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卢永祥 冯筱才: “军阀政治”的个案考察:卢永祥与一九二○年代的浙江废督裁兵运动

2018-03-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辛亥革命后,各省便有"都督"之名号,位重权大,军人干政蔚然成风.[1]一九一三年袁氏采"军民分治"之制,设民政长一职,分都督之权,欲对军人干政有所约束,然成效不彰.一九一六年七月,黎元洪任大总统,首提"废督裁兵"主张,改各省督理军务长官为督军,民政长为省长,但仍未能成功削减各省督军之实权.[2]此后反因督军权力远在省长之上,"督军"一词遂成为中国军阀的代名词.[3]督军制因弊端丛生,广招谤怨.[4]因此,废督裁兵运动亦与此制相

辛亥革命后,各省便有“都督”之名号,位重权大,军人干政蔚然成风。[1]一九一三年袁氏采“军民分治”之制,设民政长一职,分都督之权,欲对军人干政有所约束,然成效不彰。一九一六年七月,黎元洪任大总统,首提“废督裁兵”主张,改各省督理军务长官为督军,民政长为省长,但仍未能成功削减各省督军之实权。[2]此后反因督军权力远在省长之上,“督军”一词遂成为中国军阀的代名词。[3]

督军制因弊端丛生,广招谤怨。[4]因此,废督裁兵运动亦与此制相伴而行。中央掌政者欲以此打击地方,增强中枢之权威;[5]而文职政客则多因军人权力过重饱受压力,亦多以此为权力斗争之工具;普通民众尤其商人则往往因兵灾战乱不息、利益受损而迁怒于此。因此,“废督裁兵”乃成为民初国内最重要的流行语之一。

卢永祥在北洋军人中资望颇高,[6]一九一七年一月任淞沪护军使,一九一九年八月兼署浙江督军。[7]在一九二○年代的废督裁兵运动中,卢永祥有着特别的地位,他是第一位倡导“废督裁兵”的督军,亦是第一位自行废督的北洋系督军。卢的行动对废督裁兵运动无疑是一大助力,而浙省亦因此成为运动中重要的省份之一。

关于一九二○年代的浙省废督裁兵运动,已有研究文献并不多。黄绣媛所著《民初的废督裁兵运动(一九一六~一九二五)》一文,专门讨论民初废督裁兵运动的全过程,但浙省的情形似乎不是其论述的重点。[8]徐敏蕙所著《卢永祥研究》一文,以专节处理卢永祥倡导废督裁兵的史实。但其叙述略显简略,一些分析尚有商榷的空间。[9]另外,肖邦齐(Robert Keith Schoppa)等人的论著对此问题亦有不少涉及。[10]

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多认为卢永祥之提倡废督裁兵主要是为了获得地方精英的认同,藉以巩固其政权统治,亦是卢氏“因应局势的政治手腕”之一。[11]对卢氏废督举动,并不认为具有真实的打算,而其结果亦徒具形式。[12]

围绕卢氏在浙省的废督裁兵,重要的问题有四:一、卢氏倡导废督的原因为何?除了藉以获取民心外,是否反映了其本人的政治理念?二、卢氏为什么会实行废督?三、“军务善后督办”究竟是如何出笼的?四、裁兵未果之原因又为何?笔者认为,讨论这些问题,不能仅以“军阀”缺乏诚意来作解释,而须将当时复杂的动态背景及个人因素考虑在内。

[13]本文将从理清这四个问题入手,对卢永祥与一九二○年代废督裁兵之间的关系作一探讨。并欲由此反省民初历史研究中“军阀”概念框架的缺陷。

二、口号与理想:卢永祥倡议废督

“废督裁兵”一语,似出现在一九一八年南北和会酝酿期间。[14]其流行更与南北和平会议密不可分。一九一九年南北和谈期间,北京政府曾训令和议代表将“裁兵”列为重要议案之一,而南方代表唐绍仪则径直提出“废督裁兵”,列入后续十三重要条件之中。

[15]民间亦有不少团体表示热烈附和,形成废督裁兵运动的第一个高潮,[16]一九一九年五月和平会议的破裂虽使人们的希望落空,但是“废督裁兵”这句口号却不径而走,成为全国流行的“口号”。

卢兼署浙江督军之时,正是南北和谈搁浅之际。一九一九年八月十二日,北京政府改任王揖唐为南北和议总代表,预备恢复谈判。卢永祥经常往来于沪杭之间。担任南北双方之引介工作。[17]然王之任命遭到南方军政府的激烈反对,和平会议亦一直无法恢复。

一九二○年四月五日,卢永祥发出歌电,欲促进南北之统一。他认为和会之所以停顿,主要因为一法律问题。故提议“不如由新旧国会中,各选出若干人,协商组织宪法委员会,择一适当地点,速开制宪之会议。如此则法律之纷纠既解,南北之内讧无名,促成统一,在此一举。”[18]此电一出,不少省份军政首脑纷表回应。如山东田中玉、屈映光、东北张作霖、湖南张敬尧、宁夏马福祥等。[19]

