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国生态 建国六十年生态环境建设铸就三晋青山绿水

2018-04-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新中国建立60年来,山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落实责任,强化环境法制建设,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城市.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和重点行业污染治理,环保投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环保监管能力明显加强,从而使环境保护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进入了改革.发展.健全的阶段.全省环境污染急剧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环境保护成为推动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环境安全和群众环境利益的重要力量.推荐阅读 方案包

新中国建立60年来,山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落实责任,强化环境法制建设,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城市、重点区域环境整治和重点行业污染治理,环保投入、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环保监管能力明显加强,从而使环境保护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进入了改革、发展、健全的阶段。

全省环境污染急剧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局部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环境保护成为推动山西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环境安全和群众环境利益的重要力量。

推荐阅读 方案包括金碧海岸效果图、平面图、滨江儿童公园平面图等,很详细! 金碧海岸小区景观规划 房地产项目全程策划全集建筑工程概预算教程土建资料员基础知识3DMAX标准教程(图文并茂集)常用CAD电气制图标准图形全套经典中式餐厅施工图

一、环境保护工作在积极探索中推进

山西环境保护事业是从1972年开始起步的,机构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1979年山西省环保局挂牌成立。环保工作在当时还是新生事物,从决策层、知识界到广大人民群众,对此都缺乏应有的了解。从那时起,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科普知识,成为环保部门的一项主要工作任务,从20世纪90年代起,山西环保界和新闻界联手推进环保宣传,1994年省人大常委会联合省环保局等省直10多家单位共同组织"三晋环保行"记者采访活动,截止2009年的15年来,累计有300多名记者参与参访报道,共刊播稿件3000多条,推动了一大批重大环境问题的解决。

随着"三晋环保行"的深入,环保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改革开放30年来,山西的环境保护工作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972—1978年,全省环保工作的重点是治理工业"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由于对环境问题和环境状况缺乏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工业污染的治理还提不出完整的对策。

1979年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在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全面加强环境管理,以管促治的方针,这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历史性转折。此后,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进入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阶段,逐步开展了环境科研、环境监测、环境立法和环境生态工作,并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的手段管理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山西环保工作的开展。

1984年初,国务院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提出了"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的战略方针,确立了环境保护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这是环境保护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以此为起点,山西的环境保护开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成为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87年开始,全省每年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专项资金增加到5700万元。

"七五"、"八五"时期,全省环保工作在贯彻执行强化环境管理制度的同时,积极进行了工程治理,在着重进行重点污染源治理的同时,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开始起步,全省环保工作形成了上下结合、齐抓共管、以管为主、管治结合的工作体系,环境保护工作收到较好效果。

"九五"、"十五"时期。2002年,党的十六大对全国实现新型工业化提出明确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这个时期是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控制环境污染和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的攻坚时期。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

通过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解决环境问题。全省将经济结构调整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措施和着力点,特别是明确提出了经济结构调整要以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为方向,努力将山西建设成为国家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200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为全省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自此开始已连续7年,省政府坚持每年将环境质量改善作为为全省人民办的实事之一。

2003年12月12日,山西取缔关闭土焦、改良焦专项毁灭性打击行动全面铺开,在行动中,1241家改良焦企业被关闭,上万支改良焦炉、近万个土焦坑被拆除。此后,由于受利益驱动,违法建设的焦化企业在整治中仍有复燃,2004年至2008年,全省持续开展焦化行业清理整顿,在683个焦化项目中321个被彻底关闭,关闭产能7409万吨。

进入"十一五"时期,全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为前提,确定GDP增长的指导性指标,实现山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针对工业企业集中分布于重点区域、流域的特点,2006年全省实施了以工业污染治理为重点的"蓝天碧水工程",实施范围包括11个主要城市、大运高速公路、汾河干流沿线的32个县(市)。

通过以确保节能和污染减排两项约束性指标的实现,推动了全省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