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弦诗选 胡弦诗歌精选集《沙漏》获花地文学榜年度诗歌奖

2017-07-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著名作家刘斯奋(左)为胡弦颁发奖杯.证书 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摄胡弦,1966年生,江苏铜山人,现居南京.著有诗集<阵雨><寻墨记><沙漏>.散文集<菜蔬小语><永远无法返乡的人>等.曾获诗刊社"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称号.闻一多诗歌奖.徐志摩诗歌奖.<诗刊><十月>等刊物年度诗歌奖.<作品>年度长诗金奖.中国诗歌排行榜2014-2015年度诗歌奖.腾讯书院文学奖等.致敬词"比起完整

著名作家刘斯奋(左)为胡弦颁发奖杯、证书 羊城晚报记者 周巍 摄

胡弦,1966年生,江苏铜山人,现居南京。著有诗集《阵雨》《寻墨记》《沙漏》、散文集《菜蔬小语》《永远无法返乡的人》等。曾获诗刊社“新世纪十佳青年诗人”称号、闻一多诗歌奖、徐志摩诗歌奖、《诗刊》《十月》等刊物年度诗歌奖、《作品》年度长诗金奖、中国诗歌排行榜2014-2015年度诗歌奖、腾讯书院文学奖等。

致敬词

“比起完整的东西来,我更相信碎片。”胡弦所表述的,并非针对这个充斥信息碎片的时代,相反,他从游历和深思中反复出发,以舒缓从容的诗句,一一敲响着“所有事物的门”。身为六零后,直到九十年代方步入诗坛,胡弦的“诗龄”并不长,但他的“诗谱”开阔而精深。

《沙漏》是胡弦的诗歌精选集,以“葱茏”、“寻墨记”、“春风斩”三辑展现日常生活、历史文化、游历经验之作。他的诗强调感受力,也注重修辞。他气定神闲地相信“诗歌自明”,“只有失去在创造自由”:一手在现实中发现真正的诗意,而不是炫耀辞藻、意象;一手又超越现实而追求高蹈境界,展现出美学的多样性。

获奖感言:《林中漫步,或沙漏的涵义》

请允许我先朗诵一首新写的小诗《鸟鸣》:

“被鸟鸣叫醒。/躺在林边的小屋里,/我像一枚鸟蛋。//终此一生,我可能都不知道那是些什么鸟。/我没有研究它们的欲望。/鸟鸣,像某个工作的入门,而我/还有另外的活儿要干。//不急着起床,我且听一听鸟鸣,/落叶后的树林里,枯枝、山岩、干透的苔藓/都正听得入神。

/想来,如此悠闲、专注的一天,/只能是冬天。//林子幽深。除了鸟鸣,一切都静静的。/像一枚鸟蛋,我离自己的/声音还远。/但我已提前学会了谛听,知道了一些/即便开口,/你也永远无法说出的内容。”

这首诗是前几天林中散步偶得。我发现,树林中也没有绝对的平等,那些高龄的树木,总会在我们的仰望中获得某种名望。树木的位置感最强,它们被固定在那里,这个隐喻,足以使一座树林超出植物界的范畴。一片短寿的苔藓和一棵千年老树,对树林的认识,无疑会大相径庭。

在林中漫步,你总能发现,有些树会比另一些树更加不幸。在那里我重新想到了诗人和他的作品,应该怎样存在于一个时代中?而认识一个时代,无疑要有更长的时间背景,否则,我们得到的现实,可能恰恰是非现实的。

在树林中,风并不能调解树木间的紧张关系,所以,生活有种严厉的幽默,类似写作者的孤独。树林看上去平淡无奇,但诗人已是一个亲密的知情者,并知道了什么样的写作是盲目和无效的。是的,即便你写下了整个树林,可能仍没有一棵树愿意真正出现在你的诗行中。诗,只能在精神领域深处寻求那异样的东西。当诗人直面其所处的时代和精神,挖掘并整理它们,他会意识到,这事儿必须自己做,而不是交给其他人来处理。

因此,沙漏的意思是,我们渴望留存的,可能是首先要被漏掉的。它像细沙一样通过时间的窄门,漏到了另一个地方,仿佛那里是时间之外的某个地方,它停在那里,等候重返时间,等候重新对生活进行更有价值的介入。这也构成了诗歌存在的理由之一。当然,并非所有的细沙都有重新起身的机会。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评委,感谢羊城晚报的朋友们授予我这个荣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