四月二十三日,卢又发表漾电,于其主张作进一步说明,以“和会中辍,时局益艰。外患内忧,纷纠日甚。若非以简单办法,谋和议之进行,诚恐迁延日久,枝节横生,牵涉之问题愈多,解决之方法愈难,和平统一,将永无实现之日”,认为南北和会应“破除一切阴谋,揭开各种假面具,一举一动,须与人以共见共闻,……无论用何种方法谋和,必须由和会正式开议,任何方面,不能干预”。同时他提出废督之议。其文略曰:

我国今日最为和议之梗,政治之害者,厥为督军制,彼盖谓督军握重兵拥巨资,声势赫赫,足以把持政权,梗阻和局耳,斯言之当否,姑且无论。第念我国既号称共和,自应以民治为主,将来大局底定,督军制是否存在,尚属问题。

惟敢就理论而言,共和国体之下,督军制似不相宜。是督军本非久存之物,亦非武人世袭之职,督军制之在今日,既受舆论之攻击,为时局之障碍,愚意不若此时自行提议废除之为快。夫今之抱爱国之热诚,为爱国之运动者多矣,天下之重,匹夫有责。

必非督军始能负此责也。我辈解责下野之后,本个人之能力,亦可服务于社会,以尽国民之义务,初不必有督军之权位,始能效力于国家也。至若有抱负不凡,远到自期者,以为督军之地位,可倚为凭借,以展其大志。

愚窃以为不然。试观美之现任总统威尔逊,法之现任总统戴香纳,皆由议员被选,初何尚有兵力凭借乎。盖实至名归,心有然也。永祥默观世变,洞察人心,知欲国家之危亡,必先牺牲个人之权利,废除督军制,实为今日切要之图。闻或谓凡为督军者,久拥厚资,本可饱载而去。永祥亦督军也,莅任甫七月,自问决不敢以私利为图。尚无厚资之可拥,取消督军,请自永祥始。[20]

此前,废督裁兵之议主要是由中央与地方公众提出,而卢永祥以身为北洋督军自倡废督,故其电一出,引起各界震动。浙江省议会最先表示赞同,认为卢此举深合民意,请政府支持。[21]浙江旅沪学会则望省议会“协力进行,务期废督主张成为事实”。

[22]孙中山致电卢,称“督军制不适于共和,一语破的。废督之要求,在今日已成为有力之舆论。惟身任督军而肯牺牲个人权利以救国者,实以此为第一声。”[23]然而亦有相当多省份的督军对此举不表赞成。北京政府则以各省对废督态度不一,决暂从缓议。[24]

当“废督裁兵”成为一种强势社会舆论时,对政治高度敏感的卢永祥自然会引起重视。正如派伊(Lucian W.Pye)所指出的,“军阀”实际上都是有理性的人,他们具备处理复杂政治问题的能力。[25]在当时复杂的权力平衡背景下,相对军事力量的相对弱小会迫使他们对反军阀主义的宣传极度注意,而不愿意去向主流价值观挑战。

[26]波多野善大亦认为军阀们如果善于利用舆论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声望或者政治、经济上的利益。[27]华盛顿大学麦科德(Edward A.

McCord)最近的研究更显示,当一九二○年代初,民族主义浪潮日盛一日时,与之不能兼容的“军阀主义”便无处容身。而声称自己是民族主义者的军阀们除了反对“军阀主义”之外,便无他路可走。

[28]卢永祥新到浙江,为了塑造其形象,不会不利用此种口号。在当时的舆论氛围中,既然在普通的人们看来,“反对废督决无是人,亦决无是理”,[29]那么提倡废督无疑会为自己增加民意的支持率。然而,卢永祥之提倡废督是否含有其本人的理想诉求在其中呢?

一般认为“军阀”是没有理想,只图实际私利的人。[30]但此时人们讨论的可能是作为一个阶层或者群体的“军阀”概念。然而当研究落实到具体的军阀个人时,则呈现出多姿的面貌,一些“军阀”便还原成具体的有思想与理想的个人,卢永祥即如是。

卢自称最反对“党派政治”与“武人干政”,因此便有废督之倡议。[31]虽然卢本人一直被划在皖系的阵营中,但是,卢永祥对段祺瑞的尊崇,更多的是主义与人格的信奉,而非源于一般的省籍及门系的划分。[32]而此点,亦决定卢与皖系间关系,实际上更多的时候保持若即若离的状态。

[33]直皖之战后,卢永祥因未参战,策动六省联防,故被人划分中立派,而卢自己亦声称无党无派。[34]由于卢的北洋嫡系出身,而又与皖、奉、孙(中山)等各派关系熟稔,所以他出面倡导“废督裁兵”,有以独立中人的身份调和南北政局之目的,联系卢氏在一九二五年八月因调停皖奉之争失败而宣布退隐,此点应有可信之处。

