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辉炸桥 刘文辉为什么没有炸泸定桥

2017-10-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飞夺泸定桥两悬疑被披露 泸定铁索桥是著名的川藏交通要道和军事要津,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距离安顺场160公里,横跨于大渡河. 绝地逢生--从强渡大渡河到飞夺泸定桥  (2006-09-20)  英雄传奇 :飞夺泸定桥22  (2006-09-05)  大渡桥横铁索寒--写在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71周年之际 图  (2006-08-30)  纪念长征 大渡桥横铁索寒--写在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71周年之际(图)  (2006-08-27)  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并非

飞夺泸定桥两悬疑被披露 泸定铁索桥是著名的川藏交通要道和军事要津,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距离安顺场160公里,横跨于大渡河。 绝地逢生——从强渡大渡河到飞夺泸定桥  (2006-09-20)  英雄传奇 :飞夺泸定桥22  (2006-09-05)  大渡桥横铁索寒——写在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71周年之际 图  (2006-08-30)  纪念长征 大渡桥横铁索寒——写在红军长征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71周年之际(图)  (2006-08-27)  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并非完全爬锁链过河(图)  (2006-08-16)  历史回忆 老红军陈绍清回忆飞夺泸定桥的惊险一幕——要桥不要命  (2006-07-06)  飞夺泸定桥史实的个人补充  (2005-11-03)  长征途中等闹剧~泸定桥  (2007-03-12)  长征时国民党军为何没有炸泸定桥?  (2006-10-30)  泸定桥寻英:创造奇迹的22(图)  (2006-10-15)  新华社记者重访长征路:泸定桥至今令观者胆寒(图)  (2006-09-25)  重访长征 新华社记者重访长征路:泸定桥至今令观者胆寒 图  (2006-09-24)  红色记忆 重温红军当年征战事 泸定桥:胜利的桥 康庄的道  (2006-09-11) 泸定桥始建于康熙44年,竣工于康熙45年(1706年)大渡河还有一个别称叫做"泸水",因此康熙亲笔御书"泸定桥"三字,以昭示自己恩泽被及藏边桥长100.

67米,宽3米,共13根铁链固定其中,9根作桥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还有12164个铁环相扣桥下大渡河水奔腾咆哮,滔滔不息 7月的泸定县城热浪逼人,可泸定桥上却是人来人往,一辆辆远道而来的旅行车停满了周围的停车场不断有人身着红军服装站到桥上,摆出一个神勇无比的POSE,引出一阵欢笑桥边的马路边是一溜卖水果的小摊和各种小吃的小店河水湍急奔涌,水浪拍打着岸边,发出巨大的声响,这儿怎么也感觉不到硝烟的气息 我们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介绍下,找到了67岁的泸定县***常委会原主任王老长期从事宣传、文化和文物管理工作他告诉我们:"1985年是'飞夺泸定桥'胜利50周年纪念,我受县里委派,到北京邀请老将军回来参加庆典1月9日那天,杨将军在自己家里亲切招待了我们,他不但欣然答应了重返泸定桥,而且为我讲述了许多非常精彩的故事,其中有些故事连党史和他的回忆录里都没有提到呢!

"他把握他记录的将军口中"飞夺泸定桥"故事交给了我们  "1935年5月27日拂晓,以王开湘为团长、为政委的红四团接受中革军委的命令,开始向泸定桥疾进他们的任务是必须在30日前夺取泸定桥当天他们行军80华里,而且中途两次与敌人发生战斗,打退了阻拦的敌人  第二天早上5点左右,部队又接到军委的新命令,要求他们在29日前夺取泸定桥,这比原来的命令又提前了一天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在24小时之内赶到240华里外的泸定桥!

当时开会动员是开不及了,于是部队边行军边宣传动员为了给战士们鼓劲,把自己的马让给了伤员,自己拄着拐棍和战士们一起行军,边行军边和战士们说:'同志们,我们来比赛呀,看看谁先达到泸定桥!

' 王老清楚地记得将军对那个昼夜的回忆:"傍晚的时候天突然下起倾盆大雨,路又窄又滑,到了晚上更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大家忙着赶路,连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没有,饿了抓一把生米或冷饭团往嘴里塞,渴了喝点雨水走了一会,我们突然发现对岸亮起了火把,也在向泸定桥方向跑我们知道那是敌人在往泸定桥增援我急中生智,命令部队也打起火把,并告诉各连队,如果对岸问我们是哪个部队的,我们就说是某团某营的因为我们在头一天的战斗中刚刚缴获了敌人的番号和联络信号后来敌人果然被我们骗了,放松了警惕过了一阵,敌人停下宿营了,而我们继续赶路  29日清晨,红四团终于到达并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但是敌人早已在对岸的碉堡里部署了防守,并把铺在桥面的木板已被拆掉了三分之二,13根光溜溜的铁索悬在空中,让人不寒而栗对岸的敌人在碉堡里耀武扬威地说:'你们飞过来呀,飞过来我们就给你们缴枪!

