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从十大要点全方位解读苏联解体原因(2)

2018-04-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十月革命胜利后,制定过1918年.1924年.1936年.1977年四部宪法.这些社会主义宪法都明文规定苏联是实行民主共和政体,而不是君主专制或君主立宪制政体.苏联社会主义民主共和政体的主要特点是最高苏维埃(1936年以前称全俄或全苏联苏维埃代表大会)是苏联(或苏俄)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高苏维埃***团***是苏联国家元首(苏联不另设国家***一职),最高苏维埃代表是由公民按照普遍.平等.直接.秘密四个原则民主选举产生,最高苏维埃***团则是由最高苏维埃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由最高苏维埃组织的苏联

十月革命胜利后,制定过1918年、1924年、1936年、1977年四部宪法。这些社会主义宪法都明文规定苏联是实行民主共和政体,而不是君主专制或君主立宪制政体。苏联社会主义民主共和政体的主要特点是最高苏维埃(1936年以前称全俄或全苏联苏维埃代表大会)是苏联(或苏俄)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高苏维埃***团***是苏联国家元首(苏联不另设国家***一职),最高苏维埃代表是由公民按照普遍、平等、直接、秘密四个原则民主选举产生,最高苏维埃***团则是由最高苏维埃大会民主选举产生。由最高苏维埃组织的苏联部长会议(1945年以前称人民委员会)是苏联国家权力的最高执行及号令机关,即苏联政府。最高苏维埃和苏联政府每届任期4年。最初,在列宁执政时期(1917-1924年),列宁是党中央***,当选人民委员会***,即政府总理。加里宁当选全苏苏维埃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会***和后来的最高苏维埃***团***,即国家元首。共和国革命******是托洛茨基。从1922年4月起苏共中央开始设***一职,斯大林为***。苏共中央设***一职是为了加强党的建设,***不在政府机关兼职。可见苏联建国初期,国家权力机关是有分工和制约的,国家***、政府总理和******分别由三个人担任,***专管党内工作。可惜斯大林权力欲太强。1922年列宁临终前在《给代表大会的信》中就表示:斯大林同志当了***,掌握了无限的权力,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斯大林太粗暴,为此,列宁郑重建议党代表大会要另选一人取代斯大林担任***。[3](P745,746)1924年列宁病逝后,斯大林不但联络人稳住自己***职位,拒不接受列宁的中肯批评意见,而且权力欲更加膨胀,脾气更加粗暴。他从1924-1929年间在党中央核心领导人之中因理论与政策的意见分歧、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了三个反党集团,即托洛茨基反对派、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新反对派和布哈林李可夫右倾集团,并且把他们清洗出党,到30年代大清洗中进而以莫须有的叛国、敌特罪名加以处决(托洛茨基于1929年被驱逐出国后,苏联于1940年还派人把他暗杀于墨西哥)。斯大林清洗了党内各种持不同意见者之后,就把列宁遗留下来的一党专政的体制进一步演变为一派专政、一人专政。到1941年斯大林由党中央***兼任政府总理和国防委员会***,集党、政、军三大权于一身,确立了个人集权制,最高苏维埃被架空为表决机器和橡皮图章。斯大林进而实行领导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人制。他直到1953年73岁因突发中风过世,终身独揽党、政、军三大权。1952年在苏共十九大上他让马林科夫(曾任他的秘书)取代他代表中央委员会做工作总结报告,并且把马林科夫排列在新领导集团名单的第一名,显然是授意马林科夫为接班人。1980年我在《社会主义国家政体问题研究》一文中最早明确指出:苏联带头实行的个人集权制、领袖终身制、指定接班人制背离民主共和制。[4](P92)因为民主共和制理应实行权力制约制、职务任期制与民主选举制。斯大林开创的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与指定接班制、这三制恰好与民主共和制那三制相对应,相对立。斯大林的这三制显然是沙皇君主专制或君主立宪制的变种,它使得苏联民主共和的宪法在实践中发生了变异,变成了党主立宪的宪政,而不是民主立宪的宪政。宪政与宪法的相悖成为后来苏联剧变的体制性根源。斯大林开创的这三制对所有***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有普遍、深远的重大影响。这也是我们需要在改革开放中加以清除的重大弊病。

