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先骕诗词 胡先骕的早期诗词

2018-02-2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胡先骕的早期诗词               张大为四十年代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听人说过胡(先骕)校长七岁能诗的故事,但不知其详.直到半个世纪之后,见到胡氏的<忏庵丛话>手稿中<熊子幹师>一篇,才得知胡氏的童年往事.其时,胡家后园有个家塾培英书屋,请了年过花甲的老贡生熊子幹先生为胡家子弟启蒙,胡先骕四岁就欢欢喜喜地从师学习,熊师除了教三字经千字文以外,重点教识字,每识一字,要彻底明瞭它的音义和用法,开始一天认识四个字,以后增加到六个八个字,几年下来识字过万.五岁时开始学<论语

胡先骕的早期诗词               张大为四十年代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听人说过胡(先骕)校长七岁能诗的故事,但不知其详。

直到半个世纪之后,见到胡氏的《忏庵丛话》手稿中《熊子幹师》一篇,才得知胡氏的童年往事。其时,胡家后园有个家塾培英书屋,请了年过花甲的老贡生熊子幹先生为胡家子弟启蒙,胡先骕四岁就欢欢喜喜地从师学习,熊师除了教三字经千字文以外,重点教识字,每识一字,要彻底明瞭它的音义和用法,开始一天认识四个字,以后增加到六个八个字,几年下来识字过万。

五岁时开始学《论语》,毫无困难,第一天读‘学而时习之’到‘其为人也孝弟’全章,特别高兴,还回家向母亲诉说学了什么,“母子怡怡之状,历六十余年,记忆犹新焉。”在七岁以前,《四书》之外,还学了《洪武正韵》,开始读《诗经》。

由于识字的基本功扎实,才有了以下的故事:“常忆五龄时,先中翰君以庚子之难自京归,饭时饮酒而出一对云:‘五龄小子’,即对以‘七岁神童’,先君为之色喜。先君曾口授杜诗如忆舍弟,梦李白诸五言律诗,故七岁时先君赴陕,时已入秋,景物萧索,乃以片纸粗画风雨孤舟状,而题诗两句云:‘连日风和雨,孤舟远远行’,先君后在汉江舟行,恰值此境,乃续两句云:‘可怜儿七岁,犹解宦游情’”这就是一个早慧的儿童,在七岁时信手涂鸦之作,被父亲发现其中的诗意,续成了一首诗,并无神秘之处。

施浒的《胡先骕传》说得更详细,胡先骕的一兄一姐,在家塾中都不肯努力学习,“在一旁年仅3岁(施文用周岁)的胡先骕却听得入神,哭闹着非学不可,此情此景深使父母和老师惊喜。

………一日,父亲在亲朋面前随便口述一句‘五龄小子’,兄姐尚不解其意时,胡先骕马上就对以‘七岁神童’,顿时引起亲朋的惊讶,都视他为神童。”施浒是胡先骕在北师大的入门弟子,晚年与胡先骕学术上生活上来往密切,其说当属可信。

其后,胡先骕八岁丧父,“九岁能属文”(八股文),十一岁参加科举考试,由新建县保送‘幼童’到府学,成为最年轻的庠生(秀才)。1906年科举考试被废除,由南昌府送到改办新学的洪都中学堂插班,校中理化动植物都由一个老师授课,其水平可想而知。

1908年进入京师大学堂英文科预科(相当现在的高中)学习三年,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停办,胡先骕回到南昌,不久就赶上江西省教育司选派留学考试,考取赴美留学,1912年11月初成行,时年19岁。

现在能见到的胡氏最早的诗词是他1914年在美国参加南社寄回国内,在1915年刊印的《南社丛刻》第13集和第15集中的《阮步兵》《诗别萧叔絅燕京》等15篇诗(共52首)和《南社丛刻》第13集中的《忆旧游》至《转应曲》等8首词。

以及胡先骕担任美国西部留学生中文书记和《留美学生季报》的通讯员时,1916年在《留美学生季报》第3卷第1号上刊载的《忏庵词稿》(12篇22首,除《蝶恋花(4首)》《虞美人贺友人新婚》为《胡先骕文存》所漏收外,其余《菩萨蛮 仿温助教体》等10篇19首同年刊载在《南社丛刻》第17期上),和1916年《留美学生季报》第3卷第2号刊载的《忏庵诗稿》(《美洲度岁竹枝词十首》《得晓湘书杂赋》《杂感集定庵句(8首)》等3篇19首,《胡先骕文存》均漏收)。

以上在美诗词《胡先骕文存》共漏收5篇24首已由《胡先骕年谱长篇》补录,尚有1916年寄王晓湘《菩萨蛮》10阙失传。

《胡先骕年谱长篇》认为《美洲度岁竹枝词十首》是胡氏最早的诗作,该诗刊载于1916年,不一定是1912年所作,即使是1912年所作,也只是在美国的最早诗作,他在赴美前还有不少诗词。

