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让人成瘾李松蔚 孤独让人成瘾(中):孤独时代

2017-08-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人类的成瘾,跟老鼠有类似的地方,就是我们也在一个笼子里.这个笼子是无形的,把每个人孤零零地隔开来.我们今天讲的孤独,其实应该叫做隔离,英文叫isolation,不是loneliness,跟它相对的概念是联结,bonding.孤独和隔离有一点区别,我们通常觉得,孤独嘛,就是一个人没有社会关系,很孤单,跟别人没什么交集.刚刚薇薇也跟我们讲过,你看现在没有谁真的会独自一人,甚至有时候我们反而希望自己孤独一点.其实,我们希望的不是孤独,而是独处.我们希望有独立的时间.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时候我们不

人类的成瘾,跟老鼠有类似的地方,就是我们也在一个笼子里。这个笼子是无形的,把每个人孤零零地隔开来。我们今天讲的孤独,其实应该叫做隔离,英文叫isolation,不是loneliness,跟它相对的概念是联结,bonding。

孤独和隔离有一点区别,我们通常觉得,孤独嘛,就是一个人没有社会关系,很孤单,跟别人没什么交集。刚刚薇薇也跟我们讲过,你看现在没有谁真的会独自一人,甚至有时候我们反而希望自己孤独一点。

其实,我们希望的不是孤独,而是独处。我们希望有独立的时间、空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时候我们不希望别人来烦我们。问题在于那些人是怎么烦你的呢?大家过年回老家都有感触,人际关系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更烦燥。有很多话没办法跟面前这个人去讲,讲不通。

所以我们觉得不如一个人待着好了,我就是个怪物。人际关系不见得会缓解孤独,有时候会让我们更孤独。这就是隔离,我跟他有关系,但是我们之间隔了东西,我的感受他接收不到,我感兴趣的东西他不在乎,很多事情我说不出来,或者我觉得说出来他也听不懂。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们家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家庭,有妻子,有孩子,有老人,他有时候开车回到家,停好车以后会在车里坐20分钟再回家。他真的不想回,太累了,他需要自己一个人静静。虽然他的家庭非常热闹,对他来说,还不如一个人待着踏实。所以并不是说你身边有朋友或者亲人,就是有联结的,这个联结是指的情感层面的联结,不是物理的联结。

我这里说的孤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感受。第一个是挫败感,也许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但是你发现所有人都比你强,你会觉得非常得孤独。到毕业季的时候,就会有学生过来找我咨询说,你看我们班上别的同学,有的拿到非常好的offer,有的已经确定了毕业以后推荐研究生,有的怎么怎么样,他们都有出路,我跟他们比起来呢?什么都没有。所以尽管他跟这些人在一起每天喝酒吃肉,但他一点都不开心,他觉得自己是被隔离的。

第二个感觉叫不被关心,就是我们的口头禅:“大家都很忙”。如果我打电话找一个人,他通常会问:有什么事吗?潜台词就是我很忙。当然北京人确实都很忙,所以我们很少会在某天晚上静极思动的时候,打电话说哥们出来,陪我喝个酒。都体谅对方,可能刚下班回家,可能还堵在路上。如果跟一个人约饭的话我们要提前好几天,最近有没有空,可不可以接见一下?早点把时间地点定好。我们不觉得自己很重要,不觉得有人在关心自己。

第三个感觉是无意义感。意思是别人不在乎我,我做的事没什么意义,别人不会在乎。比如说有一些戒烟的人,他们最容易复吸的时候,并不是我们想象的一段时间没有吸烟所以身上非常地痒,一定要吸口烟才会爽。很多时候只是因为他们觉得戒烟这个事情也挺无聊的。一开始斗志百倍地说我要戒烟,要做一个很不一样的我。一个月以后他会觉得,不一样的我又怎么样,我还是找不到女朋友。别人根本不关心我戒不戒烟,它没有意义。