第五个要点,要十分重视苏联社会长期缺少社会主义自由、民主与法治这种三缺状态。

社会主义理应全面继承资本主义开创的自由、民主和法治的文明成果,确立比之资本主义更高形态的社会主义自由、民主与法治。沙皇君主专制统治420年的俄国,原本盛行严密控制、专制独裁与君治官治,缺少自由、民主与法治。要在这样的社会土壤中确立社会主义自由、民主与法治,本是异常艰辛的创举。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执政的前六年做了初步探索。这时党内的自由民主较为正常,对党的各种决策党内高层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自由争论,民主表决。党代表大会和党代表会议每年都坚持召开年会,不同意中央决策的可以在大会上做副报告,以提交大会平等审议。列宁还重视党内民主选举和苏维埃民主选举,重视选民意见,不以党领导人的意愿强加于选民。列宁十分强调以法治国。除制定1918年第一部宪法外,还先后通过了《苏俄婚姻、家庭和监护法典》、《苏俄劳动法典》、《苏俄土地法典》、《苏俄民法典》、《苏俄刑法典》等,确保依法执政,执政有法可依。但是当初为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已出现一党专政、以党代政的局面,对社会上言论、出版自由加以限制,连著名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创办的《新生活报》,因刊登批评政府过于严厉镇压持有不同政见知识分子的文章而被查封。1918年公布的苏俄第一个选举条例已开始对农村苏维埃代表的民主选举加以控制。对自由民主的限制势必造成有法不依,徒有法制,而无法治。1924年列宁病逝后,在斯大林执政近30年间,更是大肆破坏社会主义自由、民主、法治。斯大林越来越陶醉于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各种社会科学书刊和艺术作品充满对领袖的歌功颂德,为斯大林开创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制大造舆论。社会科学家和文艺作家的独立思考与创作自由备受扼杀。甚至一部电影、一个剧本、一本教科书,都要由党中央主要部门来审定。斯大林亲自掌管的政治保卫局,严密监控人民的自由,甚至对人民书信暗中进行检查。后来成为著名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索尔仁尼琴,就是因为他在家书中流露出对领袖的不满而于1945年被捕并被判处8年徒刑,刑满后仍被流放。他以亲身经历描写劳改营生活的《古拉格群岛》一书于1973年发表后,声名大震,成为集中营文学创始人,生动揭露了斯大林摧残人民自由的暴政。斯大林破坏党内民主,把列宁坚持的党代表大会年会制改变为相隔3年、5年甚至13年之久才召开一次,把党的权力中心从党代会转移到中央政治局,甚至由他个人专断独行。全国苏维埃人民代表的选举,从1936年起表面上规定普遍、平等、直接、秘密投票,这样四项民主选举原则,实际上对民主选举依然加以控制。各地苏维埃代表候选人的提名由各地党委暗中运作,施行等额选举,更不可能有竞选。该由选举产生的各级党政机关领导人一概由上级层层任命,或指定之后再进行民主选举走过场。这种党为民作主、党替民作主的体制使社会主义民主徒具形式。斯大林执政期间被当作反革命罪处死和判刑者达350多万人。[5]他持续进行这样大规模的清洗在表面上是打着爱国、卫国、维护社会主义的旗号,实际上是捏造证据,逼供听信,违法乱纪,铲除异己,确立个人的集权专断统治,把无产阶级专政改变为一党专政、一派专政之后,进而再变为一人专政。***在1980年8月18日《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篇重要讲话中提出:斯大林严重破坏法制,***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6](P333)这就是说,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较为健全的民主统治,而在东方不发达社会主义国家因深受封建专制主义传统影响还是实行专制人治。苏联社会缺少自由、民主、法治这种三缺状况,因斯大林开创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制这三制,长期难以改变。这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因素。人民大众享受不到社会主义自由、民主、法治的实惠,于是他们宁愿转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享有起码的言论自由和民主选举的权利以及法治的保障。

