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宁坤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译文修辞分析

2017-09-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译文;修辞分析 一.前言<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以"迷惘的一代"而著称的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所著,这篇小说的问世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掀起了一阵阅读狂潮,而该篇小说也奠定了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美国史文学界的崇高地位,评论界对于这篇小说赞叹不已[1].二.<了不起的盖茨比>发展历程综述菲茨杰拉德以他独特的菲氏手法描绘了一个奢靡的美国现实社会,而这样的描写在早期是不为中国大众所能接受的.然而,中国读者对他和他的小说彻底改观则是到

关键词:了不起的盖茨比》;译文;修辞分析

 一、前言《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以“迷惘的一代”而著称的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所著,这篇小说的问世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掀起了一阵阅读狂潮,而该篇小说也奠定了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美国史文学界的崇高地位,评论界对于这篇小说赞叹不已[1]。

二、《了不起的盖茨比》发展历程综述菲茨杰拉德以他独特的菲氏手法描绘了一个奢靡的美国现实社会,而这样的描写在早期是不为中国大众所能接受的。然而,中国读者对他和他的小说彻底改观则是到80年代,不少学者充分另辟蹊径对他的思想和艺术手法进行全新的改观和讨论,这也才逐渐扭转了我国学术界对菲茨杰拉德的错误认识,对他的作品从接受到喜欢。

(一)有关“美国梦”破灭的主旨“美国梦”的破灭是译文译者以及评论界对于《了不起的盖茨比》主题思想的高度总结和概述[2]。

认为该小说通过对盖茨比的悲剧的描写再现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迷惘的一代"的美国梦的必然破灭。(二)小说使用的艺术手法探究    小说运用一种象征意义从侧面烘托当时的美国背景和社会现状。

“绿灯”象征着盖茨比一直以来的梦想和追求的目标,而最后的“灰烬山谷”则是盖茨比眼中纸醉金迷,精神荒芜的社会环境[3]。

(三)叙事方式方面的探索这篇小说叙事独到。文章看似是以尼克的故事为小说的主线,盖茨比为配角,尼克只是当时的社会背景,一个缩影,而文章从侧面烘托出了盖茨比的故事,这才是小说的主题。

。三、本文的修辞研究方法分析虽然《了不起的盖茨比》译文在国内广泛传播,但对于译文修辞手法、象征意义、译文词语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意在从译文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归纳,并提出浅显的译文见解旨在探索更佳的途径解读译文。

(一)译文中译名挑选和翻译的探讨首先,小说的译名各有不同,如《了不起的盖茨比》(巫宁坤译,1983)、《灯绿梦渺》(周敦仁译,1982),而被大众接受的则是《了不起的盖茨比》,《灯绿梦渺》作为又一译名,因为它诗意的表达了文章的主题:绿灯代表了盖茨比毕生追求的梦想,梦渺则是希望破灭,不过局限性大,读者很难领悟。

因此,译名不仅需要符合主题还需要浅显易懂。(二)译文词语的选择和区别     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和译者思想的接受程度不同,中国文字一义多词,所翻译的词语就会有差别。

例如:Everybody think so—the most anvanced people .

And I know.在巫宁坤译本中的意思为:人人都认为这样,那些最先进的人,而我知道。但在另外一个译本中则是:所有人都这么想的,老人也不例外,这些我全部了解。

advanced,它可以翻译成“先进的”,也可翻译成“年老的”,而明显“先进的”过于突兀,而“年老的”更为贴切。因此,为了能够更好的达到原著的效果,需要仔细揣摩著者的真正意思才能准确翻译。(三)长句的修辞对比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全文中长句较多。

例如:The abnormal mind is quick to detect and attach itself to this quality,When it appears in a normal person,and so it came about that in college I was unjustly accused of being a politician ,because I was privy to the secret griefs of wild ,unknown men.

巫宁坤译本中意思为:这个特点在正常的人身上出现的时候,心里不正常的人很快就会察觉并且抓住不放。

由于这个原因,我上大学的时候就被不公平的指责为小政客,因为我知道一些放荡的、不为人知的伤心事。巫宁坤偏向了直译,长句正是菲氏写法的特点,通篇流畅,表达能力极强,因此,翻译的时候需要译者巧妙的推敲著者的心思。

翻译时力求层次清晰,在翻译过程中既要保持文章的风格特点,更要拥有高超的英文转换技巧,力求达到作者的思想高度。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修辞手法的分析,从多个方面简单探讨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译本风格,译者的译文风格关系到读者和学者对小说的研究,因此,为了让译文向更开阔的领域推广,译者尊重原著的风格,理解著者的行文风格和修辞手法,寻求突破,以便读者更能接受。

参考文献[1]余汉英.试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之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2):85-87.[2]高慧.《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J].电影文学,2011(08):103-104.[3]吴旭凌,陈巧巧.《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色彩象征[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0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