这三点,在现代社会,都是常见的感受。

挫败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来源,就是你的朋友圈。你点进去,刷一下最近十条二十条,大家都在干嘛?除了养生或者是段子之外,大部分的人会告诉你,比如我老婆昨天跟我一块到了杭州,她就在朋友圈上贴照片:到杭州了,你看我坐了船,你看西湖好漂亮,吃的东西好棒,这是她的朋友圈。

她不会说什么呢?我靠堵得要死,打不到车,人这么多我们什么都看不见。她就会说你看我过了一个非常悠闲的假期,生活真是太美好了。不是她一个人这么干,所有人都这样。

我们不会在伤心、难过,忧伤的时候去发朋友圈,说我现在想要找一个人聊聊。我们会在生活中筛选出,甚至有时是伪装出一些华丽的、美好的层面然后po出来。我认识的大学生经常转:这才是学霸,看了这个人你才知道什么叫天才,智商被碾压是一种什么感受,学生们就转这个。

真的很要命,他们都已经很牛逼了,但他们就是看到还有比我更牛逼的人。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朋友圈里找到更好的一种生活,你不会去想这只是一些人把自己生活当中最华丽的一面po出来,不会这么想,你只会觉得天哪!所有人都在放假都在嗨,轻轻松松就年薪百万,只有我一个人在苦逼地加班。

不被关心的感觉也是。我不知道杭州是不是这样,在北京,我真会觉得如果找一个朋友,聊一个晚上,吃顿饭,是一个会让我自己需要掂量的事情,如果是不太熟的朋友,好朋友就不说了。如果是不太熟的朋友会觉得有一点内疚,因为我觉得用了他的时间,在北京我真的觉得时间是可以算成钱的,时间有它的价值。

而且要命的是,所有的舆论都在鼓吹这种思路。就是说你知道吗,时间是有成本的!你一定要计算好,因为你一生就是这么多天,一天就24个小时,所以可以算出来你这一生大概每个小时是有多么宝贵,不可以浪费你的时间!

这种东西我浪费也就浪费了,但是别人的时间我好意思浪费吗?如果不好意思浪费,我就没法觉得别人在关心我。为什么呢?因为这样一来,只有他可能会从我们的这个相处当中获得某种好处,我才有脸皮去跟那个人说,要不要出来吃个饭?我给你介绍一个生意,介绍一个美女。

好吧,他出来了,可他关心的是那个生意,他关心的是那个美女,他也不是真的关心我。所以你把时间换作成一种功利的工具的话,就会有不被关心的感觉。

无意义的感觉更常见了。一两百年前,我们的工作会生产出完整的一些产品,木匠做出这个桌子、椅子,铁匠打出各种各样的工具,我们看到桌子,会觉得非常有成就感,这就是我这几天的劳动成果。我甚至会在上面刻下名字,作为我工作过的一个意义,它变成了这样的一个东西。

到了20世纪这种感觉就越来越少,因为手工艺人慢慢变成一个很珍稀的门类,大部分的工人都在流水线上工作,主要的工作内容是组装各种螺丝钉。他不会看到这个东西是我自己生产出来的一个成果。

所以20世纪的人会觉得是流水线上的一个部件,一个工具,你做的就是非常机械的劳动,像机器人一样。最近二十年,连流水线上的工作都享受不到了,没有那么多螺丝钉给你拧了,你生产的结果是什么呢?就是KPI,一个数字,你都感觉不到自己在生产什么东西。

你就想着说这个月的指标是多少?已经完成了80%还是85%?这方面我觉得自己还是蛮幸运的,因为我的工作主要是讲课和做咨询。虽然它的效率很低,做咨询我一个小时就只能跟一个人谈话,用数据去体现的话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但是对我来说,或对那个人来说,那一个小时是我们共同的意义。如果你看数字的话,就会觉得人很渺小,互联网时代我们考虑的都是几百万上千万这种流量。一个人算什么呢?

