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涛的父亲 曹雪涛院士研究的我国首个大肠癌树突状细胞治疗性疫苗

2017-08-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国首个大肠癌树突状细胞治疗性疫苗进入II期临床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曹雪涛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树突状细胞领域研究逾10年后,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他们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医治大肠癌的树突状细胞治疗性疫苗进入II期临床研究.日前,二军大免疫学研究所和上海海欣生物技术公司组织了有关临床试验报告会,这一疫苗在II期临床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据悉,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4位,每年有102万新发病例和53万死亡病例.我国肠癌发病率增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达到年均4%

我国首个大肠癌树突状细胞治疗性疫苗进入II期临床研究 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曹雪涛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树突状细胞领域研究逾10年后,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他们自主研发的我国首个医治大肠癌的树突状细胞治疗性疫苗进入II期临床研究。

日前,二军大免疫学研究所和上海海欣生物技术公司组织了有关临床试验报告会,这一疫苗在II期临床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据悉,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4位,每年有102万新发病例和53万死亡病例。

我国肠癌发病率增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达到年均4%。上海是全国大肠癌发病率最高的城市。 从1994年起,曹雪涛院士的研究团队就将研究的重点,聚焦在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免疫细胞、状如树根一样的树突状细胞上。

他们研制的治疗性疫苗,将大肠癌患者自身体内的单核细胞培养成树突状细胞,然后使这些细胞携带上患者自身肿瘤抗原,再注入患者体内。人体内的T细胞一旦遇到携带患者自身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后,就会被激活,去识别并杀伤体内的肿瘤细胞。

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获悉,由该校免疫学研究所所长曹雪涛院士带领的团队研发的一种针对晚期大肠癌患者的肿瘤治疗性疫苗,目前已顺利进入II期临床试验。

这对于众多大肠癌患者是个好消息。 据介绍,“除癌疫苗”的学名叫做“抗原致敏的人树突状细胞”,属国家“863”重大项目,是国内首个癌症免疫治疗研究重大课题,也是中国第一个自主研发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并经批准进行临床试验的癌症治疗性疫苗。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免疫学的进展,癌症患者的免疫治疗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关注,被认为是未来诊治癌症的一种方向和有效手段。曹雪涛院士解释,这个“除癌疫苗”的基本原理是,在患者体内提取分离单核细胞,并在特定条件下诱导其成为功能强大的树突状细胞,随后,当携带自身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疫苗进入患者身体,会唤醒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杀伤体内肿瘤细胞,达到防止肿瘤复发和控制转移的目的。

目前,国际上对树突状细胞的研究,已给肿瘤的免疫治疗带来了希望。在美国,树突状细胞治疗性疫苗在前列腺癌、胃癌、恶性淋巴瘤多个肿瘤治疗研究中已进入了最后的临床试验。

我国科学家将这一研究对准了大肠癌,是源于中国的实际。近年来,大肠癌上升为国内癌症中的主要杀手,每年有14万人被确诊,在大城市恶性肿瘤的排名从第6位上升至第2位。我国大肠癌发病以40——60岁居多,比欧美国家要提前12——18年。

曹雪涛院士透露,眼下,大肠癌治疗性疫苗II期临床研究在上海的长海、瑞金、仁济等多家大医院开展,有望在明年开始进入最后的临床试验即III期试验。II期研究另外取得了一项领先国际的发现:试验研究证明,对患者采用化疗和免疫治疗相结合的方式是有效的,打破了以往认为免疫治疗与化疗相互矛盾的观点。

曹雪涛表示,期待在不远的将来,将这“除癌疫苗”正式运用于临床,为更多的晚期大肠癌患者带来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