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敏:创造“心”的医学奇迹

2017-06-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关怀敏,男,1957年2月出生于扶沟县曹里乡关家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主任.中国优秀医师奖

关怀敏,男,1957年2月出生于扶沟县曹里乡关家村,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主任。中国优秀医师奖获得者,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先心病工作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海峡两岸心血管学会委员,河南省心血管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律学会河南省分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会副主任委员。

关怀敏曾在美国和德国做访问学者,先后发表医学专业论文60多篇,主编专著3部,获省级科技成果5项、国家专利5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项,现承担省级科研项目3项。

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说:“若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老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关怀敏的从医生涯,生动诠释了这段名言。日前,记者慕名采访了这位挑战医学极限,不断创造生命奇迹的心脏病专家。

奇迹一:患者心脏停跳3.5小时后被救活

患者心脏停跳3.5小时后,竟奇迹般被救活了,在河南省中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至今还流传着关怀敏救治病人王先生的故事。

49岁的王先生因胸闷、气喘、呼吸困难入院,临床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Ⅳ级”。给予抗心衰药物治疗一周后,病情好转。一天上午,正在病房散步的王先生突然感觉憋闷、无法呼吸,心率迅速减慢,血压也降低至休克血压。医生紧急给予提升心率、升压药治疗后症状一度缓解。随后,王先生再次出现憋闷、无法呼吸,心跳、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随即心跳骤停。

关怀敏率领医护人员紧急抢救,可经过4次电除颤,王先生的心率仍没有恢复。持续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30分钟后,王先生心跳、呼吸不但仍未恢复,反而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紧要关头,关怀敏意识到这是猝死型肺栓塞,必须尽快溶栓。征得家属同意后,150万单位尿激酶被迅速推注至病人体内。

溶栓两个小时后,王先生的心跳已停止3.5小时。由于心电监护上一直显示心室颤动,关怀敏要求医护人员继续轮流进行胸外按压。终于,王先生面色紫绀渐渐褪去,溶栓获得成功。此时,关怀敏再次安排医生进行电除颤,王先生心跳逐渐恢复……对此,河南电视台、《大河报》等媒体作了专题报道,称赞这是医学奇迹。

2006年冬天,天降大雪,豫南某县一位病人突发心绞痛,在送往县医院救治的路上心跳突然停止,患者家属以为病人已经死亡。当快到家的时候,这位被认为“死亡”的病人却意外地苏醒了,并能开口说话。患者家属又惊又喜,急忙把他送往县医院,可县医院的医生表示无计可施。经人介绍,患者家属通过电话与关怀敏取得联系。凭临床经验,关怀敏推测患者是左主干严重狭窄所致的“室颤”。

患者被送到郑州后,经过冠脉造影证实,患者的确是左主干严重病变,其远端三分叉被血栓堵塞95%以上,导致严重的心肌缺血,急需做手术。“患者的生命高于一切!”关怀敏当机立断,将病人的左主干同时植入两个支架并分别延伸到前降支和左旋支,使血流畅通,病人转危为安。

奇迹三:患者冠状动脉闭塞多年开通了

三门峡有位财政局干部,冠状动脉闭塞多年,心绞痛让他生不如死。虽然该患者到北京、上海等多家医院进行过治疗,但疼痛症状依旧。后来,患者慕名求治于关怀敏。关怀敏在仔细查看了患者的病史资料,分析病情后,拟订了最佳的手术方案,大胆为患者实施了“冠脉逆行开通技术”。手术后,患者的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该手术的成功实施,赢得学术界的高度肯定。

是什么力量让关怀敏创造了一个个医学奇迹的呢?是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关怀敏从医30多年来,没有节假日,没有双休日,每天都是早出晚归,食无定时。由于他惦记着病区内的每一位患者,儿子的家长会、高考填报志愿,他都没参加过。

前些年,他的母亲住院时连续5天昏迷不醒,作为长子的关怀敏,也只能选择白天给病人做手术,晚上陪母亲。结果在其母临终时,关怀敏也没能守在身边。“扪心自问,我对得起每一位病人,但觉得愧对母亲。”关怀敏自责地说。

护士长刘艳萍说,心脏内科医生面对的急危病人较多,抢救需要争分夺秒。刘艳萍透露,为方便工作,关怀敏舍弃距医院较远但温馨舒适的住房,主动在医院附近租了套小居室。即便这样,每有危重病人,关怀敏都是吃住在科室。有时关怀敏甚至会一整月都吃住在医院。

患者如天,关怀敏唯独疏忽了自己。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慕名找关怀敏做手术的患者越来越多,有时关怀敏一天要做十多台手术,手术到深夜甚至通宵都是家常便饭。作为科室主任,关怀敏有时在通宵做完手术后,第二天仍照常上班……由于做心脏介入手术要肩背30多斤的铅衣暴露在X射线下,而且每台手术需照射两个小时,对人体伤害很大,但关怀敏从未考虑过个人安危。