'我们的红军战士也不示弱,在这边回答说:'我们不要你的枪,要你的桥! 红四团立即召开会议部署战斗,决定由廖大珠担任连长的红二连的22名战士担任突击队,三连负责跟进铺桥板冲锋是下午4点正式开始的团长和我在桥头指挥,全团的司号员集中起来吹起冲锋号;所有的武器一齐向对岸开火,军号声、枪炮声、喊杀声震撼山谷22名突击英雄手持冲锋枪或短枪,背挂马刀,腰缠12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攀着桥栏,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去……此时,三连的战士们就跟在22名的身后,边铺桥边冲锋当突击队就要冲到对面桥头时,对面的桥头突然起火了守军企图用火烧掉桥头的亭子和没来得及拆掉的桥板,阻止红军们的前进但是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们冲锋的步伐,他们穿过火海,与守军展开了肉搏黄昏时分,红军占领了泸定城,控制了泸定桥但是,22名只剩下了18名  说他曾向杨老将军提过一个问题:如果22名战士都牺牲了,过不去,怎么办?杨老将军当时听了,腾地一下从座位上站起来,说:"那我就再派22个人过来,桥我们是一定要拿下来的!

" 转 在6月2日召开的表彰大会上,飞夺泸定桥的们得到了红军战士所能得到的最高奖赏-一套列宁服、一本笔记本、一支钢笔、一个搪瓷碗、一个搪瓷盘和一双筷子,红四团则得到了一面锦旗"我也得了这个奖励!

"自豪地对说  王老带着我们来到了在泸定县"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奇特的"雕塑"群:22根方柱子,其中一个柱子雕刻着头像和名字,另外4根刻了名字但没有头像,其余的则只是光秃秃的王老告诉我们:"这22根柱子代表着当年飞夺泸定桥的22位突击队由于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这22位的名字和资料都没有保存下来,其中的绝大部分人的名字和资料至今无法找到,泸定人民便用这种方式来纪念他们其中那个刻了头像和名字的名叫刘梓华,当时是红二连四班副班长  1975年,我受县里委派到江西调查,偶然在一个纪念馆里发现了这个名字,其简介里提到他曾是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之一至于更多的情况,当地人也不知道最后他们几经周折才确认了刘梓华的身份另外4位有姓名的分别是:红二连连长廖大珠,政治指导员王海云,支部***李友林和三连支部***李金山我们至今还在努力寻找这些,希望有一天能让他们在这22根柱子上团聚"  "飞夺泸定桥"两悬疑 转自 那段悲壮的历史早已尘埃落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悬疑"原县***主任王老对那段历史颇有研究,而且采访过众多那段历史的重要亲历者他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为我们揭开了这些谜团他同时告诉我们,其中一些事情至今没有公之于世转 悬疑一: "飞夺泸定桥"的到底是22、23还是24名? 很多人都知道,当年作为"突击队员",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飞夺泸定桥的共22名,但是在一些资料有另外一中说法,认为应该是23名那么到底哪一说法是准确的?23的说法又从何而来呢? 说:他曾就此专门请教过老将军,告诉他:"这个说法是这样出现的:在攻打泸定桥的过程中,战斗非常激烈,形势也万分紧张在紧要关头,我为了鼓舞士气,就在桥头喊道-们,我就是第23名!

" 转 "其实还有第三种说法,说是24名,那么第24名就是团长王开湘了"认为,说22名、23名甚至24名都是有来由的,不过真正的突击队员还是22名 转自81.

chi 悬疑二: 当年 转自 国民党守军为什么没有将泸定桥炸掉?对于泸定桥,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国民党守军为什么不把泸定桥炸掉呢?是否是在红军利用蒋介石与地方军阀的矛盾,和军阀达成了某种"默契"呢? 转 说:红军与敌人达成"默契"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他分析说,当时的形势决定了红军与守桥的川军没有接触的可能性,也就不可能达成所谓的"默契"另外,川军刘文辉不可能与红军达成"默契",他当时也认为红军已进入"死地",他也想建立和清将骆秉章一样的"功勋"呢  那么川军为什么不把桥炸掉呢?说,当时将介石是命令刘文辉炸桥的,但刘文辉没有炸通过分析各种史料,刘文辉之所以没有炸桥可能是出于三种考虑:一是从军事上说,他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那就是万一挡不住红军,自己撤退时需要;二是因为泸定桥是连接川藏的唯一通道,是当地汉藏民族交流的唯一桥梁纽带,而他毕竟是当时四川的"省***",如果把桥炸了会激起民愤,这对他的"领导地位"是不利的;三是如果炸了桥,过后还是要花钱重修的,这样代价太大了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他小看了红军的能力,根本没有想到红军能过来为了应付蒋介石,他提出了另一替代办法:如守不住就用煤油烧桥事后,蒋介石气得捶胸顿足,把刘文辉好一顿臭骂,并给他记了一个大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