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敏的歌 陈淑敏:歌剧舞台上的“洛阳牡丹”

2017-10-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曾被誉为豫剧的"悲剧之星",获得戏剧"梅花奖"后,毅然转行歌剧,又捧回了歌剧"梅花奖",成为我国唯一跨剧种双料"梅花奖"获得者,和彭丽媛.孙丽英并称总政歌剧团三大女高音--人物简介:陈淑敏,1963年生,现为总政歌剧团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1991年在洛阳豫剧二团工作期间,荣获第九届戏曲"梅花奖".1995年考入总政歌剧团,先后在歌剧<刘三姐>.<白毛女>.<党的女儿&g

曾被誉为豫剧的"悲剧之星",获得戏剧"梅花奖"后,毅然转行歌剧,又捧回了歌剧"梅花奖",成为我国唯一跨剧种双料"梅花奖"获得者,和彭丽媛、孙丽英并称总政歌剧团三大女高音--

人物简介:陈淑敏,1963年生,现为总政歌剧团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1991年在洛阳豫剧二团工作期间,荣获第九届戏曲"梅花奖"。1995年考入总政歌剧团,先后在歌剧《刘三姐》、《白毛女》、《党的女儿》、《芦花白·木棉红》中饰演女主角。

1998年以《白莲》获得第十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之后又陆续获得第十二届上海戏剧"白玉兰"奖、全军演员一等奖、第八届曹禺优秀演员奖,和彭丽媛、孙丽英并称总政歌剧团三大女高音。

端庄、大方、光彩照人,如果穿上古装,十足的一位公主,这是记者见到陈淑敏后的第一印象。听她的歌声,就像吃秋天清晨刚从树上摘回的红枣,脆、甜,余音绕梁,韵味无穷。

采访是在陈淑敏哥哥家里进行的,采访刚开始,她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电话是总政歌剧团打来的,催陈淑敏在15日之前赶回去,团里要“验收”她的《红霞》。

《红霞》讲的是国民党反动派为追击红军,要老百姓带路,眼见匪军在屠杀乡亲们,红霞谎称自己愿给匪军当向导,把敌人带进埋伏圈,而她自己则光荣牺牲的故事。

这是总政歌剧团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正在精心准备的 “万水千山情相连”晚会中的一个节目。晚会由杨洪基、王静等四位“大腕儿”分演四个篇幅,其中《红霞》篇幅最长。当时确定《红霞》演员的时候导演张口来了一句:“红霞这个角色非陈淑敏莫属,她来演再合适不过了。”

面对记者和她的铁杆“粉丝”们羡慕的目光,陈淑敏淡淡地说:“我比较幸运,导演这么相信我。”但是采访结束,听她讲完她的奋斗历程之后,记者深刻地理解到:光靠幸运在首都的歌剧舞台上是站不稳脚跟的。

刚成名,她却改了行

之前,陈淑敏从未想过要进群星荟萃的总政歌剧团。

毕竟,那时的她在河南、特别是在洛阳已经很有名气。童年在洛宁县度过的陈淑敏10岁就进入洛阳艺术学校学习,练就了一身的好本领。由于擅长塑造和刻画苦难中闪现人格光辉的艺术形象,她还被誉为豫剧的“悲剧之星”,由她主演的《秦雪梅》、《泪洒姑苏》等戏在洛阳城内很有名气。

在当时的洛阳市豫剧二团工作期间,她多次在河南省的一些戏曲大赛中获奖,并荣获“香玉杯”艺术奖和中国豫剧“十大名旦”金奖。1991年,她以戏曲《闯世界的恋人》荣获第九届戏曲“梅花奖”,之后又去了河南大学声乐系进修三年,主攻民乐。

这样的成绩和荣誉,是很多戏曲演员努力一辈子都没有得到的。但陈淑敏却在这个时候作出了另一项选择——转行进总政歌剧团!

如果说当年去河南大学进修是因为摘得“梅花奖”后评委鼓励她的话,那么决定进总政歌剧团,则是因为一次比赛中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深深影响了她。

陈淑敏清楚地记得,那是在河南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她参加了一次民歌大赛,获得了大赛第三名。比赛结束时,她不经意间听见大赛第七名获得者说了一句话:“陈淑敏唱歌,怎么那么大的戏味啊?”