我们还有社交网络。很多人特别不理解,说我们现在的生活应该是越来越不孤独了吧?社交网络这么方便,可以这么容易找到各种各样的人跟他们发生联系,为什么还会孤独呢?社交网络要看你怎么用。用好了,它可以降低沟通的成本,让我们更方便地建立人际关系。

但它同时也有很多让人产生隔离感的元素。社交网络在刚刚诞生的时候,还是一个相对来说匿名性比较强的工具,可以给自己起一些奇奇怪怪的的名字,什么大虾,菜鸟,没有人知道我是谁,我可以在网上随意的去吐槽,说一些奇怪的话。

但是现在它越来越实名了。今天用微信,主推的功能就是熟人社交,所以你差不多知道微信的通讯录里面每个人是谁了。你好意思在微信的朋友圈里面说,妈的,今天老板又让我加班,真是恨不得让他早点死。

我估计是不敢的吧,就算你把老板屏蔽了你也不敢,因为有的同事很会截图。你只会发说:真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不成功的人,只有不努力的人。——这是在微信上最敢说的话,很正能量,但是你自己相信吗?最好不要太相信,如果你真信这种话你会很容易抑郁的。

你发上面这些东西,不会觉得自己跟别人建立了联系,虽然很多人给你点赞。点赞是一个非常快速的建立人脉的方式。它就是很快。如果想在朋友圈里刷存在感,一个办法就是咔咔咔把每个人发的照片或者什么东西都点个赞。根本不会浪费你几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刷存在感。

有一些人觉得人脉很重要嘛,混各种各样的社交场合,他们是social界的,随时带着各种名片,见人就发名片,相互扫微信,所以他们微信通讯录里有很多很多的人。但我是social phobia界的,所以我经常在想他们到底是怎么样同时维持几百上千个通讯录成员呢?后来发现他们就是点赞,你会不断看到他的名字又出现了。

真的方便,但是有一个问题,就是它太方便了。方便的另一面就是低成本,不需要花钱,甚至不花时间。后果就是你不会在意。

过去我们想维持一个远程的联结要写信。好歹要花一辆个小时吧,还要装信封,贴邮票,专门走一趟邮局。另外一个人过好几天收到信,会觉得很珍贵,因为他也许一个月就收到一封信,对他来说这个月就指着这封信来了解你的生活。

所以他会很认真地看,看完他不回还不好意思。我们小时候交朋友有一种方法叫做笔友,就是用这种方法来社交。今天你们就在微信上加一下就好了,然后你给他点个赞,他给你点个赞,不需要长篇大论地交换意见,他的生活就摆在那里。

我老婆的微信好友都知道她昨天来了杭州,看到了美丽的西湖然后坐了船,非常的悠闲享受。但是没有人会在意,点赞的人不会记得这件事,过几个小时就忘了,收到点赞的人也不会记得这件事。所以今天我们很难觉得在社交网络上做的这些事,交的这些朋友能解决我的隔离感。

也就是暂时的缓解,自我抚慰,难受了发个自拍,十分钟之内我看到不断冒出来有消息提醒,有谁又给我点了赞,谁又给我留了言,哎,感觉很好。但是二十分钟之后我就想,我再找一个什么理由再发一个自拍呢?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在社交网络上秀出我们最美好的一面,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风气,大家都在以一种浮光掠影的这种方式美化我们的生活。我们会形成一个非常快的节奏。我们不太去关注一个人花了多少成本,付出了多少时间,才终于能够换来几天的休假,我们不太关注他平时默默地做的那些事情,我们只关注他休假那几天去了什么美好的地方,吃了一些什么神奇的食物,然后我们就想,他们一个个都去休假了,我也要去休假,我也要争取什么时候晒出我最美好的生活来。

这个节奏变得越来越快,我们就只交流那些积极的部分,不谈那个消极的,等待的,难过的东西。黑色的东西我们都不看了,只看那些发光的,金光闪闪的部分。所以我们真实的情绪会发现没有人可以讲,这些是负能量的东西,我们的正能量发在朋友圈,发在社交网络的各个角落,那负能量去哪里呢?我们只好藏在心里。

