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民国样子货

2017-11-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看北京人艺话剧<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民国风终于吹进了主流戏剧的舞台上.这股时髦的软风,近些年一直盘旋在城市生活方式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谈论民国爱情诗篇的人,身穿民国服装或具有其元素的著名人士们,以及一套套推陈出新的民国挂历,民国杂志,民国文人画笔记本,民国老课本--.在北京初夏的夜晚,散步到老城区看一场民国喜剧,是多么时尚并惬意的事情啊,特别是"民国"和"喜剧",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受欢迎的两个关键词.然而,当我们坐在人艺小剧场的观众席时,那种"

——看北京人艺话剧《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

民国风终于吹进了主流戏剧的舞台上。

这股时髦的软风,近些年一直盘旋在城市生活方式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谈论民国爱情诗篇的人,身穿民国服装或具有其元素的著名人士们,以及一套套推陈出新的民国挂历,民国杂志,民国文人画笔记本,民国老课本……。在北京初夏的夜晚,散步到老城区看一场民国喜剧,是多么时尚并惬意的事情啊,特别是“民国”和“喜剧”,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受欢迎的两个关键词。

然而,当我们坐在人艺小剧场的观众席时,那种“我为什么要看别人家客厅那点事儿”的感觉扑面而来。丁西林先生这三则喜剧,精巧,细腻,有意料之外的幽默节奏,却始终抵不过舞台上弥漫的平淡感。

    如果仅从演出角度看,人艺这台演出其实是一场制作优秀的表演。

    导演在尊重丁西林先生原作的基础上,非常细腻地塑造了剧中人物。比如《一只马蜂》中母亲的造型,通常反串演员容易在喜剧中出现夸张讨好的表演。但是这位反串演员表演得当,举手投足充分依据了人物心理。

在喜剧节奏上,导演也设计得非常干净。比如《酒后》中,妻子的那心慌,犹豫,渴望突破的内心节奏,被演员处理得非常好,平静的语调与不乱的调度中,托出了令人意外的一个愿望,让观众惊讶之余,也立刻被她带入到了她的内心轨迹上去。

第三个戏《瞎了一只眼》,出现了一些喜剧性的动作设计,观众也是在这出戏里笑得最多的。不过,这些略有夸张的动作设计,并不突兀,在情理之中。导演在引发观众笑声的把握上,是非常有节制的,可以看到他和全体演员把重点放在了人物内心节奏的揣摩上,所以台上的演员呈现了可信的角色表达。

正是因为这样老老实实的人物表现,丁西林剧作中那种迂回在词语中,逐渐渗漏出的幽默感,才会被观众完整地接受到。

    说到表演,我是有些惊喜的,甚至不相信他们是北京人艺的青年演员。我想是因为近些年看过太多文不对题的表演了,看过太多花招式或煽情的表演式表演了,所以看到眼前这些节奏准确,立足于人物内心逻辑的演员,不由得眼前一亮。

站在戏剧文学的基础上,读懂剧本中的意味,从中塑造出生动可信的人物,今天这个话剧做到了。这本是戏剧人的基本功,然而在今天北京小剧场的舞台上,却成了奢侈的期待。

这台《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用很大的力,做出了如白水一样平淡的演出,问题到底出在了哪里?

专家们是好评如潮的,他们纷纷称这是一台高级喜剧,我并不同意这样的说法。

丁西林先生的喜剧表现手法确实与众不同,他把人内心的潜意识当成日常来表达,所以我认为他不是在描写“喜”,而是在描写“真”。他发现了人类情感中,看似荒唐的,却真实的感受,并找到了这种“真”与现实的冲突和错位。

于是他的喜剧,便形成一种了埋藏于词语之间的莞尔,他求的不是笑,而是观众嘴角的会心。从戏剧写作的角度来说,我倒是认为现在的戏剧工作者们都应该学**一下他的技巧,而不是用“高级”二字去抨击现在充斥舞台的爆笑喜剧。

因为这些所谓“低级”的喜剧,恰恰是时代的产物!爆笑喜剧以及闹剧式的方式能如此大量地被接受,甚至被主流舞台复制,是因为创作者们并没有把心思放在创作上,没有人在研究当代人的客厅,当代人的荒唐与真情,大家都在一致努力地**大多数,把心思放在了票房盈利上。不能责怪观众对于爆笑喜剧的趋之若鹜,至少在当代社会的巨大压力下,他们可以从先挂的段子里得到放松。重要的是,观众的选择余地非常之少!

丁西林先生所描写的,是他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病”,而我们今天的创作者们,用民国时代的“高级”,来贬低今天舞台上的“低级”,这样做,显示不出你们有多高级,只能显示出你们创作上的无能。

再说回到当下时髦的民国风,很多人喜欢民国,大概是喜欢民国的品质,民国生活方式的腔调。这无可厚非,我自己也会去买精致的民国绘本送给朋友。民国没问题,问题在于,我们并非生活在民国,鼓吹民国风气的盛行,是对我们当今时代的逃避!

在我们这个危机与伤痕深重的时代里,民国风只是一个做工讲究的样子货,它粉饰不了让我们失望的,粗鄙的生活,它化解不了现实中的迷茫。所以,当你们精心炮制出一台民国时代的客厅喜剧时,那种坐拥“高级”二字,假装互相欣赏,却互不相懂的平淡甚至困倦就会笼罩心头。

我看到戏单海报上有老树画画的插画,我更想说的是,老树画画之所以在微博上迅速走红,是因为他的画全部来自他从这个社会中得来的感悟,他把自己被挤压,被苦闷,被不解的种种心理,画作了一幅幅小品,充满了与当代人内心吻合的共鸣。

即便是要做一个赏心悦目的作品,也应该像老树画画一样,并非仅仅停留在形式的精致上。人艺的戏剧工作者们,你们对这个社会的个人感悟是什么呢?反正我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你们利用自己的精湛的专业,老老实实地解析了丁西林先生的剧本,展现了丁西林先生以及他那个时代的价值观。

    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有太多笑声了!并不需要再多一位复制民国优雅的公知,或是多一抹丁西林式的会心一笑。我们真正缺少的,是丁西林式的作者,可以将自己对于时代的感知自由地描述出来,无论是幽默的,还是尖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