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伟西方哲学智慧 中国人民大学张志伟:西方哲学智慧

2018-02-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张志伟,北京人,1956年生,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宗教学系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近代西方哲学.德国哲学.曾荣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吴玉章优秀教学奖".主要著作有<康德的道德世界观>.<生与死>,主编<西方哲学智慧>.<西方哲学问题研究>.<西方哲学史>等.中国人民大

张志伟,北京人,1956年生,哲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宗教学系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研究方向为近代西方哲学、德国哲学。曾荣获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北京市教学名师奖”、“吴玉章优秀教学奖”。主要著作有《康德的道德世界观》、《生与死》,主编《西方哲学智慧》、《西方哲学问题研究》、《西方哲学史》等。

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一流大学,特别是拥有国内最好的本科生生源。为实现人民大学“人民、人本、人文的办学理念”,本课程以培养本科生的人文素质为着眼点和出发点,并进一步过渡到全面的通识教育上。

西方哲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文素质培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的精髓,更能够培养深刻、广博的理论思维,谦逊、自立的思想气质。因为“哲学”并不是让人聪明而有智慧的学问,毋宁说,“哲学”是把人引向智慧,让人知道自己没有智慧而去追求和热爱智慧。

这种哲学的品格一直是西方哲学两千多年来贯穿始终的精神追求。 因此,本课程的培养定位和课程目标就在于通过教授西方哲学的基本知识、基本问题,培养学生的哲学素质,促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培养以概念思维、理论思维为特色的哲学思考能力,使学生在对世界、心灵、人生、社会、伦理生活的思辨性把握中,确立理论化的思考方式,培养健全的心智。

相当于爱智慧的追求来说,本课程努力淡化知识层面的讲授,而侧重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