第六个要点,要深刻记取苏联三次延误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训。

上述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三种社会矛盾、开创三种政治体制、出现三种缺少状况这些严重弊病,并不能决定苏联必然灭亡。如果能够尽早解放思想,认清病源,逐步进行体制内的自我改革和对外开放,完全可能使社会主义重现生机和活力,获得新生。令人握腕叹息的是,在斯大林之后,苏联领导人三次错失了自我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良机,以至演变为沉疴宿疾,积重难返,到最后关头要急遽突变,就只能自取灭亡。第一次延误改革开放是赫鲁晓夫执政的十一年间(1953-1964年)。赫氏起初迈出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步,但是很快就停步后退,依然又回到斯大林的体制、路线和模式。赫氏上台伊始,把党中央***改称第一***,以示防止个人集权,加强集体领导。他身为党中央第一***,不再兼任部长会议***,即政府总理,由马林科夫和布尔加宁先后任部长会议***。这表明在党政领导最高职务上分开,也就是要对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斯大林体制进行初步改革。但是他并没有认识到党政分开不能只在职务上分开,更重要的是应在职权、职能、职责上分开。他内心深处依然要居高临下,独揽党政大权。所以当他发现马林科夫和布尔加宁有自己主张,不听他的指挥时,他还沿用斯大林的手法,故伎重演,把马林科夫、布尔加宁等人打成反党集团。从1958年起他又以党中央第一***名义兼任部长会议***,党权最高领导职务又合二为一了。为了给自己实行终身制提供党章条文依据,在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通过的党章第25条明文规定:***团委员(自1952年苏共十九大起把党中央政治局改称党中央***团引者注)一般最多只能连续当选三届。某些党的活动家,由于他们享有公认的威信,具有高度的政治品质、组织者品质和其他品质,可以在更长的时间内连续进入领导机关。[7](P209)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中,赫鲁晓夫本来曾经猛烈揭发批判斯大林搞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的错误。可是他自己掌权后又重新搞个人集权,还想再搞终身制,进而又掀起对赫鲁晓夫的新的个人崇拜。赫鲁晓夫曾经吹捧斯大林为生身父亲,1961年苏联载人航天成功之后赫鲁晓夫赞赏有人把他颂扬为宇宙之父。在国内社会主义建设方面,他对工业、农业等部类进行调整取得一定成效后,他又推行斯大林急于一国建成共产主义的路线。他在1959年1月苏共第二十一次党代表大会上说:苏联已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甚至提出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将大致同时进入共产主义。在1961年10月苏共二十二大上,更具体地制订了苏联在20年之内基本上实现共产主义的纲领。在对外关系方面,起先他也调整了斯大林后期苏美对峙对立对抗的关系,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上提出三和路线,即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和平竞赛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可能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主张。然而他并没有认识到当今时代的深刻变化,依旧以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中心自居,以斯大林之后的世界共运领袖自居,还要领导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世界资本主义阵营对决,要埋葬帝国主义,还要推进世界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赫鲁晓夫主观主义的随意决策和粗暴作风在苏共党内高层招致很多人对他不满。他在实行个人集权制时紧抓住党政大权,忽视了抓军权。他以为任命他的妹夫马林诺夫斯基担任国防部长就可以放心了。结果使得党中央***团成员勃列日涅夫等人纠合一起,也与他妹夫串通一起撤换了赫鲁晓夫的警卫班子,于1964年10月14日中央全会上逼迫赫氏辞职,并且推举勃列日涅夫取而代之。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故作姿态,就在10月中央全会上决定今后党政两个最高职位永远分开,似乎真的要杜绝党政权力过度集中于个人。可是勃列日涅夫于1966年苏共二十三大上又把党中央第一***改称***,把中央***团又改称中央政治局。他又感到***不在政权机关兼职,总是不免大权旁落,连出国访问都没有国家领导人名义。又只经过13年时间历练,他于1977年采取***兼任最高苏维埃***团***(即国家***)的新办法,去实现党政合一,以党代政。他还在1977年新宪法中加大了最高苏维埃的职权,即加大了他个人的权力。这样苏联的政治体制就由原来相当于西方的内阁总理制改变为相当于美国的总统制(即行政大权不在政府总理而在国家总统)。勃列日涅夫还重新设立国防委员会,由他兼任国防委员会***。这样他与斯大林一样,又是集党政军三大权于一身。他掌握了军权,别人就无法再用政变方式把他赶下台。勃列日涅夫还大搞新的个人崇拜,以维护其终身制。果然如愿以偿,他执政18年之久,1982年病逝,享年76岁(比斯大林多活3年)。最后几年他是抱病苦撑危局,决不放权退位。他执政期间,把斯大林、赫鲁晓夫一国建设共产主义改变为建设发达社会主义。他还死抱着计划经济体制不放,但是改进计划工作,扩大企业经营管理自立权,以经济利益来刺激企业与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他推行的新经济体制使苏联经济连续十多年增长较快,人民福利也颇有改善。然而他在政治、文化、思想方面依旧实行严厉高压政策,对敢于提出自己独立见解者加上持不同政见者的罪名,连著名的核专家萨哈洛夫院士都被迁徙异地,不许居住在首都;对主张发展市场经济者,被扣上修正主义分子、资产阶级代理人的帽子。在经济实力增强之后,对外关系就从苏美缓和转向苏美争霸。1968年悍然出兵镇压了名为布拉格之春的捷克斯洛伐克的独立自主改革运动。1979年甚至未经他直接领导的最高苏维埃***团审议,只由政治局4个人决定就出动十万大军到阿富汗,以帮助阿富汗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为借口,继续输出革命。勃列日涅夫还扬言要帮助第三世界众多以社会主义为方向的国家前进。总之,勃列日涅夫统治的18年又一次延误了对苏联斯大林模式的改革。如果说赫鲁晓夫实施的是准斯大林主义,那么勃列日涅夫推行的则是新斯大林主义。勃列日涅夫之后,苏联执政的是他授意的接班人安德罗波夫。他以68岁高龄带病之躯接班,虽然锐意改革,已经力不从心。只主政一年又三个月,于1984年2月病故。随后是比安氏更年长3岁的思想保守的病夫契尔年科接任***。他只上任一年又一个月,于1985年3月又病故。最后于1985年3月才由戈尔巴乔夫担任末任***。可见,正是由于斯大林开创的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指定接班制这三制,才使得苏联在斯大林之后,三次延误了改革开放。勃列日涅夫之后,安德罗波夫与契尔年科都是高龄接班,病夫接班,短期接班,无所作为,又一次延误了改革开放,把积重难返的烂摊子遗留给戈尔巴乔夫,他已经回天乏力了。

