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斌农历的读后感 张陵:《农历》的几点读感

2017-10-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郭文斌的<农历>是一部思想主题厚重.文化内涵丰富的乡土小说,整个故事就是讲述两个孩子五月六月在农历各个节气中的经历,实际上是讲孩了们如何在各个节气的民俗生活的养育中成长成人,如何从父辈那里承接一种传统文化,在具体实行细节中滋长出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生活观以及自己的思想文化品质与性格.如元宵大人们如何做灯盏,清明如何祭祀,端午有什么风俗,中秋又会怎么过.孩子们就是在一年那些不厌其烦的节气民俗规矩细节里认识了农家的生活,知道了做人的准则,强化了文化敬畏意识.培育了一种源于乡土的农家特有的个性

一,郭文斌的《农历》是一部思想主题厚重、文化内涵丰富的乡土小说,整个故事就是讲述两个孩子五月六月在农历各个节气中的经历,实际上是讲孩了们如何在各个节气的民俗生活的养育中成长成人,如何从父辈那里承接一种传统文化,在具体实行细节中滋长出自己的价值观、道德观、生活观以及自己的思想文化品质与性格。

如元宵大人们如何做灯盏,清明如何祭祀,端午有什么风俗,中秋又会怎么过。孩子们就是在一年那些不厌其烦的节气民俗规矩细节里认识了农家的生活,知道了做人的准则,强化了文化敬畏意识、培育了一种源于乡土的农家特有的个性。

很有意思的是,小说对农村社火有着细致而生动的描写,并突出表现了其独有的文化价值以及对孩子们精神心灵的教育营养功能。这些民俗的文化精神会集中在社火形式中得以弘扬和艺术表达,其文化的传承作用以及对一个人精神心理的深远影响力是难以估计的。我们注意到,小说的两个少年主人公五月特别是六月对社戏那种天然的热爱和投入,正是一代人接受文化传统并使之弘扬的天生品质。

由此,我们会更丰富地体味小说主题的意味和意蕴__民俗文化对于乡土来说,是精神之魂,是智慧的源泉,也是乡土的福址。小说最后在社火表演的高潮中说:“回首再把人间望,福在大地己生根”,这两句民谣式的箴言点亮了作品的思想之火。

二,我曾经比较集中地思考过乡土民俗问题,对那种近似于迷信的顽强不息的民俗文化过程越来越有一种认识和敬畏。现在读《农历》,一方面有找到知音的感觉,一方面必须承认小说所表现的民俗本质内涵,比我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小说对那些各个节气民俗文化表现细节充满情感的津津乐道把我们带进一个与当今世俗完全不同的生活场景,让我们感受到民俗的独有魅力。这种年复一年看上去没有什么变化的农家风俗文化,就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滋养着一个民族的血肉,形成一个民族的血脉,推动着一个民族的进步,也成一个民族能够立足于世界的身份和标识。今天,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低估这种力量;我们必须敬畏这样的力量。

我们一直在讲创造先进文化,实际上,先进文化这个概念一度被读解为西方文化,因为他们的经济科技先进,文化也就先进。好在,我们正在走出这样的思想误区。我们会越来越深刻认识到,一个民族文化的进步,是和一个民族生活进步联系在一起的。

有了这样的进步,才会创造先进文化。先进文化一定是民族生活创造的,不可能是别人送的。当我们认识到乡土民俗文化这样伟大的力量时,难道不能认识到这样的文化的也具有进步性和先进性意味吗?回答是肯定的。

没有了民俗,也就没有了乡土,也就没有了文化。文化保护首先就要保护民俗文化。当一个国家意识到自己的民俗文化与自己民族这种血脉关系的神圣性时,就要不遗余力去保护。保护的方式包括立法。也许,对民俗的文化立法可能越来越需要。

三,读郭文斌的《农历》,一直会联想到丰子愷的绘画。伟大优秀的艺术内涵饱满丰厚,但意境上通常很单纯,很率真。丰子愷的作品是这样,郭文斌的小说也是这样。当然,我们只是说,郭文斌的小说正在追求这样的思想境界,正在努力创造这样的意境。我们会注意到小说中这个农民家庭的人际关系的和谐。一个知书达礼的智慧父亲和一个朴实无华心灵手巧的母亲所支撑的农家,正是一幅优美的风俗画。

当然,我们会注意到,小说在展现各个农历节气许许多多的风俗时,显然有意回避当代农村生活中尖锐的矛盾冲突,把乡土描绘成一个桃花源一样的世界。这是否会是对真实生活的一种粉饰或失真?小说主题内涵并不是试图揭示当代农村社会经济现实矛盾冲突的本质,而是组合一个民俗风情中的乡村形态。

我们不必用“农村题材”那种理性模式去规范它。实际上,当我们带着一种现实的指向去读小说时,仍然会体味到作品思想的用意。我们今天的农村民俗在功利竞争的现实中不断失去,不断被流行时尚文化所替代__这种文化损失和伤害的后果很可怕。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重新复活了应该有的人性化的生活的文化场景,意义不好是很重要吗?

四,《农历》对中国的乡土小说创作具有开拓性意义。我们知道,新中国以后的农村题材小说的思想艺术旨趣和现代文学中的乡土小说完全不一样。当“农村题材”小说成为主流后,乡土意义上的小说发展会处于徘徊状态,其弱势弱点就会突现。如这个走向的小说并不是表现真实的乡土,而是传达文人的情怀、意趣和理想。

我们知道,郭文斌是一个传统文人色彩极重的作家。他不仅是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的作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坚定践行者。他的这种意志一直引导着我们去注意他作品中的作家个性品质表达,以为他是用爱、善以及禅在结构他的小说内涵,从而忽视到他试图超越自己的努力。

事实上,我之所以看重《农历》是注意到作家告诉我们,他对传统的坚持和忠诚力量源泉是来自他的乡土民俗生活,他试图把他的智慧还原给自己的乡土,表达他对乡土的挚爱、敬畏和忠诚。他并没滥用他所坚持的文人气,也不卖弄他那种文人文化,而是想把表现的重心转向乡土生活本身,尽管我们在他的小说中仍然读出不少禅意性的说教。

《农历》对乡土民俗细节的细致描写是作品区别于文人化的乡土小说的本质特征,也是对乡土小说新的开拓。它从文人意气的小圈子走出来,到人民的风俗生活当中去寻找艺术的进步与创新。这应该看作是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