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太原八景“烈石寒泉”何时才能复流

2017-06-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经过艰难跋涉,汾河终于穿越了吕梁山脉清冷幽深的峡谷,在烈石山口缓缓流入太原盆地.在烈石山口,汾河河道变得平缓,境界也为之更加开阔.烈石山口是一个风光秀美的地方.西北烈石山.土堂山.崛 山围山.二龙山,两岸悬崖绝壁,犹如刀砍斧凿一般,汾河从峡口奔涌而出.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山上,整个太原尽收眼底.相传,天门积雪.土堂怪柏.古城夕照.崛 山围红叶.烈石寒泉.瓮泉难老.汾河晚渡.西山叠翠为古"太原八景".八景中,天门积雪.土堂怪柏.崛 山围红叶.汾河晚渡.西山叠翠.烈石寒泉都在烈石山口附近狭

经过艰难跋涉,汾河终于穿越了吕梁山脉清冷幽深的峡谷,在烈石山口缓缓流入太原盆地。在烈石山口,汾河河道变得平缓,境界也为之更加开阔。

烈石山口是一个风光秀美的地方。西北烈石山、土堂山、崛 山围山、二龙山,两岸悬崖绝壁,犹如刀砍斧凿一般,汾河从峡口奔涌而出。天气晴朗的时候,站在山上,整个太原尽收眼底。相传,天门积雪、土堂怪柏、古城夕照、崛 山围红叶、烈石寒泉、瓮泉难老、汾河晚渡、西山叠翠为古“太原八景”。八景中,天门积雪、土堂怪柏、崛 山围红叶、汾河晚渡、西山叠翠、烈石寒泉都在烈石山口附近狭小的地区。史载,烈石山下,有泉如沸,这就是著名的“烈石寒泉”。相传,虽处炎炎盛夏,泉水冰凉清爽;隆冬季节,泉水却热气腾腾。故谓之“寒泉”。

烈石山周边地区文化古迹星罗棋布。2004年春节,土堂村村民赵银宝在距汾河水面300米高的半山腰,意外地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聚居村落。在面积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裸露的土层中到处散落着陶片、打击石器、磨制石器和穴居房子遗迹。据专家推测,距今已有万年以上。土堂遗址不仅证明了太原历史源远流长,而且还证实,在汾河刚刚流出崇山峻岭的地方,已经诞生了太原地区最早的文明形态。“烈石寒泉”旁有窦大夫祠,为纪念春秋末期晋国名臣窦犨而建。窦犨凿渠改流灌溉民田,被誉为河神。据史载,孔子周游列国时,仰慕窦犨的政治主张,驱车来访。行至黄河边,得到了窦犨已被赵简子杀死的消息,决然原路返回。这就是孔子周游列国唯独不入晋的来由。

窦大夫祠西南侧一间不盈丈的小屋,就是傅山书斋“虹巢”。窗外有杏如虹,傅山随将书斋名为“虹巢”。青年时代的傅山曾在“虹巢”读书悟道,这里优美壮丽的自然风光涵养了他一腔浩然正气。傅山曾为虹巢赋诗五首,其中有“虹巢不盈丈,卧看西山村。云起雨随响,松停涛细闻”,“汾水初出峡,远山为小栏。山花春暮艳,柳雪夏初寒”的诗句。傅山的故里就是窦大夫祠不远的西村。傅山一生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汾水初出峡”的窦大夫祠周围。这一地区留下了傅山大半生的生活足迹,以至于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傅山书法、诗词、医学的传说。进入这片地区,人们仿佛进入了一个傅山的世界。

这里有以傅山命名的学校、医院和景点。很多普通的山川、河流、建筑等等,一旦和傅山联系起来,就变得不同凡响。现在,傅山曾经流连的烈石寒泉、天门积雪、窦大夫祠、崛 山围山、多福寺、三宝塔等等,都成了人们纪念和传承傅山文化的文化家园。

1917年,山西地方人士以表彰先贤的名义,兴建傅公祠;晋祠博物院南侧建有傅山纪念馆,陈列了傅山的书画作品、生平事略、图片和文献资料;1987年,上兰村建立了太原傅山医院,3年后又成立了傅山医学研究会,开设傅山专科;1998年和2000年又建成了傅山中药饮片厂和中药制剂室;1996年,傅山中学建成竣工;1990年,汾河之滨,全省第一个大型书法碑林建成,集傅山书法碑刻222通,成为山西书法的 “圣殿”;2008年,中华傅山园建成……当地更多的书法家、小说家、艺术家用自己的艺术实践走上了传承傅山文化的道路。在国内戏剧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一位当地文人投资数百万元,创建了一个剧团。成立之后,市场非常火爆,几个月便收回投资。现在,傅山不仅已成为尖草坪区的文化符号,甚至已成为太原、成为山西最具魅力的文化符号之一。

在朋友指引下,在一片阴湿的树丛中,我们找到了“烈石寒泉”遗址。唐代诗人李频《游烈石》盛赞的“泉分石洞千条碧,人在冰壶六月寒。时雨欲来腾雾霭,微风吹动漾波澜”的景象早已成为历史陈迹了。历历在目的,只有烈石山上“农业学大寨”几个大字和几根巨大的抽水钢管。当地村民说,烈石寒泉很早便已枯竭了。汾河要复流,寒泉什么时候才能复涌呢? 记者 武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