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鹤绂的学生 卢鹤绂——中国核能之父的科学人生

2018-04-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6月7日,是享誉世界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卢鹤绂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社会各界聚首复旦,共同追思这位卓越的科学家.卢先生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公开发表估算铀235原子弹及费米型链式裂变反应堆的临界体积的简易方法及其全部原理,被称为"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在卢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其子卢永强特地从美国空运回国7箱档案资料,包括先生的日记.学术手稿和札记计206卷(件),悉数捐赠给了复旦大学档案馆.拂去历史的尘埃,回首那段科学征途,卢先生留给科学界的是

6月7日,是享誉世界的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卢鹤绂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社会各界聚首复旦,共同追思这位卓越的科学家。

卢先生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公开发表估算铀235原子弹及费米型链式裂变反应堆的临界体积的简易方法及其全部原理,被称为"第一个揭露原子弹秘密的人"。

在卢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其子卢永强特地从美国空运回国7箱档案资料,包括先生的日记、学术手稿和札记计206卷(件),悉数捐赠给了复旦大学档案馆。

拂去历史的尘埃,回首那段科学征途,卢先生留给科学界的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回国时大衣成为"藏书箱"

复旦大学档案馆馆长周桂发参与了《卢鹤绂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的编写,他讲述了一段卢先生归国时的故事。

1941年,卢先生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院取得博士学位,拿到国内大学的教授聘书,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工作机会,回到抗战中的祖国,准备为国效力。为此,卢先生退出了自己与另外两名物理学家正在进行的课题,而不久之后这两名物理学家正是凭借这一课题获得了诺贝尔奖。

当时乘坐飞机行李不能超重,每个人的行李不能超过20公斤。炮火中的中国科研资料、图书资料非常紧缺,为了多带一点书,卢先生想了一个很好的办法,他穿了一件很大的大衣,这件特殊的大衣中有很多插袋,他把很多珍贵的英文书籍插在其中,结果安检时被发现。

当时国难当头,很多人都会千方百计向国内运送宝贵的日用品,或是金条。安检人员感动于他的精神,给予免检放行。就这样,卢先生把这些珍贵的书籍带回了国内,用于日后的教学科研。

讲学费5000美金如数上交国家

在此次捐赠的档案中,有一张收据格外引人注意,卢先生将在国外讲学期间获得的5000美金全部上交教育部。在日记中,他详细描述了上交的理由。虽然身处国外讲学,国家依旧每月给他发放工资,所以这笔钱自己不该拿。

上世纪60年代起,卢先生开始写自己的"红专"日记,几十本日记本中写满了卢先生在专业上的研究心得和思考,字迹清晰,一丝不苟。即使在文革最艰难的环境中,卢先生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专业研究。

还有一本特殊的"接待外宾简记",这是由海鸥牌香烟的烟标页面装订成的小册子。卢先生喜欢抽烟,每天要抽2包烟。但那时前门牌香烟需要烟票才能购买,卢先生抽得最多的就是海鸥牌香烟。抽完烟后他把烟壳纸变废为宝,在这本小册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1972年后美国科学家来访的情况。当时到达上海的都是重量级的物理学专家,卢先生承担了大量的接待工作,他详细记录了杨振宁、吴健雄、李政道等科学家来访时的各种细节。

最后时分依然关注世界科技前沿

卢先生于1997年去世,在1996年接受采访时,他最牵挂的依然是祖国的科学事业。复旦大学档案馆征集编研室主任杨家润讲述了他眼中的卢先生。当时的卢先生告诉他,自己这一辈子并不后悔,他对学术上的追求一直没有淡化过。

卢先生最关注的是两个领域的科研问题:一是社会现状问题,他认为盲目崇拜进口产品的想法是不对的,科学界应该积极开展自主创新,否则结果就是跟在外国人的后面走,甚至出现跟着爬行的状况,这对国家的发展不利;二是宇宙起源问题,卢先生说自己身体条件不允许他到处走,但是他还在根据现有资料积极研究。

"一是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发展,最后的目的是开创新领域。二是要老实,不要虚伪,弄虚作假,故弄玄虚的人都是站不住的。知而告人,告而以实,仁信也。"这是卢先生告诫青年科学工作者的箴言,也是卢先生自己恪守一生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