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樾家训 卓介庚 | 经学家俞樾客居临平三十年

2017-07-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省德清县人,清末著名经学家.文学家.古文字学家,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国学大师章太炎和金石书画大家吴昌硕皆出其门下.俞樾4岁时,因父亲俞鸿渐在京授馆教读,樾在老家德清县南埭村无处读书,跟随母亲和12岁的哥哥俞林到仁和县临平镇求学.一家人移居临平史家埭依赖外婆家生活.6岁至9岁由母亲教读,学完"四书".10岁就读于孙竹荪家的砚贻楼,随塾师戴贻仲学习5年.15岁时,父亲在常州汪樵邻家任塾师,樾去常州随父亲读经文约1年,冬天随父亲返还

俞樾(1821-1907),字荫甫,自号曲园居士,浙江省德清县人,清末著名经学家、文学家、古文字学家,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国学大师章太炎和金石书画大家吴昌硕皆出其门下。

俞樾4岁时,因父亲俞鸿渐在京授馆教读,樾在老家德清县南埭村无处读书,跟随母亲和12岁的哥哥俞林到仁和县临平镇求学。一家人移居临平史家埭依赖外婆家生活。6岁至9岁由母亲教读,学完“四书”。10岁就读于孙竹荪家的砚贻楼,随塾师戴贻仲学习5年。15岁时,父亲在常州汪樵邻家任塾师,樾去常州随父亲读经文约1年,冬天随父亲返还临平镇,然后迁往马家弄,赁孙氏屋居住,俞樾将书房题额“印雪轩”。他16岁参加县里童子试,中秀才后入县学读书,受学于长洲人陈奂(字硕甫)。17岁参加杭州府乡试,中副榜第十二名。19岁至湖州府应恩科乡试,未中。此年10月,他与比自己长1岁的表姐姚文玉结婚。

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临平时局混乱,樾为避难回德清故居暂住,次年春又返临平。22岁去杭州武林蔡氏家馆任教。9月,长子绍莱出生。第二年春去安徽荻港吴家授馆,时年23岁。10月,樾到江西玉山县代兄授馆。24岁8月再次赴杭州乡试,中三十六名举人。这一年,长女锦孙出生,樾又去常州受馆。25岁,他与已中举人的兄长俞林去京师应礼部会试,均不中。秋天又去常州汪村授馆。次年,父亲去世。次子祖仁出生。

俞樾30岁时,与兄再次到京城参加礼部会试,兄弟两人皆中进士。发榜后10天进行殿试,由皇帝策问,樾得二甲,称进士出身。殿试后朝考,由礼部主持。朝考出题“淡烟疏雨落花天”写诗一首,并敷演成文。俞樾的诗开头两句:“花落春仍在,天时尚艳阳”,受到礼部侍郎曾国藩的赏识,名列第一。樾成绩优异,选入翰林院附设的庶常馆学习,称庶吉士,俸禄七品。8月请假回临平省亲。31岁又到京城参加散馆考试,学业优秀,次年受到咸丰皇帝召见,任命翰林院编修。其兄任实录馆誉录。这一年8月,母亲与妻儿抵京居住。33岁时,俞樾送母亲返乡,仍住临平马家弄。兄赴福建任知县,携眷同往。

俞樾35岁充任国史馆协修。8月外放河南任学政,10月携眷抵开封。离京前咸丰帝接见,温言垂询良久,称他“写作俱佳”。两年后,俞樾37岁,主持河南乡试。秋闱过后,御史曹泽参他一本,说樾命题时割裂经义,有戏君反君之意。皇帝传旨刑部严办。这时,因曾国藩出面保奏,樾未受牢狱之灾,却被革职为民,永不叙用。这对俞樾是一生中最大的打击。

