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董存瑞等革命烈士的坟墓在什么地方?

2018-01-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黄继光黄继光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凯江镇东河路.内有郭沫若所书楹联:"血肉作干城烈概在火中长啸,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黄继光遗体长眠于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 黄继光(1931-1952年),四川省中江县人.1951年3月,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军,因1.58米的身材未被选中,后被其热情所感动破格录取.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在反击中,遇到敌人一个暗藏火力点疯狂射击.眼看就要天亮

黄继光黄继光纪念馆位于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凯江镇东河路。内有郭沫若所书楹联:“血肉作干城烈概在火中长啸,光荣归党国英风使天下同钦。”黄继光遗体长眠于沈阳市抗美援朝烈士纪念馆。 黄继光(1931—1952年),四川省中江县人。1951年3月,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加志愿军,因1.58米的身材未被选中,后被其热情所感动破格录取。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在反击中,遇到敌人一个暗藏火力点疯狂射击。眼看就要天亮,如果在拂晓前还夺不下高地,不仅已夺取的阵地将重落敌手,还会直接影响整个上甘岭反击战的胜利。在关键时刻,黄继光参加攻坚小组,在身中4枪昏过去又惊醒后,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眼,当场阵亡。战友们冲上阵地时发现,黄继光身躯压在敌射击孔上,手还牢牢抓着周围的麻袋……黄继光腿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黄继光因此获得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朝鲜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董存瑞

董存瑞烈士陵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城西北伊逊河东岸。始建于1954年,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大门横额上是肖克将军题写的园名。董存瑞烈士纪念馆一层正厅,是江泽民题写的馆名。在亭、馆间两条对角线交点上,是翠柏簇拥中白色的董存瑞烈士塑像。椭圆形纪念广场上,屹立着董存瑞烈士纪念碑。碑体正面镶嵌的汉白玉碑上,镌刻着朱德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金色大字。

董存瑞(1929—1948年),河北省怀来县人。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手托炸药包,用自己的生命开辟了前进通道。1948年6月8日,所在纵队党委追认他为“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英雄生前所在的六连六班为“董存瑞班”。原冀热察行署决定,把隆化中学改为“存瑞中学”。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追认董存瑞同志为“全国战斗英雄”。

“只要我一天活着,我就一天不停止党的工作。” ——周逸群

“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

——周文雍、陈铁军

“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

——欧阳海

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雷 锋

李大钊

李大钊烈士陵园位于北京西郊万安公墓中央,是在20世纪30年代万安公墓主体建筑的基础上改建的。走进陵园,迎面可见全高2米的李大钊烈士雕像。烈士背负双手,儒雅质朴,和蔼中透着百折不回的刚毅。

雕像背后是李大钊烈士及夫人赵纫兰墓地。烈士墓位在一方形台上,掩映松柏,四周绕以万年青等花景。方台最西面是用黑色大理石镶嵌而成的烈士墓碑,碑的正面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碑的背面是中共中央撰写的《李大钊烈士碑文》,高度概括了李大钊烈士光辉的一生和业绩。

刘志丹

刘志丹陵园位于陕西志丹县城所在地保安镇,坐北面南,面积3。3万平方米。园内宽大的纪念亭中央矗立的石碑上刻着毛泽东原话:“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和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园内还有造型独特的地球碑一通,上刻陕甘宁边区图示,并镌刻“陕甘宁边区的创造者”几个大字。陵园深处是烈士纪念堂和刘志丹将军之墓。

刘志丹(1903—1936年),志丹县(旧称保安县)人。1936年4月14日,在指挥部队攻占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中弹牺牲,年仅34岁。中共中央于1936年6月决定改保安县名为志丹县;1940年,中共中央指示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修建烈士陵园,陵园由钟敬之设计。烈士灵榇由子长县移迁陵园时,沿途群众纷纷路祭,边区主席林伯渠亲自执绋下葬。1947年,陵园遭国民党胡宗南部队严重破坏。

杨靖宇

杨靖宇烈士陵园位于吉林省通化市,占地面积30亩,1958年2月正式开放。杨靖宇灵堂前厅正中为杨靖宇将军的半身塑像,正面悬挂朱德于1957年7月15日题词匾额:“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灵堂后方为墓室,存放着将军的遗首。

杨靖宇(1905—1940年),河南省确山县人,东北抗日联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1940年2月23日,35岁的杨靖宇只身辗转来到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被日伪军讨伐队层层包围,最后在敌人密集的枪弹下壮烈牺牲。凶残的日军割下他的头颅,送伪都长春请赏,并解剖了他的遗体,发现胃里竟一粒粮食也没有,满是树皮、草根和棉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