票房记录是因为他们先到市场。

类型有这么多种,如果你问还有什么类型没有拍出来或没有拍好,有可能成为中国票房的黑马和破记录者?不用费劲想,我们就注意到了科幻片的缺失。很可能会有一部科幻大片横空出世,打破所有片子的票房记录。虽然不容易想象,但有一部中美抗日战争的合拍大片会爆棚,但不是随便一部,也不是随便什么时间都行。当然,明显缺失的还有一部灾难片,但应该不是《1942》这种年代或说历史灾难片。

还有很多中国市场上没有深入开拓的类型,寻找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到IMDB去研究有史以来最卖座的400部电影的种类和共性。如果你还同时兼任导演,而且也关心类型片和票房,你可以去看二十五个集合票房最高的导演都选择拍什么样的电影,哪些成功了,哪些失败了,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选择没拍过的类型是一条思路,但同时你的电影也要符合中国的现实和市场的变化。电影的市场是变化的,专业电影人,特别是制片人,需要有前瞻性。如果你现在去做一个迎合眼下市场的电影,那你的东西至少要两年左右的时间才能面世,那时候,很可能风向已经完全变了。

跟风,特别是根据所谓社会热点话题设计电影是一种中国特有的奇怪的思路。与其跟风跟话题,不如跟类型走,这样至少你电影项目的起点是故事和人物,而不是什么话题、主题的东西。

韩国电影常常让中国电影人刮目相看,其中一个原因是其类型电影比中国电影做得成熟和丰富许多。韩国电影人挑战新类型的意识和勇气比任何国家的电影人都更强烈。那些传统上只有好莱坞碰的大电影,韩国人拿起来就做。虽然一开始有稚嫩的地方,但很快就取得骄人的成绩。

不难想象韩国电影人的电影功课是怎样做的:打怪电影谁说是好莱坞的专利?我偏要拍!海难片好莱坞有了,我们也来一个!摩天轮大火?咱也整一个!西部片?拿到中国去拍一个!海盗喜剧片?干!僵尸片?咱把它拍成火车公路片!

韩国人口才五千多万。据说中国很快就要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了。电影大国和强国之间别的不说,中间还差着好多类型呢,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