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生太极小架 陈氏太极拳小架之我见

2017-05-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知乎,几乎没有关于太极拳的长篇文章,陈家沟是太极拳发源地,杨.武.和.吴.孙等皆出自陈氏太极,陈氏太极又分为大架.小架,四大金刚皆为大架,陈伯祥等为小架.自问自答,知乎关于武术.太极拳.陈氏太极的问答比较少,我7月底辞了2年半的记者工作,来到陈家沟学习了一个月的太极拳(陈氏小架),期间查资料.问老师.和同学交流,了解了一些东西,虽然不甚专业,但通俗易懂,希望发出来能对爱好者有帮助,如有漏误,欢迎指正.结缘陈氏小架种子大三的暑假,我在驻马店市电视台实习.所谓实习,其实因为去的时机不太对,实习生人

在知乎,几乎没有关于太极拳的长篇文章,陈家沟是太极拳发源地,杨、武、和、吴、孙等皆出自陈氏太极,陈氏太极又分为大架、小架,四大金刚皆为大架,陈伯祥等为小架。

自问自答,知乎关于武术、太极拳、陈氏太极的问答比较少,我7月底辞了2年半的记者工作,来到陈家沟学习了一个月的太极拳(陈氏小架),期间查资料、问老师、和同学交流,了解了一些东西,虽然不甚专业,但通俗易懂,希望发出来能对爱好者有帮助,如有漏误,欢迎指正。

结缘陈氏小架

种子

大三的暑假,我在驻马店市电视台实习。所谓实习,其实因为去的时机不太对,实习生人数稍多,大部分时间在刷微博、和别的实习生聊天直到老职工脸色低沉。每天我骑着自行车沿着文明大道穿过一个又一个红绿灯口下班,空气里有炊烟、烤鸭味、烤红薯香。

在十天左右的实习期里,我读了四本书:南方周末的三本文集,以及李海鹏当时的新书——《晚来寂静》。三本文集,其中两本是特稿集,南香红和李海鹏的,剩下一本是地理篇。

地理篇中,有一篇文章非常强烈的吸引了我——写于06年的《陈家沟习武记》。它就像一颗种子,让我暗暗对自己说,一定要去一次陈家沟。

文章并没有太多涉及武功、拳理,而是描绘出一个河南小乡村的风土民情,文采飞扬,充满感情,以致于我前后反复看了很多遍,有一种身处山外看本山的别样亲近,也想有机会和那位记者见上一面。

兴趣

我的胎教据说是武侠剧《天蚕再变》,在初中,我阅读了大量的武侠小说。对于一个喜欢故事的男孩来说,武侠小说简直就是鸦片。

从《飞狐外传》、《雪山飞狐》开始,金庸和温瑞安的大部分作品我都看过,高中后期把英语课改成了古龙小说鉴赏课,天道不爽,高考时英语成绩挺一般。

电视上也经常播一些武林节目。比如王战军丹田弹抖,平躺靠小腹可将铁饼弹飞,日本横纲级相扑曙太郎也没法把王战军推出圈外;一堆人排队推不动陈小旺,即使换成大力士龙五。

看归看,我还从来没想过去练一个让胖子推不动的功夫。不过陈家沟是太极拳发源地,陈氏太极最正宗,这样的印象倒是留了下来。

口碑

真正让我行动的,是洛阳的一位老板。该老板年轻低调,相貌和马云有几分相似,和马云也有相同的爱好——打太极拳。他每年都会安排一个月时间去陈家沟学拳。

和他聊天后,我知道了这么几点。1,费用不算贵;2,有历史,有功夫;3,公平,同一个班里教的东西都一样。

摆在我面前的只有时间这个问题了,现在普通的上班族似乎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除非辞职。之后过了大概半年,我辞职打算换工作,终于可以去陈家沟了。