第七个要点,要全面观察到苏联社会三个危机的总爆发。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接任***时才54岁(1931年3月2日出生)。当时人们对这位年富力强的新领导人抱有强烈期待。他出身农民家庭,15岁19岁在他家乡边疆区一个农机站任机务人员。1951年进莫斯科大学法律系,次年加入苏共,1955年毕业后在地方从事共青团和党的工作,平步青云,逐级上升。1971年起任党中央委员,1978年当选党中央***。主管农业,干得颇为出色。1985年才由葛罗米柯等几位元老鼎力举荐他当选***。戈氏是受过斯大林主义的系统教育,又在斯大林模式、斯大林体制中成长起来。所以他执政后起初还是执行斯大林路线。他清醒地看到苏联社会主义还不够发达,还是处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因此他要推行加速发展的战略,可是阻力重重。他急于根除俄罗斯人酗酒的传统恶习,大力开展反酗酒运动,遭到众人不满。他在经济体制改革起步受阻后,1986年就曾经想甩开苏共,另外建立一个政党来推进改革。然而他深感势单力薄,难以另起炉灶,于是就想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来把苏共改变为西方社会民主党类型的政党。1987年他转向以公开性和民主化为中心的政治体制改革。1988年在党的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他公开转向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由于从70年代后期起苏联经济发展连年下滑,1989年东欧六国剧变后纷纷都由传统苏联模式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于是苏联党内外要求市场经济取向的呼声日益强烈。这就迫使戈尔巴乔夫在1990年这一年贸然实行三次急转变:2月决定从计划经济变为计划市场经济,5月进而变为可调节的市场经济,9月更急于决定在500天内转变到市场经济。这样年之内三次改变决策,把全国经济全搞乱了。结果1990年这一年经济负增长-2%,1991年达到负增长-12%。于是全国陷入深重的经济危机,物资供应紧张,财政赤字急遽上升,通货膨胀飞速扩大,少数投机者大发横财,多数群众日益不满,怠工罢工者日益增多。经济危机立即引发了社会政治危机。人们思想与社会秩序混乱,对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历史产生诸多疑问,***的威信大为下降,社会犯罪大为增加,短短5年时间(1987-1991年)退党者近四分之一(党员由1900多万降为1400多万)。党内外越来越多有识之士对权力过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和党政军高薪特权官僚集团越来越不满。社会上要求实行三权分立制和多党平等竞争制者越来越多。这样就迫使戈尔巴乔夫从1988年起去建立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把原来的最高苏维埃作为苏联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这种做法实则引进西方的议会制。至1990年2月他又同意删去原宪法第六条规定苏共是苏联社会的领导力量和指导力量,是苏联社会政治制度以及一切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的核心的条文。于是在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上各种政治派别林立,争吵不休,难以形成统一决议。为了加强戈尔巴乔夫个人的政治权力以掌控混乱的政局,同年3月他又引进西方的总统制。3月15日他在人民代表大会上以59.2%的得票率当选苏联第一任总统。实际上他已无法掌控政局。1990年2月苏共中央全会被迫接受多党制后,实际上这时苏联已经成立了几十个政党。连十月革命后早已被取缔的代表资产阶级的立宪民主党也死灰复燃,登上政治舞台。各色各样乌七八糟政党粉墨登场,这是苏联陷入深重政治危机的突出表现。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也引发了民族危机。戈尔巴乔夫1985年执政后依然推行大俄罗斯主义,继续打压各少数民族。尤其是1989年12月24日在苏联第2次人民代表大会上,苏共中央***雅科夫列夫代表专门委员会证实了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秘密议定书确有苏德瓜分东欧、把波罗的海沿岸三国划归苏联的内容之后,立即引起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个加盟共和国人民的强烈反抗。他们认清了1940硬被吞并的历史真相和半个世纪以来备受压制的残酷现实,于1990年3月5月立陶宛、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三国率先宣布脱离苏联,成为独立自主国家。这三国的率先独立成为苏联解体的序幕,随后又有格鲁吉亚、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吉尔吉斯七国独立,最终导致1991年12月苏联多民族国家完全解体,分崩离析为15个独立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