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南讲座 邓小南老师讲座笔记整理

2017-06-2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宋代政治文化面面观 今天整理的讲座是邓小南老师的"宋代政治文化面面观",受困于知识面有限,这方面了解不多,就不在笔记里加自己的思考了.不懂的领域绝不瞎BB.下面是正文.听众问答部分用的是邓小南老师的第一人称. 为什么要讨论宋代这个距今1000多年的朝代? 出于一种对历史的关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无论我们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总要在历史的脉

                                                               宋代政治文化面面观 今天整理的讲座是邓小南老师的"宋代政治文化面面观",受困于知识面有限,这方面了解不多,就不在笔记里加自己的思考了。

不懂的领域绝不瞎BB。

下面是正文。听众问答部分用的是邓小南老师的第一人称。 为什么要讨论宋代这个距今1000多年的朝代? 出于一种对历史的关注,"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无论我们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总要在历史的脉络中探求今天,通过中国的历史了解历史的中国; 中国历史的深厚积淀,是我们心灵的"魂和根",也是当代历史性选择的"魂和根"。

一、对宋代历史的基本认识 中国历史上严格意义的帝制时期前后共2000年左右(秦王朝至清王朝)。

宋朝恰好处在这两千年的中点。 宋朝同期先后并存的其他民族政权还有:辽、西夏、金、大蒙古国(元帝国)。 两宋的划分 北宋:统治中心在黄河流域,以开封为代表,1127年被金灭亡。 南宋:统治中心在南方地区,以杭州为代表,1279年被元灭亡。

注:南北宋各有9位皇帝,但是南宋9位皇帝中,宋恭宗即位时年幼,临安(近杭州)已经被蒙古军队包围,宋恭宗出城投降,临安陷落。但是逃出临安的宋朝宗室和大臣(如文天祥、陆秀夫等),坚持抗蒙直到1279年在崖山覆灭。

因此,南宋的最后两位皇帝,是没有在都城就位过的。   对宋朝的一种"爱恨交加"的情感: 一方面,宋朝在社会经济、制度建设、科技文化方面领先于世界;但另一方面,宋朝又是被周边国家挤压,内政因循求稳的时期,在战略、政策上有过重大失误和诸多问题。

几位国学大师对宋朝的评价: 严复:中国之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

陈寅恪: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钱穆: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 黄仁宇:历史中主要的朝代每个不同,而尤以赵宋最为显著。   宋朝的不同点: 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王朝,很多都是靠着铁血的战争手段打下来的,(如秦、汉、明、清),但是这些王朝的开国君主都不是职业军人出生。

赵匡胤是职业军人,但是宋朝却不是通过战争而是通过兵变得来的。 虽然宋朝的统治阶层始于职业军人,但是宋朝,却多因其军事力量不振为人所诟病。

  海外学者对宋朝的研究:存在着 "early modern"  (宋朝是近代的早期/开端)的说法。   对宋朝的基本认识: 1、宋代处于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型期,它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界的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并不是古代史上国势强盛的时期; 2、但它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方面的突出成就,在制度方面的独到建树,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与牵动,使其无愧为历史上文明昌盛的辉煌阶段。

二、立国环境、政策导向 <一>生于忧患,长与忧患 忧患 是天时or地利? 天时: 竺可桢老师的研究 气候上:11世纪初12世纪末,中国北方气候转寒,温暖期趋短。

中原王朝历史上始终面临着周边其他民族政权对其的威胁,但是这些威胁主要来自于北部,南方的其他民族政权对其威胁有限。 北方的政权又多为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对天灾的抵御能力有限,因此在寒冷、干旱时往往选择南下生存,而南下就进入了农耕民族的传统活动区,由此引发冲突和战乱。

因此,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劫掠、入侵大多是一波一波的,分时期的,而不是持续性的。   地利:中原王朝传统上是农业国,黄河流域又是传统的农耕发达地区。

宋代时期黄河水患严重。 解释:黄河在东汉末期到唐朝中期的时间里,没有大的泛滥,属于一个罕见的"安流期"。 但是东汉后中国陷入一个相对分裂的时期,尤其在西晋以后"五胡乱华"时期,北方少数民族进入黄河中游,但仍然继续其游牧生活方式,使得黄河流域大片农田演化为草原,这一演变使得水土流失、河道淤塞的现象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