选择

"凡事预则成,不预则废",尤其是有了互联网,出门逛个街都想提前查查附近有哪路公交车。

南方周末记者去的学校是陈小旺、陈小星的学校,即陈家沟太极拳学校,也就是过去陈家沟的体校,历史老,牌子硬,大师名气大,是最稳妥的选择。

马云、任志强、李连杰、吴京等一干社会名流常去的学校是王西安父子的学校,即王战军太极拳学校,王战军在央视武林大会上出尽风头,号称"常胜将军",实战太极代表者。

吴京拍成名作《太极宗师》时来陈家沟跟王西安学了几个月太极拳,之后还来过好几次。马云、李连杰最近推广的太极禅项目也是与该校合作,马云在各种公开场合毫不吝啬表达自己对太极拳的喜爱,他拜王西安为师,甚至阿里巴巴公司招人都要求应聘者打上一段太极拳。

我咨询了一下王战军太极拳学校,他们对于成人学员,主要推广一种"战军十三式"的白领养生太极。且不说王战军在实战中散打动作居多,如此太极,不学也罢。来陈家沟学"白领养生"?我觉得"白领养生"说白了就是照顾那些"钱多手笨"者,我年纪轻轻,不好意思学。

无意中,在网上看到"大架"、"小架"的区分。 原来,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这名动四海的"四大金刚"都是大架传人,在陈家沟还有与之相对对应的小架一脉。如同华山派剑宗、气宗,陈氏太极也有两种路子。大架势广,小架势微,但小架口碑出奇的好,据说难度较高,且没有大架练多了膝盖痛的缺点。

打开视频看看小架拳什么样,相对大架拳,小架拳真——难看。好吧,这就是我的第一印象,大架左右扭来扭去,甭提多仙风道骨,小架拳撅着个屁股。。。。。。

后来,看了两篇文章,让我打定主意学小架。 一个北京人(后来知道是我老乡)、一个洛阳人各有一篇关于小架,风靡互联网的文章。篇幅长,论据详,类似于一种体验式报告。一篇叫《正宗太极拳大寻觅》,一篇叫《我学太极拳不平凡的经历》。有兴趣者可点文末链接。

出发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到地方看看。我坐上小巴,早上7点半出发。 中途下车上厕所,上车一看,一个身材魁梧的老人占了我的座位。我和他理论两句,他坐到了里面的空位。过会,司机说:"刚上的到温县城的哪位?"老人应声。我一听,心里一紧,便搭话道,说我去陈家沟学拳。

老人一听也是非常感兴趣,温县为陈家沟上属县,近年来沾陈家沟光,全县习太极拳蔚然成风。老人拿出手机,把他打的简易套路视频让我看。聊了一路,老人给了我一个温县城体育局专职免费教拳的王老师的电话,又指点了陈家沟路口,从该路口向南走6公里即达村里。

就快到路口时,天降急雨,瞬间如瓢泼般,司机问我咋下,我说有伞,没事。5分钟,到了路口,雨居然停了。司机连夸有福,踏着还残留着暑气的潮路,我向南走去。

2014年7月29日下午2点半。

寻师

太极拳,文化拳。我心里有标准。 一,年龄不要太大,不但名气大,收费高,其教学精力也有限,而且和我共同语言少。 二,年轻不要太轻,二三十岁的老师,我再勉强也难免心中不服,而且年轻人略浮躁,教学未必用心。 三,一定是个聪明的儒雅之人。和聪明人说话方便,而且我不相信粗人的太极拳水平能多高。 四,需是有名师传承的小架拳传人。

我给温县体育局的王老师打了个电话,她肯定的告诉我:"找陈伯祥。"

陈伯祥,小架拳的代表人物。大架陈小旺,小架陈伯祥。这两位可以说是陈家沟里威望最高的两位拳师。早听说陈伯祥现在不教拳了,有上门学拳的他都领到其得意弟子陈春生那里。但既然要学小架,见陈伯祥老爷子一面聊上几句也是极好的。一路打听,走到老爷子家门口,邻居说他去出差了。(去东北教拳了)对门的一群老太太们在搓麻将,一位慈眉善目的听到我要学拳,连声招呼我,"找春生呗,找春生。"

我哈哈一笑,心想,"网上说陈伯祥经常对上门来的学拳者说‘找春生’,老太太指路对着呢。"问了路线,向陈春生家走去。大门敞开,我走进院子,听到2楼有练武声,上门问一年轻人找春生老师,他带我进了1楼客厅,轻声喊了一声,春生老师从里屋出来了。