关怀敏是从农家走出来的大学生,他毕业于新乡医学院,如今已取得了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工作和学习中,他及时关注医学前沿动态,不断推陈出新。他自踏入医学之路那一刻起,就广博群书,向高水平专家学习。1995年,他跟随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马长生等教授学习先进的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成为国内较早一批心内介入专业人员之一,后来一举成为卫生部医师行业最高奖“中国医师奖”获得者,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好医德为先。“作为医生,最让我感动的是,当病人治好后,他们给予我的信任和笑脸。能帮到人,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关怀敏常常这样说。

关怀敏治愈了不少心血管疑难杂症患者,所以有患者或患者家属会送“红包”以示谢意,但关怀敏总是婉言谢绝。

2010年7月的一个夜里,正在家中休息的关怀敏突然接到医院电话:有一急性心梗患者急需手术。关怀敏火速赶到医院做好准备,病人到院后立即做了手术。由于病人病情较重,关怀敏日夜守护,时刻观察病情变化,经过几天的努力,病人终于转危为安。病人家属送“红包”被婉拒后,赠送了一面写有“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锦旗给关怀敏。目前,关怀敏收到的锦旗已不计其数。

一个好的专家,是一个善于不断学习敢于创新的人,不会因为取得的成绩出色就固步自封。关怀敏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提高专业水平,关怀敏先后到美国梅奥心脏中心和德国心脏中心进修学习。“这两家医院都是国际一流的心脏诊疗中心,他们设备条件优越,医疗技术精湛,世界各地前来就诊的疑难杂症患者较多。

能到这里学习,机会难得,我格外珍惜。”关怀敏说,他在美国近半年的学习时间里,从未外出游玩。尤其在德国学习期间,虽然德国素有“黑色森林”之称,风景如画,而关怀敏对此却毫无兴趣,在到达的当天就投入了观摩学习。

在整个学习期间,关怀敏就连进修医院所在地——德国首都柏林都没“浪费时间”去参观。学习结束,送关怀敏到机场的华人院长翁渝国感慨:“国内来进修的这么多人,很少有像你这样敬业的。”

国外的学习,不仅使关怀敏开阔了眼界,更让他学到了先进技术。回国后,关怀敏很快将自己所学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路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一位62岁的南阳病人8年前患心肌梗塞,1年前再次出现心绞痛,并发现心脏扩大,经当地医生推荐找关怀敏治疗。

由于从未见过文献报告上有如此长时间的闭塞还能开通的先例,医护人员对此都很担忧。但关怀敏利用学到的新技术,果断为病人实施了介入手术,术后病人症状消失,心功能恢复正常。此病例在洛阳举行的“冠脉介入经验交流会”上,受到了与会专家和北大医院霍勇教授的一致好评。

目前,走在创新路上的关怀敏,受国家科技部和中国医师学会的委托,正带领他的科研团队,积极投入到国家自然科学项目的研究中,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如果说,关怀敏作为医生,他把爱凝结在解除患者的病痛之中,那么作为科室主任,他则把情倾洒到科室品牌的打造中。关怀敏常说:“知识不是我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不培养新人,卫生事业后继无人,怎么去追赶国内医学先进水平!

”在技术上,关怀敏从不保守。每次学习归来,关怀敏都会将新知识传授给科室人员,把带回的资料分发给大家学习。同时,他抓住每次查房、介入手术示范的机会,将手术技巧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同事分享。

关怀敏还把医院发给他的10万元奖金拿出来作为科室“奖励专项基金”。将心比心赢得人心。心脏中心在河南省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虽然是个年轻科室,但各项工作在医院遥遥领先。病区主任解金红在评价关怀敏时说:“他是领导,更是良师。”大学毕业后已在省城一医院工作的宗永华,被关怀敏团队浓厚的学习氛围所吸引,坚决要求转到河南省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工作。

为了更好推广学术,近些年关怀敏还成功举办了中原长城心脏病会、黄河心脏病会及其他不同形式的座谈会或沙龙。为普及技术,关怀敏几乎走遍了全省具备开展心血管介入技术条件的医院。现在,关怀敏是其行业重要网络平台“365心血管网”和“医师在线”的特约组稿专家。

为锻炼队伍,他首先发动年轻医生学习相关内容并撰写稿件,他在最后把关时再把自己的经验、感受和新的思想补充进去,让医护人员从中受益。同时,由关怀敏主编的《冠心病血运重建后的管理》,已由中国科技出版者出版发行。此书填补了国内专著的一项空白。

古语有云:“心不如佛者,不可为医;术不如仙者,不可为医。”医生,这个以人为本的特殊职业,在被赋予神圣光环的同时也承载着生命的重托。关怀敏,他被无数患者赞誉为“信得过的好医生”,他用30余年的鞠躬尽瘁、爱患如亲,书写了医者大爱无边的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诚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