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的新视野评王祥云教授的新著中西方传统文化比较

2018-05-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摘要:<中西方传统文化比较>一书从文化传统的独特角度开创了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的新视野.这部著作以艺术的眼光审视中西方文化,在论述中突出思想意识在民族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主导作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展示了中西方各自特点鲜明的传统文化底蕴,为理解二者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碰撞与融合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中西方传统文化比较>;新视野;中西文化比较     近年来,对于中外文化进行研究的著作为数不少,有从史的角度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如<中外文化交流史略>.<

     摘要:《中西方传统文化比较》一书从文化传统的独特角度开创了中外文化比较研究的新视野。这部著作以艺术的眼光审视中西方文化,在论述中突出思想意识在民族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主导作用,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展示了中西方各自特点鲜明的传统文化底蕴,为理解二者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碰撞与融合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中西方传统文化比较》;新视野;中西文化比较

     近年来,对于中外文化进行研究的著作为数不少,有从史的角度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如《中外文化交流史略》、《中外文化交流史话》、《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等;也有就某一学科进行研究的,如《中外文化与文论》、《中外文学交流》、《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等;有作总体的概述的,如《中外文化俯瞰》;针对中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的有《中西方文化比较》、《中西方文化比较与交流》以及《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等。

这些著作或作宏观概述,或择一隅以窥全貌,都有自己的研究视角和特色。王祥云先生的《中西方传统文化比较》一书 (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版)在时间断限和讨论范围上独辟蹊径,以20世纪以前为限,以中国和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的欧洲国家为研究对象,着重对二者的文化传统进行介绍和比较研究。

该书以中西方共同具有而各自民族特点又十分鲜明突出的领域为切入口,着眼于 "存异",探讨在同一历史时期内,中西方因地域、民族和社会发展的不同所造成的巨大文化差异,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姿态纷呈、特点鲜明的文化世界。

     本书的这一独特视角,为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拓展了新的视野。这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侧重精神文化。虽然作者在首章中探讨了文化的定义和分类,阐述了自己对于文化的理解人的本质的外在表现,以物质生产文化和精神观念文化为其基本结构,但是在具体的阐述中仍是以精神文化为重点。

该书首先设中西方传统文化的沿革流变两章,旨在介绍传统文化的概貌。其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着重介绍文字、历法、礼仪、文学、社会思潮、宗教等文化门类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发展和传承;而对西方则是重点论述其政治、宗教、哲学思想的发展演变。

综述之后,作者分别从思想、文学、戏剧、绘画、建筑等角度对中西方的传统文化进行具体详细的介绍和对比。

这几个方面,除建筑是以实用为第一要义之外,其余的都是典型的精神文化载体。但作者也没有因此而忽视物质文化对精神文化的基础作用,在论述具体文化门类的演变发展时注意到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于社会意识形态的决定作用。

     例如在阐述中西方戏剧的差异时,作者从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自然经济模式入手,揭示出这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注重稳定与和谐的社会宗法制度,而对祖先、对传统的极度尊重则是中国古代戏剧以"乐"为本的文化形态的根源所在。

研究视角独特。该书以传统的差异为研究重点。在20世纪以前,中西方的文化多是在各自的地域发展演变,虽然中国古代也有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对外交流活动,但对于几千年的文化史而言则是寥寥无几。

所以20世纪之前的中西方传统文化仍是区别大于互通的。本书选取比较这一方法,重"存异",突出中西方文化各自的民族、地域特点。例如在论述中西方建筑的不同文化内涵时,作者特意选取二者最具代 16表性的建筑模式,对中国传统建筑以局部结合整体的综合性介绍为主,从城市、民居、宫殿、园林等多个方面展示其相同的文化传统,而对西方建筑则以突出的建筑物个体为重点,选取其最具代表性的庙宇、教堂来展现其文化内涵。

这不仅是中西方建筑各自的特点所在,而且十分符合中国古典建筑顺应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以群体取胜的民族特质和西方人与自然二元对立、追求变化、张扬个体的文化理念。

     作者以介绍为基础、以对比为宗旨,在行文布局、选材立意上体现中西方在文化传统上的鲜明对比,不但使读者对丰富多彩的中西方传统文化有了全面的认识,也为理解近代以来日渐深广、频繁的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碰撞与融合提供了知识上的准备和铺垫。

交流是建立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的,不了解中西方在文化传统上的特点,就无法切实有效地进行交流,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本书实为中西方文化研究领域奠基立本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