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叶永青 《罗博报告》百期封面艺术展——《罗博报告》X 艺术家叶永青 2009年11月刊

2018-02-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叶永青应邀为<罗博报告>创作的封面画作"家在心中"便是对"家"字的细密图解.在英文中,"Home" 和"Family" 及"House"是截

叶永青应邀为《罗博报告》创作的封面画作"家在心中"便是对"家"字的细密图解。

在英文中,"Home" 和"Family" 及"House"是截然不同的概念,但中国人只用一个"家"字来概括这一切。"屋顶下有生命,就是家,再延伸一点,有院子有植物,就是家庭、家园。中国字的这个家,很现实,就是一个生活之家。

"这是叶永青对作为文字的"家"的解释。 但在他看来,每个人的心中,又都会不断地塑造着家的概念和想法,"真正的梦幻之家,只存在于心中,每个被造出来的现实的家,不管多美,都会有缺憾。

家说起来很亲切,但其实很要遥远,这种遥远不可企及、不能抵达。" 在叶永青为应邀为《罗博报告》"梦幻家园"主题创作的封面画作"家在心中",便是对"家"字的细密图解:一座小小的草棚下,几幅被规整于格子中的意象化涂鸦共同构建了概念上的"家","不同的格子代表不同的时空,像是一些关于家的记忆、想象还有感受的碎片。

"叶永青说道。这碎片包括双脚修长、代表孤独的鸟;有来自远方的信;温暖的鸟巢;迷失了方向的箭头;监狱般的鸟笼;面孔严厉的"X"符号……当然,少不了一头大肥猪──这些其实是整个画作的上半部分。

画的下半部分是一副水墨册页: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垂钓老者,闲雅淡定,云在青山月在天。

"远方的茅庐,代表着梦想中的家。"叶永青说,圆形画作的上面用淡墨写着:家在心中。水墨册页是他"对家的最终幻想","我一直特别喜欢的,其实就是杜甫草堂那样的茅屋,简朴至极,却满足了我对家的所有想象,"叶永青有些怅然,因为今天这茅屋已经变得"无法企及",因为现代人"再也不会像住在草堂的杜甫一样在精神上、生活那么有方向感。

" 可以说,叶永青与世界相处的方式是极为中国化,不故意、不强求,还有点儿童式的天真,这些要素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反映在他的作品里。

这幅画画在一条窄窄的、但质感绝佳的东巴纸上,"偶尔翻出来的,觉得很适合,"叶永青解释道,在他的家乡云南,当地人用这种纸录诗,抄写东巴经文。叶永青在很早以前就喜欢上了这种材料,"它便于携带,以前有很长时间,我过着候鸟般的迁徙生活,东一个家,西一个家,所以我的作画方式乃至作画工具都很‘业余’——都是小孩子用的一些水彩笔、小钢笔。

"而现在,在叶永青北京的家中,长条的木质大餐桌上放着新鲜水果,墙上挂着艺术家朋友们的书画,窗外北京秋天的天很蓝,窗边的挂轴上写"问君能何尔,心远地自偏"。 在叶永青卧室墙上的一幅油画中,一个怅惘的小镇青年正在画中凝视远方,他的脚下断壁颓垣,牡丹花在砖缝中开放。

他说,画中的情绪特别吻合他年轻时的心境,"那个时候,我每天听着火车鸣笛,向往着离开家乡。"在叶永青20 岁那年,他真的离开了家乡昆明,赴四川美院求学,只是他完全没有想到,这一走就是万水千山。

大学毕业后,叶永青一心想去西双版纳做中国的高更,却被留校当了老师,在重庆这个工业城市留下了有关钢筋水泥噩梦的一大堆画作。而后,他辗转北京、昆明、大理,爱上了可以"在冬天穿T 恤喝茶晒太阳,不用生炉子,气死北方艺术家"的气候,于是在那里开设了中国第一家青年旅社MCA。

随后,作为第一批走出国门的艺术家,他游历海外,在伦敦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在德国拜访国宝级画家巴塞利兹,并为其改造成中东风情的旧房子惊叹不已——"像一个奇迹,一个梦想,一个不可能的存在!

" ?弗洛伊德说:"当你回乡时,乡愁已不再。"叶永青则在《被分享的家园》中写道:"那昨天仍是存在的,它深存于我们的感觉和内心对于‘家园’和‘居住地’的欲求中。

"1998 年,叶永青回到昆明定居。但当他真正回去以后,内心却"充满恐惧",离开了20 多年,他已"不能再像旧时那样安静地生活",他发现自己"始终在用从外面获得的生活经验和想法来参照当下的生活"。

于是,英国的"十月画廊"和巴塞利兹的房子给了他启示——找一所旧房子改造成画室的想法渐渐成型。

"无论造什么样的房子,其实都是在完成内心对未来生活的想象和安排。"叶永青说,在改造的过程中,以前关于家,关于居所的种种想象和经验一点点浮现出来,并最终于变成"一种生活中不可思议的奇迹和冒险",叶永青知道,这就是他想要的。

他收下一所上世纪30 年代的欧式旧别墅,又在旁边建了一个新建筑,由走廊兼画廊连接新与旧──整个建筑包括画廊、茶室、工作室、住所,这个名为"上河会馆"的建筑是他在昆明的"客厅",也是中国第一家艺术会馆。

"这个过程就是我回去的一种方式。这个家融汇了我前半生的见闻,它也足以抵挡和反抗原本被安排好的、对一切熟视无睹的生活,"落成后的上河会馆带给叶永青无比的喜悦,"像是走完了一条回家的路,建一处家园,与不同的人分享它的美好,你就能在一草一木中找到幸福,找到这种幸福,就找到了归宿。

" 2004 年,叶永青的女儿考到中央美院,于是,一直以女儿为生活轴心的他关了上河会馆,来到北京安家,并从会馆老板,重新回归到了艺术家的身份。

如今已届知天命之年的叶永青,在"看到一片山,一片水的时候,仍然会冲动,会有无数的关于做一个新家的梦想",但家之于他,却从没有财产的概念,他非常喜欢老子的那句"为而不有",觉得"特别了不起","你可以去实现想法,去体验、去感受,但不一定要拥有,这样反倒没有负担。

所以,我对家,即渴望又保持警惕,"叶永青笑道,"所以家在心中。

我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 是的,从杜甫草堂到本期"梦幻之家"中的奇迹般的沙漠宅邸,从已经消失的房子到不断延续的狂想,家一直在我们心中,它是我们体内无从回避的、最私密的喜悦和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