那就是上述1915年的《南社丛刻》中的《阮步兵》等15篇诗和《忆旧游》等8首词。这23篇诗词写作时间有迹可寻者可分为三类:从诗词内容可确定为赴美前所作的诗词有:《小孤山》《下江南吟》由九江乘船赴上海往返,路过小孤山。

《杂感》诗中有句:重来江沪故人稀《翠楼吟》题云:“劫后重来山河易色”,指1912年 推翻满清,建立民国,胡氏回到南昌。从诗词内容可推定为赴美前后所作的诗词有:《别晓湘汴梁》王易(晓湘)是京师大学堂同学,南昌人,家居开封。

诗中有句:‘愿君勤翰墨,千里惠我书’,当为留美考试前所作。《诗别萧叔絅燕京》萧纯锦(叔絅)是京师大学堂同学,永新人,诗中有句:‘我今亦往东海东’,为赴美前所作。

《别汪涤云太学》汪涤云是京师大学堂同学,诗中有句:‘我今远涉天涯西’,为抵美后所作。从诗词内容可假定为赴美前所作的诗词有:《无题集花月痕句》(4首)和《呓词集花月痕句》(20首),《花月痕》为清人魏子安所作。

此书是清朝继《红楼梦》之后的又一部长篇言情小说,书中关于人物的描写,凄婉动人,颇具艺术感染力。特别是这部书中的诗词很多,缠绵悱恻,哀感顽艳,都是香奁体。

清末的文人很欣赏这些诗。胡先骕也不例外。集句不是创作,只是重新组合别人的诗句,是青少年容易入手的“文字游戏”。胡先骕在美国学专业,余暇填词读西洋文学,不会再为《花月痕》集句了。此外几篇虽无写作时间,却表达了作者的爱好。

《赠晓湘大梁集定庵句》(四首)龚自珍(1792-1841),号定盦。他是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主张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启蒙家,思想家。龚自珍的诗绝少单纯地描写自然景物,而总是着眼于现实政治、社会形势,发抒感慨,纵横议论。

思想的深刻性和艺术的独创性,使龚诗别开生面,开创了近代诗的新风貌。对胡先骕的诗风有一定影响。《游仙二十绝》游仙诗原是道教中歌咏仙人漫游之情的诗。魏晋阶段,不仅道人创作游仙诗,文人亦相继创作游仙诗。

游仙诗内容向有两种倾向,一种纯写求仙长生之意。另一种则是愤世嫉俗之言。厉鹗(1692─1752),号樊榭,清代以宗宋为基本特征的浙派奠基人,著有《宋诗纪事》一百卷。

出身寒门,生活的压力使他郁郁寡欢。康熙49年(1710年),年仅19岁的厉鹗写下了《游仙百咏》,以后两年,厉鹗又写了《续游仙百咏》《再续游仙百咏》共300首。他在《自序》中写道:“事虽寄于游仙,情则等于感遇”,清楚地表明他是借仙境神话,影射现实。

胡先骕原打算一一和作,未能做完,来美后,未带原作,无法续作了。《阮步兵》阮籍(210-263),曾做过步兵校尉,所以称他为阮步兵。魏晋交替时期的著名诗人,为“竹林七贤”之一。

其代表作是82首五言《咏怀诗》。这些诗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芳树》《巫山高》借用唐五代诗人卢照邻之同名诗题,内容相近,体裁不同。

《菩萨蛮 仿温助教体》温庭筠(飞卿)(约812—870),唐代诗人、词人。定居于鄠县郊野,靠近杜陵,自称为杜陵游客。官终国子助教,人称温助教。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胡先骕的词作大多是学习姜白石的婉约体,唯有一篇《台城路 言志》 独具特色:词云:“古云否泰相消长,神州岂真沦坠。半属天心,半关人事,莫丧元龙豪气。勤修道艺,想重整河山,莫非吾辈。未是夸言,冥心孤往自能济。

 他年果能如志,一帆当载酒,长揖而逝。三楚云山,五湖烟月,啸傲了兹余岁。二三新契,便日日称尊,寻芳买醉,想此孤心,他年当尽慰。”颇有几分豪气,应是较年轻时之作。总之,到底那篇是最早的诗词作品已无法确认。

但是从胡先骕早期诗作中可以看到他的爱好:熟读《花月痕》及龚定庵诗,为之集句;喜欢厉鹗的游仙诗300首,打算一一和作;仿照温庭筠的花间体填词;对阮籍的《咏怀诗》和卢照邻的五古诗印象极深。

他一方面醉心于青年人中流行的香艳体诗词,一方面又从定盦诗游仙诗中体会到抒感咏怀诗的重要性。他的诗词作品,既有言情的又有论理的,既有传统的又有新潮的,既有幻想的又有现实的。大体上,在美国时以填词为主,1916年回国后兴趣逐渐转向吟诗,1918年以后不再填词,到70岁以后才恢复填词。他全心关注和评论当代诗人的诗作,推崇同光体诗的成就,有人说他是江西诗派,实际上已自成一家。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