春生老师身高和我差不多,176的样子,瘦而文静,50岁左右。听说我还没吃饭,他太太给我热了个菜,我一边吃饭,一边和老师聊。

1, 练太极拳的是不是因为气沉丹田小肚子会变大,如陈小旺、王战军?老师您貌似也有一点。 答:不,中年发福。 2, 打拳时,呼吸需要控制吗? 答:不,呼吸自然,一式有的比较长,一个开合中一次呼吸不够用的。(我心想,练气易出问题,呼吸自然好) 3, 听说大架的"四大金刚"也练小架? 答:朱天才练过,网上有他打小架的16分钟长的视频。王西安可能也会,他文革时是民兵队长(你们懂的)。另外两个不知道。

不故弄玄虚,实在,聪明,我终于明白找到组织的快乐是怎么回事了。

区别

大架好还是小架好? 标准答案是:都好。从拳师到街上的商户,陈家沟一致对外。 大架小架基本原理一致,但在练习中有不小的区别。 一般而言,二者选其一,练大不练小,练小不练大。 大架八字脚,小架两脚平行或者略内扣。 大架敛臀,裆部前开后合;小架泛尾闾(泛,即翘),裆部前合后开。 大架膝盖做"∞"运动,此运动在小架中被称为"涮档",小架的档走平。

从外形来看,大架不大,小架不小。小架的小并非指架子外形小,而是说档部运动的圈比较小,而大架里有不少擒拿的动作,所以显得圈大。 在过去村里叫大圈和小圈,又称南头架,北头架。二者都要走从大圈练至小圈,从小圈到无圈的历程。 至于选大架还是小架,那就是你的选择了,我反正是小架的脑残粉。

传承

从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开始,小架的高手众多,陈有本、陈清萍、陈仲甡、陈季甡、陈垚、陈鑫。近代,大架的陈发科(陈小旺的爷爷)威震北平,其父陈延熙被袁世凯聘去教子。

好手、高手、妙手、神手。陈家沟几百年间,只有三位神手,皆是小架,陈仲甡、陈季甡、陈垚。 陈仲甡、陈季甡是孪生兄弟,一代宗师陈有本之子。二人曾率兵镇压了太平军,保怀庆府一方平安,被朝廷封为"武节将军"(原匾在文革中被毁坏)。陈垚和陈鑫是陈仲甡的儿子,哥哥陈垚习武,弟弟陈鑫习文。

陈垚的武功达到了陈家沟的巅峰,在陈家沟,关于陈垚的传说故事最多。据说有乡人从他身后用手指戳他屁股,陈垚头都没回,直接用屁股夹住后人手指,一路夹着走去,直到后人手指乌青,连声哀求,才放其一马。(该故事在祖祠壁画上)过去穿长袍,垚公可凭袍尖打人,让你转三圈不转三圈半。

陈鑫虽习文,系清贡生,但"少小侍侧,耳闻目见,薰蒸日久。窃于是艺管窥一斑。虽未通法华三昧,而于是艺仅得枝叶。其中妙理循环,亦时觉有趣。"——《陈氏太极拳图说》 学太极拳,此一书足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书中拳为小架 "陈鑫老爷子没子女,年纪大了,一日三餐都保证不了,捧着金碗要饭。

陈克忠的爷爷对陈鑫说,你的生活我负责,你负责帮我把后辈们的拳教好。陈克忠是老三,学得最好。陈氏是大家族,逐渐分出四大院、八小院。

陈克忠家是八小院之一,陈鑫一生清贫,留下了一部公认的武学经典《陈氏太极拳图说》。" ——《南方周末·陈氏小架,静悄悄传承》,陈伯祥语

陈克忠自幼随族祖陈鑫习学陈式太极拳小架十余年,甚为师厚爱。其师弥留之际,授以有关拳事文稿及《三三六拳谱》(传说中的太极拳最高秘籍,已毁),嘱其严守箴规,宁缺勿滥。忠跪泣受命。 陈克忠还可以反打太极拳,他是左撇子,原本向右的招式换成向左,绝技惊人。

