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慧生尚小云互撕 四大名旦唯一一次交锋

2017-09-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件大事,便是四大名旦合灌唱片<五花洞>.这件事在当时的京剧界.乃至整个中国文艺界,都是一件大事.录制<五花洞>唱片的创想,源于七个半月前杜月笙举办的杜祠堂会.<五花洞>是杜祠三天堂会戏中的重头戏,明星影片公司还专门派人拍摄.演出大获成功.演出之后,长城唱片公司觉得,既然观众们对于四大名旦演出<四五花洞>如此之狂热,如果约请他们灌制一张唱片,销量一定不可估量.这件事在当时看来当然是一件盛举,也是一件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为四大名旦从来没有合作灌制过唱片,即

件大事,便是四大名旦合灌唱片《五花洞》。这件事在当时的京剧界、乃至整个中国文艺界,都是一件大事。

录制《五花洞》唱片的创想,源于七个半月前杜月笙举办的杜祠堂会。《五花洞》是杜祠三天堂会戏中的重头戏,明星影片公司还专门派人拍摄。

演出大获成功。演出之后,长城唱片公司觉得,既然观众们对于四大名旦演出《四五花洞》如此之狂热,如果约请他们灌制一张唱片,销量一定不可估量。这件事在当时看来当然是一件盛举,也是一件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因为四大名旦从来没有合作灌制过唱片,即使是同时登台演出,也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情。

长城唱片公司派去北京,促成四大名旦录音的代表是梅花馆主郑子褒。郑是《戏剧月刊》的主笔,《戏剧月刊》是以京剧理论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杂志,由上海大东书局印刷发行,创刊于1928年6月10日,共出36期,在当时的京剧界颇有影响力。

照理说,作为戏曲方面的媒体,应该对四大名旦保持不偏不倚的态度,但《戏剧月刊》在四大名旦方面的立场,还是相当明显的。在《戏剧月刊》上,有两位写作健将,一位是舒舍予,一位是杨怀白,这两位的另一个身份,是荀慧生的"白党"。

"白"出自荀慧生的艺名白牡丹,所谓"白党",说穿了,就是荀慧生的铁杆粉丝。一开始,"白党"以大学生为主,后来因为吴昌硕等知名人士的加入,白党的声势愈发浩大。"白党"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荀慧生进入四大名旦的行列,并且能够站稳脚跟,因为在当时,荀慧生的艺术地位远远低于梅、尚、程三位。

根据荀慧生的日记记载,在灌制"四大名旦"唱片之前,荀慧生已经和郑子褒见过好几面,郑子褒肯定已经提前透露了灌唱片的事情。1932年1月5日星期二,郑子褒在煤市街丰泽园请四位大名旦吃饭,"程御霜(作者注:即程砚秋)到最早,荀慧生接踵而来,梅兰芳因事道谢,尚绮霞(作者注:即尚小云)到了一到就告辞回去。

"这件事在荀慧生日记里也有记载:"赴丰泽园俞叶封饭局,有砚秋、小云、兰芳、子褒等在座,意在要求灌《四五花洞》,未议决,三时回寓。"

在饭局上,三位名角的态度各不相同,荀慧生当时的态度非常干脆,他说长城的负责人不是我的尊长、就是我的好友,叫我怎么办就怎么办好了。程砚秋对于四人合灌唱片一事,原则上同意,然而却有顾虑:"这事有些不大好办吧。"尚小云则在临走时对郑子褒"咬了一记耳朵,说老兄的事尽管吩咐好了"。

郑子褒和这三位吃完饭,连忙又赶去东城的无量大人胡同见梅兰芳,他带去了李徵五、张啸林、杜月笙三位董事写的推荐信,梅兰芳看过信之后,便慢吞吞地说道:"郑先生,我们不是共过好几次事了吗?这次的事当然更没的说的啦,请您放心!并请转达各位,大家安心好了。"

1月6日,郑子褒接到了荀慧生的电话,说要就唱片的事情请教。这件事,荀慧生日记里没有记载,不过,另一位当事人郑子褒却完全回忆了那天两人见面的情形:

"慧生见了我笑眯眯的问道:‘五花洞的名次打算怎样排列?您预备把我搁在第几?’我说:‘此刻正在商量,还没有决定呢。’慧生说:‘不管是谁前谁后,反正总得得罪几位吧!’我听了慧生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可是口里还连说不会不会,慧生见我面露窘状,亦就不言语了,我告辞的时候,他临别赠言说了一句‘看您的高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