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梁凯 河南省人民医院成功抢救高死亡率主动脉夹层产妇

2017-05-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近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血管外科.心外监护室.手术室.麻醉科.新生儿监护室.体外循环等部门联合救治的一名患者,就把学科群的优势发挥得淋漓

近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妇产科、血管外科、心外监护室、手术室、麻醉科、新生儿监护室、体外循环等部门联合救治的一名患者,就把学科群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初识凶险

近日,李雅丽主任医师像往常一样在妇产科门诊坐诊,一名姓贺的患者引起她的高度警觉。该患者29岁,孕39周,3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后背部疼痛伴胸闷。是临产前的正常反应,还是冠心病或者是未知疾病?问诊、听诊,李雅丽主任医师一边忙碌,同时大脑飞快地运转。

太像了,难道是那个可怕的疾病……李雅丽主任医师被自己的想法惊出了一身冷汗。眼前的这位孕妇让她的思维一下子回到了14年前。当时,她正值急诊班,遇到一名主动脉夹层的男性病人被紧急送往医院。该患者主动脉夹层破裂后,根本来不及抢救,几分钟内就丧失了生命。

当时的情景历历在目,贺女士的症状和他的一模一样。想到这里,李雅丽主任医师急忙跑出诊室,对在分诊台忙碌的主管护师郑伟说:“她的病情非常危重,赶紧送病房住院!”郑伟连忙放下手头的工作,到急诊科找来一辆平车,她一边安慰患者,一边推着贺女士奔向产房。汗水浸透了工作衣,郑伟来不及喘口气,向正在查房的武海英主任医师求救。

武海英主任医师立即在平车上对患者进行初步救治,查体、吸氧等措施同步实施。胸外科、普外科、肝胆外科、心内科等科室专家迅速出动,刘利护士长等人和他们进行电话沟通,提前做好准备,以便会诊专家一到就能立即采取措施。

超声科主治医师杨龙接到通知后,立即从CCU赶到产房,为孕妇做了床旁彩超。超声显示,贺女士升主动脉特别宽,有明显异常,主动脉夹层的可能为80%。急诊做CT,血管外科主任翟水亭安排张志东主任医师前去会诊后,确诊贺女士主动脉从上到下,全程夹层!

争分夺秒

主动脉一头连接心脏,另一头连接各大脏器和组织,为全身供血。动脉夹层是指血管内膜剥离、扩展,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如果不及时治疗,破裂机会非常大,死亡率极高。患者病情危重,被紧急转往心外监护室。丁付燕主治医师紧急采取措施,镇痛、控制血压和心率,护士长智红晓等人迅速为患者备皮,做好一切术前准备。与此同时,妇产科选派专家前往随时监测胎心。

张志东主任医师马上召集医院血管外科、产科、麻醉科、体外循环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经过反复讨论、研究,很快拿出了力保母婴平安的手术法案——剖宫产和大血管手术同时进行。在会诊和讨论手术方案的过程中,副院长刘广芝全盘指挥,手术方案也得到了她的充分肯定。

妇产科副主任魏利到场指导,武海英主任医师主刀行剖宫产手术;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张志东主刀、副主任医师梁凯配合,行BENTALL术 主动脉弓置换术 硬象鼻支架植入术。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手术太难了!如果使用抗凝药物,剖宫产术后极易引起大出血,若不使用抗凝药物则无法实施血管手术。为保母子安全,最后决定先进行剖宫产取出胎儿,再行子宫切除术,尽力降低出血风险;术后肝素化抗凝后再行血管手术。主动脉随时都可能破裂,而且整个剖宫产手术中不能使用催产素等缩宫药物,也不能压迫胎头、使用腹压,以免引起压力升高,造成血管破裂。小心翼翼,妇产科专家完美切口,顺利娩出了胎儿!

柳暗花明

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一个健康的女婴顺利降生。剖宫产手术虽然成功了,但更巨大的困难还在后面。由于不能使用催产素,子宫收缩不良,持续出血,子宫切除手术既要迅速,又要小心,做到每一个微小的血管都要双重结扎,术后放置引流管,预防肝素化后有可能继发的广泛渗血、出血。一个小时左右,子宫切除手术顺利完成。

张志东主任医师这边,像科幻电影一样,一连串手术步骤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开胸,建立体外循环,心脏停跳,行主动脉瓣置换、冠脉移植和升主动脉置换术。然后进入深低温停循环阶段,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体温降到18-20℃,全身血液循环停止。

整个手术进入最关键的一步:切开主动脉弓,放入“硬象鼻”支架,并进行主动脉弓置换、与升主动脉人工血管吻合。随后进入“复温”阶段,体温与变温水箱之间保持小于3℃的温差,温度缓慢回升,血液逐渐恢复循环,心脏恢复跳动,撤掉体外循环机,手术成功了!午夜的手术室沸腾了!

10CM长的人工血管和12CM长的支架成功成功置入贺女士体内,主动脉功能完全恢复。整个手术历时5个多小时,而从患者入院到手术结束仅用了14 个小时。第二天早上5点左右,贺女士苏醒,9点顺利摆脱呼吸机,拔出气管插管,即将转出心外ICU。拔除气管插管当天刚好是贺女士结婚4周年纪念日,智红晓护士长精心安排其丈夫带着鲜花到监护室单间探望。看着爱人手机上女儿甜美的照片,小贺露出了欣慰与感激的笑容。

在救治过程中,还有很多医务工作者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科专家既发挥了本专业的精湛技术,又能够和其他科室专家密切配合,他们携手并肩,共同创造了这个医学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