她太追求完美了,容不得自己在别人眼里有半点儿的不是,但那时她已经唱了20多年的豫剧,怎么可能张口不带戏音儿?思前想后,她决定找个戏、歌结合的环境发展,那就要去歌剧团。

然而在当时,河南还没有这样的平台。事有凑巧,正在陈淑敏一筹莫展的时候,总政歌剧团招人的好消息传到了河南,陈淑敏听说后没有犹豫,背起行囊就去了北京。

进总政,她出人意料

然而那个时候,进总政歌剧团还是陈淑敏的一厢情愿。因为总政歌剧团招人,除了对专业水平要求得相当苛刻外,还有其他的门槛:28岁以下,未婚。而当时的陈淑敏已经32岁,孩子都6岁了。

但陈淑敏没有考虑这些,为了给自己争取一把,她豁出去了。令她惊喜的是,考场上陈淑敏刚一张口,评委便频频点头。一曲唱完,评委问:“多大了?结婚没?”“26岁了,没结婚。”陈淑敏谎说道。结果,评委笑笑说:“没有26岁吧,看起来也就二十三四岁!”

就这样,陈淑敏顺利通过了考试。

通过考试之后,陈淑敏的心情反倒沉重下来:如实说年龄的话,团里能留她吗?但如果不实说,调档案的时候年龄已超和已经婚姻的事实露馅儿了怎么办?为此,陈淑敏愁得心脏病犯了三次。最后,经过一番内心痛苦的挣扎,陈淑敏决定:主动坦白。

听完陈淑敏说明情况后,总政歌剧团团长半天没吭声,之后抽出一支烟点着,狠吸了一口,皱着眉头说了四个字:“比较难办!”

虽然看出了团长的不忍,陈淑敏的心还是凉了大半截:全国够格的报名者多得是,人家还能要我这不符合条件的吗?

要进总政歌剧团,须经过人事等各个部门的审批手续。团长想了一下,把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全部叫来,加上第一次考试的“大腕儿”评委,一共40多人坐在台下,让陈淑敏再考一次。

陈淑敏一看还有留下的希望,就把自己的十八般武艺全用上了。结果,在场的所有评委都被她的演技所折服,陈淑敏成了唯一一个拖家带口进总政歌剧团的人。

凭实力,她站稳脚跟

总政歌剧团群星荟萃,不乏杨洪基、孙丽英等名家,单歌剧“梅花奖”得主就有9位,就连配角演员也都是选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想在这“大腕儿”云集的地方站稳脚跟,谈何容易!

刚进总政歌剧团不久,由于表现出色,陈淑敏为自己争取到了《芦花白·木棉红》中主角芦花的B角戏。这部戏的大致内容是芦花为了全家老小,长期操劳过度,不幸染上了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但为了让丈夫在部队安心工作,她却屡向丈夫报一家老小平安。有一场戏是讲从部队传来了丈夫的好消息,芦花激动得站不起来,婆婆要写信让儿子回来,深明大义的芦花却死活不依。

为A角演员试戏的时候,配角演员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当导演说让陈淑敏走一遍戏时,这些配角演员都没把她放在眼里,以为陈淑敏一个来自河南的唱戏的,能有啥能耐,于是都嘻嘻哈哈,应付了事。

陈淑敏最容不得别人瞧不起自己!当年她刚进艺术学校时长得比较瘦,有的同学笑话她脸小,像脚后跟,不适合唱戏,陈淑敏立马把脸伸了上去:“你们谁的脚后跟有这么大!?”

这一次,陈淑敏又愤怒了,但她把这种愤怒转变为自信,转移到了表演上!“我也想他早回家,我也盼他早回家,几次次写信揉碎了纸啊,想他、念他、又怕拖累他……”陈淑敏唱得声泪俱下,而后一声哭喊“娘——”扑跪在地,接着又是一连串连哭带唱。

陈淑敏唱完起身时发现,周围静悄悄的,没了嘻嘻哈哈的玩闹声。她回头一看,身后的配角演员个个眼圈红红的,已被她的演技所感染……

这样,陈淑敏在总政歌剧团一炮打红,再没谁瞧不起这位来自河南洛阳的唱戏出身的歌剧演员,后来,她凭自己出色的表演还赢得了“盛开在首都歌剧舞台上的‘洛阳牡丹’”称号。

陈淑敏说,有一次上课快迟到了,一群女孩子往教室的方向狂奔,结果其中一个女孩看见了陈淑敏,忙对同伴说:“不急不急,角儿还在这儿呢!”虽然是玩笑话,但也说明在她们的心目中,陈淑敏已经有了一定的分量。

