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雪峰后代 冯志祥魂归故里 百年后与冯雪峰故乡再聚首

2017-05-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浙江在线04月02日讯走过长征的老红军冯志祥回来了!他和冯雪峰一样回家来了!3月25日上午10时,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义乌市赤岸镇神坛村的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放下了手中的活,拿着菊花,一起来到村里的敦本堂前,欢迎冯志祥将军魂归故里."看到村民们这样热情,感觉好像当年欢送红军的那样,都是这样全村人一路夹道欢送,依依不舍."护送父亲骨灰回到老家神坛村安葬的冯志祥的大儿子冯鲁延说,"父亲一辈子都想着家乡,时刻惦念着父老乡亲,叶落归根是父亲的遗愿,如今,终于帮父亲完成了这个愿望,我们也安心

浙江在线04月02日讯走过长征的老红军冯志祥回来了!他和冯雪峰一样回家来了!

3月25日上午10时,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义乌市赤岸镇神坛村的村民们不约而同地放下了手中的活,拿着菊花,一起来到村里的敦本堂前,欢迎冯志祥将军魂归故里。

“看到村民们这样热情,感觉好像当年欢送红军的那样,都是这样全村人一路夹道欢送,依依不舍。”护送父亲骨灰回到老家神坛村安葬的冯志祥的大儿子冯鲁延说,“父亲一辈子都想着家乡,时刻惦念着父老乡亲,叶落归根是父亲的遗愿,如今,终于帮父亲完成了这个愿望,我们也安心了。”

就这样,在100多年后,就在曾经一起玩耍、一起学习的地方,冯雪峰和冯志祥这两个义乌唯一的从同一个村子里出去的,胜利走过长征,走进新时代的老红军又聚在了一起,在青山绿水间,日夜守望着他们深爱的家乡―――神坛村。

父亲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革命事业

也许是由于“武将”的关系,就算是在义乌,知道冯志祥的人也不是很多。1904年8月1日,冯志祥出生在神坛村的一户普通农家,小时候与冯雪峰一起在邻近的八石村上学,后又到兰溪读过书,还在书店里做过学徒。15岁时,冯志祥回到神坛村当长工,后于1922年离家出走,参加了国民党部队,曾任连长职务。

1931年,冯志祥毅然在江西投奔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过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又参加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革命圣地延安以后,进入中共中央党校学习。由于他思想进步,工作积极,英勇善战,多次受到上级的表扬,并当选为党的七大代表。

无论是在著名的平型关战役,三大战役的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还是解放后广西十万大山的剿匪战争,他都英勇善战,一往无前,荣获一枚又一枚勋章。在著名的平型关战役中,冯志祥中弹负伤,右手食指、中指永远失去功能,造成终生残疾。可是伤好后,冯志祥就一直苦练用右手无名指扣扳机。直到逝世前,他的儿女们才看到他的“三等甲级”残废军人荣誉证。

1961年12月至1964年5月,冯志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广西军区副政治委员(正军级)。1964年离休。1987年8月1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作为战士,他是一名合格的兵;作为干部,他是一个严于律己的官;作为父亲,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爸爸;作为人,他是光明磊落的人。”冯鲁延说,“父亲的离去,虽没留给我们一分钱财,却留下了无穷无尽的宝贵精神财富。我有一个弟弟、三个妹妹,平时大家分别住在北京、桂林等四个不同的城市,难得相聚。这次都一起来到了神坛村,我们都感受到了家人般的温暖。”

落叶归根一直是父亲的心愿

“父亲一生都是很朴实的,也很节俭,虽身居要职,却一直低调做人。有一次,他身着军装,步行到一家饭店去参加地方政府的宴会。那饭店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五星级宾馆,守卫比较严,结果他被卫士挡在门口进不去。他也不解释,就在门口等着,一直等到他的专车到了才得以进入。”

“在1950年、1966年两次回到家乡,都没惊动当地政府,就住在亲戚的家里,吃着家乡的小菜。在记忆中,父亲一直保存着他的光荣传统,打补丁、缝纽扣,都是自己动手。在我参军的时候,父亲还郑重地送了我一个针线包。”

“当年,父亲离休的时候就想回来,金华的房子都看好了,后来由于军区一级备战,军级干部不许离省,事情就一直拖了下来。”冯鲁延说,“父亲非常热爱家乡,他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聊的总是只有两个话题,一个是打仗,一个就是神坛的农民。在父亲的心里,他一直就是神坛的一个农民。平时吃饭的时候,如果不小心饭粒掉在桌子上,他都会要求我们捡起来吃掉。”

“冯将军魂归故里真是太好了。”今年67岁的冯泽铨告诉记者,他记得很清楚,1966年5月的时候,冯志祥曾回村子里来过,那时还是公社时期,冯志祥来的时候,还带着警卫员。可是,冯志祥在老家只待了几天就回去了,后来听说由于备战的缘故,就一直没有看到他回家来过了。

“回家一直是父亲的心愿,现在,父亲终于可以在神坛的青山翠柏间安息了。”冯鲁延说,“现在,我妈的骨灰还放在广西桂林,到时候也准备一起移过来。”“皖南事变的时候,父亲是在新四军3师,当时正在赶往与新四军军部汇合的途中,结果还没汇合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当时新四军3师的损失不大,我爸爸就是在那个时候与我妈认识的,我妈也是一名新四军战士。”

两个老红军的家乡情结

遵照冯志祥将军的遗愿,冯志祥的回家仪式非常简朴。记者看到,除了神坛村的乡亲们,只有葛永镜、鲍增虎、陈亨云和冯泽君等四个一直关注冯志祥的老朋友应邀参加。

今年85岁的鲍增虎曾在义乌市委办、市府办工作,当时搜集冯志祥资料的时候,主要就是由他负责的。“冯志祥的资料比冯雪峰要缺乏很多,还好他表姐的女儿保存着很多较完整的影像资料,当时就是我找到他表姐的女儿去拿过来的。”鲍增虎说,“金华胜利走完长征的老红军只有他和冯雪峰两个,而且他还是义乌唯一参加过党的七大的代表。”

上世纪60年代初期曾当过义乌县县长的葛永镜,还有义乌市新四军研究会的陈亨云等人,这些年一直很关注冯雪峰和冯志祥回家的事情。冯泽君是赤岸人,1996年,他就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两个老红军的家乡情结》,说的就是冯雪峰和冯志祥的故事。

两个老红军后人亲如兄弟

“冯夏熊就是我的哥哥。”让人意外的是,虽然冯雪峰和冯志祥是同村人,而且是一起参加了伟大长征的革命同辈,但是两个老红军的儿子却一直到了2003年才真正相识。1996年,冯鲁延应邀回义乌参加“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纪念大会,才知道神坛出了两位红军。2003年,冯鲁延去上海参加“雪峰百年”纪念活动,才得以与冯夏熊认识,两位老红军的后人一见如故,双手紧紧相握,从此即以兄弟相称。

如今,冯夏熊与冯鲁延有空就会在义乌住上一段日子,特别是冯夏熊,正在争取修复冯志祥故居,由于历史原因,现在冯志祥的故居已经破败不堪了。而且,现在神坛村只有冯雪峰纪念室,有关冯志祥的一些材料,暂时还只能陈列在冯雪峰的纪念室内。

“当时,神坛村是一个只有六七十人的小村子,却出了这么两个人物,真的非常难得。”葛永镜说,“我认为,冯雪峰和冯志祥,一文一武,都是走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现在我们应该在神坛村专门成立一个纪念馆,让长征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金华日报 记者 张海滨 通讯员 朱惠刚 贾沧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