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兰春之墓 《朝阳沟》之父著名艺术家杨兰春逝世 享年89岁

2018-02-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心里话.亲家母咱都坐下,咱们随便拉一拉--"这段唱腔,红遍大江南北,创造这一经典的人,就是著名艺术家杨兰春.悲痛传来.前天晚上9时26

“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心里话。亲家母咱都坐下,咱们随便拉一拉……”这段唱腔,红遍大江南北,创造这一经典的人,就是著名艺术家杨兰春。

悲痛传来。前天晚上9时26分,深受爱戴的著名艺术家杨兰春,因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享年89岁。

今天上午8时,杨兰春追悼会将在郑州市殡仪馆举行。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女士专程来到郑州,参加追悼会。下周二,省文联将举行大型追思会,纪念杨兰春先生。

现场

骨灰要撒到“朝阳沟”

昨天下午,郑州市经七路省文联家属院杨兰春老人家门洞前,摆满了花圈。老人简朴的灵堂就设在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遗像中戴着眼镜的杨老满面慈祥,正在伏案工作的他若有所思,似乎还在某个地方笔耕不辍。

杨兰春的儿子杨光说,父亲一辈子都在创作,因此,选择这张正在创作的照片,让他和大家道别。

说起父亲,女儿杨晓一哽咽道:“老人对家里的事情过问得很少,投入工作就忘掉了身边的一切,近几年身体不好,可听说《朝阳沟》要复排,他一头扎进排练场,几个小时不吃不喝。”

提起父亲的遗嘱,杨光说:“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父亲就立下了遗嘱,丧事一切从简,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要麻烦别人。不过,我父亲有个心愿,骨灰要分两部分,一部分要撒到登封‘朝阳沟’,因为这是他当年创作的地方;另一部分,要撒到河北武安,那片土地是父亲出生的地方。”杨光说。

“拴保”“银环”家中吊唁

省豫剧三团刚刚从海南演出归来,获悉杨兰春去世的消息后,第三代“拴保”扮演者盛红林和“银环”扮演者杨红霞也来到家中吊唁。

“老人的‘倔强’是一种难得的执著,他把豫剧现代戏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盛红林湿润着眼睛说,“没有这种倔强,观众看不到《朝阳沟》,没有《朝阳沟》,省豫剧三团不会走到今天。”

“这次去海南,我们演出了《朝阳沟》,观众们所表现出的热情和激动,远远出乎我们所有人的意料。”盛红林说。

在杨兰春的灵堂前,面对杨老的照片,杨红霞三鞠躬后,深情地为杨老唱起了《朝阳沟》中的“下山”。

“2001年至2005年,《朝阳沟》三次进京演出前,杨老亲自到剧场为我们年轻演员复排,手把手教,一句句抠,那股认真劲儿让人感动,我们这代演员是幸福的,也深感责任重大。《朝阳沟》中有段唱词:要在农村干他一百年。今天我想说,我们这些年轻演员要把《朝阳沟》薪火相传,再唱他五百年。”杨红霞流着泪说。

马金凤委托女儿看“老杨”

昨天,杨兰春病逝的消息在省会传开后,不少戏迷自发赶到省文联家属院,吊唁杨老。下午5时,一名中年女子捧着菊花来到杨家。“从来没有见过杨兰春老师,但他的名字如雷贯耳;如今杨老不在了,就想寄托一下我的哀思。”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女子说。

市民怀念杨兰春,而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同样也惦念着杨兰春。

上午10时多,受母亲马金凤的委托,马殿申赶到省文联家属院吊唁杨兰春,并献上花篮。一进门,红着眼圈的马殿申就向老人的遗像三鞠躬。“母亲前年动过手术后,一直不敢让她的精神受到刺激。本来哥哥准备陪母亲马上坐飞机赶回来送杨老最后一程……”说着说着,马殿申有些哽咽。

杨兰春历任河南省歌剧团副团长,河南省豫剧院三团团长,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第三届理事、第四届副主席、河南分会副主席。是中共十一大、十二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剧本创作代表作有 《小二黑结婚》、《朝阳沟》、《冬去春来》、《李双双》、《刘胡兰》等。编导的豫剧有 《朝阳沟》、《李双双》、《唐知县审诰命》等。

《朝阳沟》1958年在河南剧院首演之后,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曾三次进京演出,1964年,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并亲切接见了全体演员。1982年,《朝阳沟内传》又大获成功,进京演出20余场,场场爆满,同年荣获曹禺戏剧文学奖。

●马国强(省文联主席):

他是《朝阳沟》之父,他是创造经典的人

“昨天晚上9时26分,杨老去世。得到消息后,我立即赶到了医院,为他送行。”昨天下午6时,记者来到省文联主席马国强的办公室,他正为杨兰春追悼会的事儿忙碌。

“没有杨兰春,就没有现代戏;没有杨兰春,就没有河南省豫剧三团;而没有河南省豫剧三团,中国的现代戏发展就失去一个强劲动力。”马国强说,杨兰春创作了《朝阳沟》,著名作曲家王基笑让《朝阳沟》插上了音乐的翅膀,豫剧大师常香玉在全国唱响了《朝阳沟》,他们仨都是创造经典的人。

马国强说,杨兰春的名字,60年来与豫剧的发展连在了一起,与豫剧的变革求新连在了一起,他创作的《朝阳沟》,首先将豫剧现代戏推向全国,让全国人民认识并感受了河南人的开朗、幽默、淳厚的优美品德,像《朝阳沟》这样一个剧目中塑造那么多生动鲜活的性格,不仅现代戏中没有,传统戏中亦不多见,他是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奠基人,因此,说杨兰春是《朝阳沟》之父,并不为过。

马国强透露,下周二,省文联将举行大型追思会,纪念杨兰春先生。

●廖奔(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戏剧理论家):

《朝阳沟》时过境不迁,长演而长新

“在黄河之滨下乡劳动那些年,有一种场面让我终身难忘:修复黄河大堤的工地上,‘知识青年’千军万马推车挥锨打红旗,大喇叭里《朝阳沟》的唱腔一起,千人唱万人和,大家的情绪都亢奋起来,浑然不知疲倦和劳累。”廖奔说,“现在回想一下,我这个门外汉能整段整段唱下来的戏曲唱段,除了几个‘文革’京剧样板戏外,就是豫剧《朝阳沟》了。

《朝阳沟》为什么能够流传久远、感动人心?因为它写出了真实的人物和真实的生活,写出了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和真实的表达方式。它因而时过境不迁,长演而长新。”

●许跃森(“朝阳沟”所在地领导、登封市大冶镇党委书记):

“感谢他,还是要感谢他”

“感谢他,还是要感谢他。”许跃森说,当年,杨兰春来大冶镇曹村(“朝阳沟”原型)体验生活,创作了《朝阳沟》,从此让登封的“朝阳沟”名扬全国,今天,登封有这样的知名度,杨兰春做出了决定性贡献。许跃森说,杨老的骨灰要撒到“朝阳沟”,说明他始终牵挂着“朝阳沟”,他的心永远和“朝阳沟”在一起。“我们一定要搞一个隆重的仪式,欢迎杨老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