卢永祥在其著名的废督漾电中,曾经认为督军制最大的问题在于与共和政体不符。追溯既往,卢在清季末年曾与张绍曾等人联署主张共和,后又在段祺瑞等人要求采取共和制的电报上签名。[35]一九一七年卢反对张勋复辟,拒不接受溥仪对其江南提督之任命。

而后更因一九二四年不赞成宣统复辟,获得舆论广泛好评。[36]这一方面反映出卢永祥对政治的高度敏感性及判断,而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卢氏对民主共和制度某种程度上的拥护。卢在浙期间,浙江省宪自治运动进展迅速,并有第一部省宪之颁布。

[37]此际浙省民治运动的高涨与卢之容忍与宽容实密不可分。另外,卢氏对新闻舆论管制较为宽松,这可从其任期内,浙省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看出。报人项士元即称此时期代议势力“尤为鼎盛”,报社感觉比较安稳,与军政当局关系甚稔。[38]

基于以上,笔者认为,卢永祥之倡导废督,固然有其政治性利用的一面,但同时亦与其一贯行为所体现出来的对党派政治、军人干政的不太赞成及对民主共和理想诉求有关。

三、时势与“诚意”:浙省废督的实行

卢永祥倡导废督裁兵之后不久,国内政治风云突变,七月十四日直皖战争爆发,十九日,皖系败,段祺瑞下令停战,自免官职。卢既倾向皖系,自与直系有隙。似乎出于军事防范的需要,废督之说被暂时搁置,其废督之倡议被人指为“空谈”。[39]

而国内其它军人却率先取得了“废督”的名声。一九二○年六月一日,唐继尧通电宣布云南废除督军一职、将全省军政划为三个卫戍区,以联军总司令名义保卫地方,收束部队。[40]与唐本属同一阵营之贵州督军刘显世亦紧随其后,于二十一日宣示部属废督。

[41]但唐、刘本非北洋系统,而其自主更在废督之前。况废督保留总司令,则为世人所诟病。一九二一年一月六日,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军政府发表宣言,亦将“联省制”和废督裁兵作为南北议和的两大先决条件。[42]

外省废督的实现增加了卢永祥的压力。作为应付,卢于一九二一年六月四日发表豪电,提出“先以省宪定自治之基础,继以国宪保统一之旧观”。[43]并表示一旦省宪告成,彼即废督为总司令。[44]但省宪虽然在三个月后完成,却因为遭多方反对而未能实施。卢氏废督之诺言亦因此而未予兑现。

浙江正式废除督军则是被国内政局的演化而推动。[45]一九二二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后,直系欲谋旧国会之恢复,而传闻总统徐世昌暗中极力阻挠。[46]一九二二年五月,孙传芳发出通电,认为“统一之归束,即当以恢复法统为快捷方式”,提出请黎元洪复位。

又电请南北两总统同时下野。齐燮元亦有电劝徐下野。冯玉祥、田中玉等人先后赞成。六月二日,徐下令辞职,出京赴津。吴佩孚则通电请黎元洪复职,恢复民国六年之国会,曹锟亦领衔率十省督军通电欢迎黎氏进京复职。

卢永祥则通电反对,认为民国六年七月后黎元洪之后之总统任期已由冯国璋代满,实无任可复。同日黎发长电,以“废督裁兵”为其复职之先决条件。[47]曹吴等人均覆电赞成,冯玉祥更有“废督裁兵,请自隗始”之表示。

[48]卢永祥既率先倡议废督,其和平会议之方案刚刚提出,[49]此时自然不愿为人所讥谤,遂决定践言废督。十三日他先致黎元洪一电,认为黎乃事实上之总统,而非法律上之总统,又针对黎之废督裁兵主张,表示:

至废督裁兵,永祥两年以前已首先倡议,以袍泽未尽觉悟,致愧等诸泡影。如天之福, 钧电所期,完全实现,国会正式恢复,元首依法产生,国民一致翊赞,大局因以解决,永祥自当解甲归田,借偿初愿。我思古人,心向往之久矣。[50]

15日上午,卢永祥召集全体省议员、杭县县议会、商会、教育会、农会、律师公会正副会长及各师长、厅长、处长、银行行长,地方绅商、报馆记者等200余人在陆军同袍社开茶话会,省长沈金鉴亦与会。卢谓,年来国事纠纷,病源为党派和督军制。

对于党派无权力制止,至于废督裁兵,夙所主张,既提倡于先,自应实践于后。督军一职,即于今日废除,以为各省倡。言毕,即将印信交沈金鉴,请暂为兼摄,地方秩序,请省长和各师长维持。沈及各师长皆不受,各公团领袖则以废督固应赞同,但善后却需妥为筹划,请卢暂时勿离浙。[51]卢表示首肯,(点击此处阅读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