上世纪50、60年代,整个村里就两位老拳师传拳。陈照丕传大架,教了"四大金刚",陈克忠传小架,教了陈伯祥等。(陈伯祥父亲是村里会计,少有的文化人)

陈克忠晚年与陈伯祥同吃同住,睡一个被窝。早晨起来,陈克忠比划个动作,陈伯祥开始练,陈克忠拎着个大烟袋出去转了,回来看看练啥样,然后再一比划纠正一下,接着练,陈伯祥天资聪颖,但一个金刚倒碓就练了一个多月,一套小架一路学了一年多。

后来伯祥结婚了,每天早晨,陈克忠到伯祥窗前用烟杆子敲敲窗户,"起来练拳"。早晨陈伯祥学拳时,学完练完一通了,其他弟子才来陈克忠家里。此时陈伯祥已经学完拳、练完拳回屋里睡觉了,其他弟子还以为陈伯祥没起来。

陈春生从小和伯祥的儿子陈琦玩着长大,起初跟陈琦学拳,虽然不得关键要领,但是功夫没白练,关节练开了。直到1993年,他才从伯祥老爷子那里听到小架拳预备式的真东西。他曾用了6年时间白天对着镜子、晚上映着影子改架子,架子终于规规矩矩,干干净净,老爷子后来一看,对外便主推他(教拳)。

近年来,老爷子看到了小架拳的传承危机。功夫好的几个徒弟忙于生计,没空专心练拳。老爷子便在陈家沟不再教拳,有学拳的领到陈春生家中,让徒弟可以以教拳养自己练拳,使得小架拳更好地传承下去。陈春生老师功夫纯正,为人谦和,武德高尚,深受伯祥老师器重。现为陈氏太极拳小架陈伯祥拳术研究会会长。

陈有本、陈仲甡、陈鑫、陈克忠、陈伯祥、陈春生,小架拳一脉相承,清楚明白。 巧的是,春生祖上是陈王廷,伯祥、克忠祖上分别是陈王廷的两兄弟,陈王廷兄弟四人,一人没有后代,刚好在小架拳这三代,陈王廷家的三支聚在一起。

伯祥

"温县陈沟太极大家伯祥者,吾师也,其体貌伟岸,性孤崚,恶奢华,喜恬淡,天性使然,疾恶之心常有,恻隐之心未无,故怨者愈远望其颈背尔,善者愈厚积情谊焉。" ——《试读吾师太极大家陈伯祥》 开封 李建设 崔春惠 伯祥老爷子身高1米8多,71岁,年轻时瘦,近年来胖了些。

我们托春生老师喊老爷子一起喝酒。 酒桌上,伯祥老爷子对我说:"这位小兄弟,看起来你比较年轻,我当年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出去教拳了。

我在淮阴教拳你们猜我收了多少钱?"我们不敢猜,老爷子说:"十块,我坚决不收费,别人临走时偷偷放我包里的,我后来说这是侮辱我的人格,哪怕换成是礼物都比这个好。直到现在,这么多年来我教拳还是不定价,给多少是多少(拳之珍贵,全在一念之间,珍之则无价)。"

同时,小架拳的传承也比较保守,老爷子教拳有三种人不教:一,不三不四;二,当官者(陈家沟老一辈拳师在破四旧、文革时被迫害严重);三,拿去卖钱。

"实际上,无论大架还是小架,都经历了断层,陈照丕、陈克忠传拳时都已经上了岁数,四大金刚和我那时候还年轻,隔代传,不通气。最好是我这70多的教出春生这样50岁左右的,50岁左右的教你们这些20多岁的。"老爷子见识那是相当高。

年轻时,老爷子白酒三斤不醉(不喜饮酱香型),当天也是年轻人喝多少,他喝多少,我喝了6两,被同学们架着回去,老爷子据说昂首阔步,径直走出饭店。内蒙古的张然对老爷子说,您是我见过的最仁义的中国人。老爷子一听,说:"我离陈家的先人差远了。"