我们生活在方便快捷的网络时代,很容易积累这种隐藏的情绪。这些秘密就是隔开我和他人之间的屏障。秘密不一定是说我杀了人,把他藏在我们家冰箱里,不是这么大的秘密,有时候就是四个字:我不开心。你们看着我觉得我活得挺好的,其实我不开心。

因为我是做心理咨询师的,所以会接触很多这样的人。在人前蛮开心的,有的事业非常成功,看上去家庭美满,也有的朋友一大堆,但他们之所以来找我就是因为有一些不开心的感受,没有人可以说。我在学校咨询了很多学生,他们有时候会用一种非常严肃,非常隐秘的表情,告诉我他们最大的秘密:李老师你知道吗?我上课其实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

有点可笑吧?但他没有办法跟别人说,他觉得周围所有人都是学霸。这么小的一个事情对他来说真的就很严重。我们自己也一样。像我说的一个朋友在车里面坐20分钟,不愿意回家,他跟谁说呢?他不敢跟老婆说:咱爸咱妈在我们家,我真的挺不痛快的。他不想说,只能藏起来。他跟老婆是非常亲密的关系,但他们还是有秘密没法去说。

所以很多时候就像这个图一样,两个人在一起很亲近,但是各自沉浸在各自的心事里,如果到饭店里,经常会看到一桌子的人坐在一起,各自低着头,好像做餐前祷告一样,其实都在看手机,在笑话,在各种新闻,在各种人的点赞里去消磨时间。但是如果让他们抬起头收起手机,说我们来聊聊吧,那我们聊什么呢?聊起来都是郁闷的事,都不想让别人知道。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没有办法谈,所以都藏在心里。

那大家为什么还要凑一起呢?凑一起就是为了寻开心。就像成瘾行为一样,暂时地让自己热闹一下。有一些人会说,李老师你看那些吸烟的人,喝酒的人他们是成群结队的,应该是没有秘密的吧?你看他们一块去喝酒,多少开心,多少雀跃,他们有什么秘密呢?什么话都说,什么玩笑都开,喝到后半夜一个个都兴致勃勃,他们不孤独啊。

但他们都是有秘密的。他们真的很开心吗?在一块喝酒,往往是各有各的烦心事,然后想要说烦心事的时候,另外的人就说不说啦,喝酒喝酒。

所以你看到的是大多数人很热闹,但是每一个人都觉得我不过是在逢场作戏,“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所有人都带着这样的一种感觉,去跟别人交往,哪怕有再多人,哪怕你看起来再开心,孤独感还是在的。

越是孤独和隔离,我们就越会用一些快捷的方式来排遣,这就是我说self—healing。你不开心的时候,会发现没有人真的理解你,然后你会觉得我这样其实蛮矫情的。这么点事有什么好不开心的,不就是上课没听懂吗?不就是累死了还挣不到钱吗?说出来不嫌丢人,那怎么办呢?他没有别的办法排遣孤独,所以就会找最方便的办法,以前就是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烟来,以一种潇洒不羁的姿态把它点燃,喷出一口烟你觉得好一点了,现在的办法就是掏出一个手机来,以一种潇洒不羁的姿态把它解锁,拿朋友圈刷新一下你就觉得好一点了。

见效很快,虽然不会真的让生活变好,但是起码在这一刻不用去面对我的烦心事了,不去想心里那些乱七八糟的状态了,所以我就做这些最方便的事。它不需要提供什么奖励或者多巴胺之类的刺激,甚至哪怕它会损害我们的健康,影响我们的生活状态,我们也要千方百计地留住它。否则我们就会陷入更真实的痛苦。所以,成瘾是和孤独联系在一起的。

虽然孤独并不是成瘾的唯一原因,但孤独的这种心理状态,容易维持我们的成瘾行为,甚至导致恶性循环。越成瘾,越能隐藏自己,越隐藏自己,心里就越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