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谟吴曼青 “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青年学生最需两个素质

2017-10-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新社北京4月2日电 题:"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青年学生最需两个素质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现在的学生最需要具备两个素质: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自学能力."谈及青年

中新社北京4月2日电 题:“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青年学生最需两个素质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现在的学生最需要具备两个素质:明确的目标和良好的自学能力。”谈及青年后备人才培养,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如是说。

“对话2012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院士报告会”2日在北京理工大学举行。作为该校的杰出校友和兼职博士生导师,王小谟亲自带了十多个博士。他说,绝大部分学生都目标明确,有自己的科研目标,但也有个别例外。他认为目标不明确的原因是缺乏学习动力,对自己比较马虎,没想把事情做好。

此外,王小谟认为,博士的自学能力亦非常重要。他的学生中不乏自学能力很强的人,与之交谈能让老师也获益不少。王小谟仍深深怀念他的恩师孙树本。孙老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无疑对他以后的科研之路具有重要作用。

1956年,王小谟进入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专业学习。那是他“记忆中最美好的岁月,一辈子也忘不了”。同学们一起上晚自习,有一年的时间专门做实践,还有这所“红色国防工程师的摇篮”浓浓的为国奉献的氛围,都对他日后矢志不渝献身国防产生重要影响。

王小谟说,当时的理想就是为国防工业添砖加瓦,并没有想到出名获利。“现在得了个大奖,国家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我想,这是对我们全体国防科技工作者的肯定,是对我们军工电子人和中国电科人的肯定,我只是代表大家领了这个奖。”

王小谟的大学毕业设计做的是天线设计,创造性地解决了当时的雷达研究相关问题,所有答辩老师一致同意给了满分。指导教师高本庆说,他的答辩表现已经超越了一般毕业生答辩水平,年纪轻轻,却已流露出过人的创新精神。

上世纪60年代,王小谟大学时代结束,正值中国开始建设国防工业的“三线”,包括他在内的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被分配到西南、西北等条件艰苦的地方工作。他们无怨无悔地放弃大城市的生活,为中国的国防事业付出毕生精力。

在50年的科技生涯中,王小谟带领团队先后研制了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引领实现了国产预警机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并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行列,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

谈及人生所遇困难,王小谟认为,第一是技术困难,第二是环境困难。技术困难可以解决,但在环境困难的情况下心态如何非常重要。75岁的王小谟告诉“90后”学生:人生有起伏,“起”时不忘乎所以,“伏”时不悲观,锲而不舍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才能获得事业的成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