"你别看近年教拳,伯祥师给你个笑脸,以前他教拳往那一坐,俗话叫身上有‘shen毛’,压得住阵,我们都是战战兢兢地打。有一次,我一个起式起了四次。"春生老师说。

书房架

一、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 二、学太极拳不可狂。狂则生事。不但手不可狂,即言亦不可狂。外面形迹,必 带儒雅风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 三、学太极拳不可满。满则招损。

俗语云:天外还有天。能谦则虚心受教, 人岂不乐告之以善哉!积众善以为善,善斯大矣! ——《陈氏太极拳图说》学拳须知 且看这学拳须知前三条,陈鑫老在多少年前就把学拳者的心理揣摩得一清二楚,节节击破,我一条条看下去,不由出了一身冷汗,惭愧,惭愧,种种不可皆说到人心底。

仅从此就能看出,为什么太极拳的魅力如此之大,它是陈家沟十余代文武全才的人物打磨而成的高级产物。

《陈氏太极拳图说》中从三才、河图、洛书、周易、八卦,将太极拳与之对应结合,拳法理论精细。难怪小架拳又称"书房架"。然而遗憾的是《图说》是半截话,剩下的半截在《三三六拳谱》里,陈克忠手里的《三三六拳谱》在红薯窖里受潮遭毁。

关于《三三六拳谱》,武林名宿唐豪三下陈家沟,论证陈家沟为太极拳发源地。他仅仅被允许看了一眼封面和目录便已兴奋至极。

风雨

说起中国传统文化的在传承中所经历的风雨,大家自然会想到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这对陈氏太极拳的传承来说同样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时,陈克忠也挨了整。"陈家沟是老村子,有名气,大家族,受忌讳,怕你聚众闹事。还会太极拳,会武术,更忌讳"。

1966年,陈克忠去世。说是病死,但那个年代,家庭成分不好,又教拳,再加上老先生在选择徒弟上对人品看的特别重,坚守鑫老的"能传则传,不能传刚焚之"。所以,有些人想学,他又不愿意教,"里面有些怨,有人就收拾他,往死里整,白天强迫他义务劳动,晚上戴着高帽游街、斗争",他们那个年龄,受不了。" ——《南方周末·陈氏小架,静悄悄传承》,陈伯祥语

陈照丕也遭了不小罪。1967年他初春跳井自杀不成,虽然被救起来,但是脚被井底的竹筒尖尖的斜茬刺穿。因为他是批斗对象,大队卫生室的医生不敢给他看病,陈正雷和陈春雷跪在医生面前求情,医生经不住,让他们回去用先盐水洗一下,等到晚上,才拿着碘酒偷偷去给他擦了包住。结果,没消好毒,陈照丕瘸了一年多。即便一只脚不能挨地,膝盖跪在凳子上,老先生还要讲太极拳。

从那时起,陈照丕把太极拳编成了语录拳,一边练一边唱。崔春冬记载了这段故事:"红军不怕远征难",太极拳起势;"万水千山只等闲","嗵",一个金刚捣碓。 ——《南方周末·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断而复续的故事》

学拳

拳架外形不难,尤其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花一个月时间学习小架一层架(8成东西都在1层架中),时间绰绰有余,但正如同武功有"内功心法",太极拳的内涵在动作要领上。

即老师常说的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每一个动作,无论是手、还是脚,全身都有一定的要求标准,预备式(即无极桩)的要求要始终贯穿在整个套路中。记住要领,对于年轻人也不算难,难的是身体明白,坚持下去(每天至少练两小时),然后再找老师正架子。

拳理脑子容易理解,但要把东西拿到身体上,就必须通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让身体记住。比如静的预备式要松下来,动的套路里难得做到松,而临阵时更难做到。

如果是专心全职学拳,有明师悉心栽培,据说三年功夫可成。全然不是小说中练个几十年打通任督二脉的样子。小架拳师非常实在,不忽悠人,拳理就是拳理,看得见,摸得着,每一招一式莫不以技击为目的,健身只是练习的一个附加结果。

拳理

太极拳决不仅仅是柔软无力,其松中有合,动中有静。松下来是为了更强烈的爆发。一套三层架或者炮锤打下来,比起外家功夫、少林拳来,实刚猛过之而无不及。

太极拳的威力从何而来? 一, 松。将身体学会放松,从而协调全身的力量,形成爆发力极强整劲。整劲就是力往一处使,普通人后腿一蹬,前腿自动把后腿力给拦住了,没法形成整劲,更谈不上因爆发力强、速度快而形成的穿透力。