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情景,陈淑敏激动地说:“多亏在河南唱戏20多年积累的功底,要不,我也不会那么快就在总政歌剧团吃得开的。”

再捧杯,她“梅”开二度

在陈淑敏进入总政歌剧团的第三个年头,导演张继刚为拍摄音乐剧《白莲》,在北京挑选女演员。《白莲》中,苗族银落舞、瑶族铜鼓舞、壮族羽人舞、侗族梳头舞等民间舞蹈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剧情,使剧情、唱段、舞蹈浑然一体。但张继刚试了很多优秀演员,发现她们要么只会唱不会跳,要么只会跳不会唱,愣是没一个合适的。

那时候,陈淑敏刚在北京电视台做了一期节目,表演的是集唱、跳、演于一体的《红腰带》。节目导演对陈淑敏非常满意,就把她推荐给了张继刚。陈淑敏把自己演的《白毛女》的碟片拿给张继刚,看了不到一半,张导拍案叫道:“不用看了!就是她了!”而后不无惋惜地说:“这么好的演员,怎么歌舞团没发现,却被歌剧团给挖走了。”

拍摄《白莲》的那一个星期,陈淑敏正在演《玉鸟兵站》,无法脱身,张继刚就把跟陈淑敏对戏的两位男演员从广西叫到了北京。就这样,陈淑敏白天演《玉鸟兵站》,晚上拍《白莲》。有一次在拍摄过程中,陈淑敏的眼角被道具戳破,血流不止,差一点就戳到眼球了,被拉到医院缝了好几针,至今眼角还留有伤痕。

歌剧演员连歌带舞,一半是体力活儿。一个星期过去,陈淑敏的身体快虚脱了,她说那几乎是她接过的最累的一部戏。“但是,我的能力在这部戏里发挥得淋漓尽致,很过瘾!”

天道酬勤,陈淑敏因《白莲》而“梅开二度”,捧回了第十七届戏剧“梅花奖”,从而成为我国唯一一位跨剧种双料梅花奖获得者。

话心愿,搞个人专场

近几年,陈淑敏接替彭丽媛,在歌剧《党的女儿》中饰演田玉梅。一经演出,从专家到观众无不叫好。该剧在河南演出期间,陈淑敏的一位在内蒙古工作的“粉丝”跑来连看了四场。提起陈淑敏,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副会长荆桦老师连声称好:“这闺女中!不光《党的女儿》演得好,每部歌剧她从唱到演基本上都没啥毛病,不管演啥,都能让你感觉眼前一亮。”

2005年,总政歌剧团复排《野火春风斗古城》。当时选拔演员的时候,团里很多“大腕儿”都参加了,评委是王晓棠、马玉涛等名家以及该剧原作者李英儒的女儿李小龙。经过层层筛选,陈淑敏脱颖而出,以总分第一的成绩笑到了最后,饰演剧中性格迥异的金环、银环姊妹俩。

在同一个剧中饰演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角色,难度非同寻常,这对陈淑敏是一个挑战。有的时候换场,“金环”刚下去,“银环”就得上台,这中间换道具的当儿,陈淑敏不住提醒自己:我现在是金环,或者我现在是银环。每一场戏下来,陈淑敏都忙得脚不沾地,但她说:这样演戏,过瘾,刺激!

现在,陈淑敏正在北京大学艺术系读研究生,今年10月就要毕业。她告诉记者,她一直有个打算,就是把她过去演过的角色,包括豫剧作个总结,举办一个个人专场,这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陈淑敏说,在洛阳的20多年使她积累了丰厚的戏曲功底,歌剧团讲究能歌、善舞、会演,回头想想,不管哪场演出,她都受益于这些戏曲功底。陈淑敏说,如果有可能的话,她会带着这个个人专场回到洛阳,向家乡的父老乡亲作一个汇报演出。

在此,衷心祝愿这朵绚丽的“洛阳牡丹”带着她的芬芳,在首都的歌剧舞台上绽放得更加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