次年春,俞樾携眷南归,到苏州赁屋居住,江苏巡抚赵德辙推荐他去苏州云间书院主讲。咸丰十年(1860年),因太平军攻陷常州、无锡,逼近苏州,40岁的俞樾携眷和学生20余人,坐船往德清、绍兴、宁波等地避难。同治四年(1865年),俞樾到南京拜会李鸿章,李介绍他去苏州紫阳书院主讲,共两年。然后到杭州孤山脚下的诂经精舍主讲。其时,家属留在苏州,所以他每年5月至8月在苏州,其他时间在杭州。七年后,俞樾54岁时,在苏州买地建曲园,次年迁入新居。他53岁时,杭州学生为他在西湖之畔建俞楼,背山面水,住了20年之久。

临平是俞樾的第二故乡,他自称“居临平垂三十年”。他母亲和妻子都是临平姚家的人,可谓亲上加亲。他在文章诗画中常有临平的内容,他说:“余幼时寓居临平时,赁史家埭戴氏楼屋以居,每岁正月元宵张灯,辄偕家人登楼观赏,故于晚年拟绘生平游历之景四十图时,首即题为‘史埭春灯’”。他曾作诗:“去年今岁两度过,钓游旧地总有情”,“马家长巷巷中央,旧有吾家薜荔墙。”太平军退出临平后,他回临平时又写道:“童稚所钓游,不与桑梓异。阡陌与市尘,历历在梦寐,如何一转瞬,惟剩山光翠。他年更访旧,何处黄公肆?”诗中流露出他对临平的思乡之情。他编纂的《临平记补遗》一书为临平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俞樾与塘栖也有着亲密的眷属关系,他的次子俞祖仁所娶的妻室是塘栖北小河姚家,俗称“致和堂姚氏”。致和堂主人姚六吉是咸丰年间进士,官同知,成了俞樾的亲家。俞祖仁之子俞陛云,是光绪年间的探花,其孙即著名红学家俞平伯。俞平伯幼时到塘栖探望祖母娘家,写过一首诗《一九五五年南归杂咏》:“浮家一舸苏杭道,纨绮年华笑耍多。重过长桥风景似,独将华发愧春波。”并在诗后注上:“先祖母姚氏,塘栖人。”俞樾每年清明节去德清扫墓后,回临平路经塘栖,在姚家小住。俞樾在光绪年间为《唐栖志》作序:“唐栖者,仁和一大镇也。名虽镇实与小邑等。其北属德清,则余与有桑梓之谊,以镇之旧家有姚氏者,余与有连。余苏杭往返经由其地,往往越宿而去。”

俞樾在《唐栖志》序中又说道:“尝泛于丁山湖,登于超山,观梅于香雪楼,又尝观水嬉于长桥河下,皆有诗纪之。”且看他写的古风长诗《塘栖水嬉曲》:“栖溪春水明如镜,岁岁水嬉今岁盛。花果欣逢比户丰,村农早鼓先期兴。

先期童稚习歌讴,土谷祠边众聚谋。拜杀荆刘看曲本,旗盔杂把制行头。画舫彩帜风中飐,两两相继成巨舰。百宝庄严贯月槎,万花绚烂移春槛。一时箫鼓闹如雷,齐向长桥河下来。后舞前歌花世界,东船西舫蜃楼台。楼台歌舞来相续,小与酬劳殊太薄。

片片蜂糖小甑糕,条条凤蜡双行烛。烛龙入夜更蜿蜒,灯火高高下下悬。竟可地名星宿海,错疑身到焰摩天。清明时节沿成例,点缀升平殊有意。巧借隋宫水饰图,别翻唐代梨园戏。我偶轻舟到此维,翁孙四代共扶持。

水嬉亭畔聊随兴,不是风流杜牧之。”诗中把塘栖的水乡风情描绘得美不胜收。那时,他曾游览超山,观赏观音殿前的一池清泉和院内的一枝傲干挺立的古松,又观赏殿前的几株古梅及吴道子画的观音像碑,于是灵思飞动,写下一副对联,被刻在观音像碑的两侧,上联是“佛石不磨唐笔墨”,下联是“仙梅犹占宋年华”。

俞樾81岁定居苏州。82岁时,朝廷加恩,开复原官。晚年完成《春在堂全集》,共500卷。86岁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