而且普通的僵劲是直的,整劲可以通过人体结构和拳法转变方向,利用扭转形成更强的力量。 太极拳的拳打上去如同一发高速飞行且旋转的子弹,杀伤力极强。 二, 腿力大于手力。太极拳利用档力(广义的档,包括腿、胯)、腰力,力从脚掌而来,靠身法打人,因此,不但力量远大于手臂之力,而且由于力从下来,理论上身体各部位无不可发力打击。

收获

一位常年混迹陈家沟的人在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时说:"来陈家沟的有两种人,不是脑子有病,就是身体有病。"此乃玩笑之话,脑子有病一般指热爱武学,热爱太极拳的。

像我这种年纪轻轻,身体健康,自己跑来学拳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大部分不是年纪大些为了调养身体,就是来培养孩子的。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在开封跟伯祥老爷子的徒弟李建设学了小架,以前他为了准备《百家讲坛》,压力大,晚上睡不着觉,需要吃安眠药入睡,从1片增加到5片,练了小架拳一年之后,从一晚5片降到了2片。这是2010年开封小架交流会上,他对伯祥老爷子说的。

陈王廷创拳时就提到了太极拳有消食的功效,太极拳讲究向下松沉,对于消化系统好处多多。 另外太极拳还锻炼身体协调性,手、眼、步、腿、腰协调而动,10分钟不到的一路拳,全身各个关节都锻炼到,而且70%的地方是松,堪称最有效率的运动。有的老人在练过太极拳后,走路不摔倒了,因为身体平衡比以前有提高。

我练拳不算刻苦,起初同学多时,被氛围带动,每天5点半起床,后来人少了些,有点懒,早晨6点半起床练拳,上午在村里走走看看、喝茶、洗衣服,下午上课,晚上散步、看书、交流。一个月的时间,没有带电脑,手机也是诺基亚1050,手机自带的收音机、手电筒功能统统派上用场,读了三本书——《迦陵说词讲稿》、《直布罗陀水手》、《流血的仕途》,前两本略闷,当初就是空间有限,看它们耐读,所以带上。

商铺

陈家沟的物价非常好,(尤其是当你知道某家小卖部老板就是当年某顶尖高人孙子时)和超市价格基本无异。

而且商铺实在,都往低价卖,卖不上价,价钱透明。强烈建议花点银子,买点太极服、太极鞋等。 由于陈家沟3月到10月期间有大量的比赛、培训班,太极拳客流量大,商行都是直接从厂家订货,物美价廉,推荐"三合太极服",两口子做生意一板一眼,产品质量上乘。

那些东西在网上是买不到的,不要想着在网上买到网购价的,真是业界良心,值得拥有。比如纤麻的练功服、混元金刚牌牛筋底皮质练功鞋、斌锋牌厚点的袜子。

在外地居住,还有两件事要注意,一是防蚊虫,我在三伏天学拳,虽然有空调,但是蚊子挺烦,18元买包电蚊香(送加热器),轻松搞定。二,注意防沙眼,村里有卖红霉素软膏,最好自带氧氟沙星眼液。

风景

当初拍《少林寺》时,本来也打算拍陈家沟故事,后因换导演此事作罢。 少林寺有山有寺,陈家沟虽处黄河附近,周围景点不少,但均在50公里外。 沟里有众多学校、拳馆,规模大点的,有陈小旺、陈炳、王战军三家的学校(皆大架),可以参观下。

村北头的太极拳国际交流中心(即广场)刚刚建成,8月份刚好我赶上第一次使用,看了一上午的套路比赛。 杨露蝉学拳处尚未修整开放。 东沟练拳处,水质不好,影响拍照效果。。。 太极拳祖祠,门票40元一张,但颠倒是非,捧大架系祖上陈长兴而淡化小架一代宗师陈有本,园内有桃树、石榴、葡萄等果树,我觉得门票贵,遂吃桃吃个半饱,白色向阳者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