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行顺生论 大师风采:重读张中行《顺生论》

2018-03-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毫无疑问,畅销书的畅销,固然首先与其内容有关,毕竟图书业是一个内容产业,凡内容适应和符合了时下大众的精神需求,便有可能造成图书的畅销.但是我

毫无疑问,畅销书的畅销,固然首先与其内容有关,毕竟图书业是一个内容产业,凡内容适应和符合了时下大众的精神需求,便有可能造成图书的畅销。但是我以为,另一方面,文笔与叙述风格也是十分必要的:有许多时候,我们喜欢一个作家,可能喜欢的就是他动人心魄的文笔。所以,如果他的文笔和叙述风格受到大众的喜欢,他的作品也没有理由不畅销。

我记起上世纪90年代,自己与书圈儿里的几个朋友曾经把当时流行的畅销书,按作家的文笔和叙述风格划分了这样几个类别:其一为“张体”,以张中行老先生的文字为代表,也包括季羡林、金克林、启功等老的文章。其二,为“余体”,即以余秋雨先生为代表的“文化随笔”派,这类还包括周国平、刘晓枫诸先生的文字。其三,便是尽人皆知的“王体”了,代表人物为“二王”,不过可不是当年杀人越货之东北“二王”,而是王朔、王小波也。

就我自己而言,真正让我为之倾倒、为之心驰神往的文章,却是非“张体”莫属。

张中行、季羡林、金克林、启功几位老先生都是在耄耋之年,在各自人生的黄昏阶段写作出了令世人惊叹的文章的,并构成为中国90年代出版界和读书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特别是张中行这位老先生,一生历尽坎坷磨难,平生饱学,满腹经纶,终于在80岁以后才得以彻底抒发,创造了中国高龄畅销书作家的纪录。

最早看到张先生的文字是在《读书》上,读到有关“读书明理”的文章,我也同许多人一样有“这新冒出来的一位是怎么回事”之类的疑惑。不久看到了先生出版的《负暄闲话》、《禅外说禅》、《顺生论》等著作以后,才知道中国传统所谓的“大儒”、“鸿儒”,原来就是先生这样的人。

启功先生认为张先生是一位哲学家,而且是一位人生哲学家。我以为,启功先生这样的看法毫无疑问是极其正确的。为何?我们有先生的著作——《顺生论》为证。这部《顺生论》,据闻花费了先生近四十年的时间,1991年完成,1993年9月出版。

如今,先生的这本书,受到的最高评价是,有饱学之士称之为现代《论语》。中国人都知道《论语》的分量——“半部《论语》治天下”;张先生的《顺生论》有没有这样的分量,我不知道。但是,以我有限的阅读,我知道《顺生论》是我读过的最好的、最有价值的人生哲学著作,也是“张体”文字中的极品。

本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是忽视、甚至是漠视人的个体生命价值的,强调都是“国家”、“天下”的命运。可是在封建主义制度下,“国家”、“天下”从来都是“家天下”——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此,哪里会对芸芸众生的个体生命有过尊重?哪里会知道什么“人权”这样“异端”的问题?所以,人生哲学,对于传统中国知识分子而言是一门完全陌生的课程;中国也从未产生过真正有价值的人生哲学著作。

有的也只是一些如曾国藩之流的韬光养晦之术,根本与人生哲学风马牛不相及。

正像顾准先生70年代追求真理的声音,为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挽回了颜面一样;是张中行先生的著作,于90年代改变了世人对于中国没有人生哲学的印象。事实上,任何人文科学的学问,一旦脱离了对人的关怀,对人生的关注,其价值自然要大打折扣。

先生在书中,积自己平生所学,总结自己坎坷、丰富的人生经验,深刻地阐述了自己对于人生、社会命运的思考。既又有形而上的方面,如天心、社会;也有形而下的方面,如己身。特别是让我们感到难能可贵的是,先生作为一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鸿儒,勇于突破思想桎梏,对于自由、平等、民本、限权等人类普适的价值观,表现出了极大的热忱和信心。

要知道,先生写下这些文字的年代里,因言获罪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

即使是本书出版的90年代初期,人权、自由、平等等字眼也是让不少人反感的。当然,今天的情况,已经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先生呼吁、倡导过的人生理念,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近,尽管走近的步伐依然很慢,但毕竟在走近着。

近年来,张先生由于年迈、身体的原因,已经很少有新的文字问世了。其实先生早就可以颐养天年、安享人生的幸福了,因为在10年前他就已经把他的成熟、完整的人生哲学留给我们了,当然还有他代表的“张体”文章。 刘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