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粘膜脱垂的病因 5大预防方法需谨记

2018-11-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直肠脱垂是指直肠粘膜.直肠全层.肛管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处的一种疾病.本病可以发生于各年龄段,但以幼儿.经产妇及年长体弱者多见. 病因 关于直肠脱垂的发病原理学说众多,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滑动性疝学说,认为直肠脱垂的发病初期,指诊可以摸到疝,直肠脱垂是疝的发生过程,开始是直肠膀胱或子宫凹陷沿直肠向下通过盆底成为滑动性疝,当腹内压力增大时直肠前壁沿这个凹陷向下滑动,以至脱出到肛门外. 另一种学说是肠套叠学说,认为由于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发生肠套叠而引起,这种套叠与一般肠套叠不

直肠脱垂是指直肠粘膜、直肠全层、肛管甚至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处的一种疾病。本病可以发生于各年龄段,但以幼儿、经产妇及年长体弱者多见。

病因

关于直肠脱垂的发病原理学说众多,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滑动性疝学说,认为直肠脱垂的发病初期,指诊可以摸到疝,直肠脱垂是疝的发生过程,开始是直肠膀胱或子宫凹陷沿直肠向下通过盆底成为滑动性疝,当腹内压力增大时直肠前壁沿这个凹陷向下滑动,以至脱出到肛门外。

另一种学说是肠套叠学说,认为由于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发生肠套叠而引起,这种套叠与一般肠套叠不同,套叠起点无固定部位,因反复下脱,逐渐向下移位,如乙状结肠末段下脱,然后直肠末段外翻。

临床上常见的直肠脱垂套叠的形式较多。近年来,有的学者认为,以上两种学说基本上是一回事。因为直肠前壁陷入直肠壶腹处也可以看作是部分肠套叠,只不过是程度上的差异。

常用食疗处方

(1) 配方:黄芪30克,猪大肠头1只。制法:将新鲜猪大肠头洗净,反复清洗并除味后备用。然后将黄芪洗净用纱布包好,与备用的猪大肠头一起放入冷水中煮,使大肠头煮烂,弃药渣,加盐、酒等佐料后食用。适用于小儿直肠脱垂患者。

(2) 配方:黄鳝1条、瘦猪肉60克、黄芪30克。制法:黄鳝去内脏洗净与瘦猪肉、黄芪煮熟,加盐、糖、黄酒适量,去黄芪后食用。适用于成人直肠脱垂者。

(3) 配方:大米、小米各60克。制法:大米、小米洗净加水煮至半熟,再加入豆浆1斤,搅匀煮熟,可食用。功用:健脾胃、补虚损。适用于老幼直肠脱垂者。

最后,一旦出现幽门梗阻和大出血时,要考虑采取手术治疗。

预防

1、平时要注意增加营养,生活规律化,切勿长时间蹲坐便盆,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大便干燥,便后和睡前可以用热水坐浴,刺激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对预防直肠脱垂有积极作用。

2、妇女分娩和产后要充分休息,以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如有子宫下垂和内脏下垂者应及时治疗。

3、有习惯性便秘或排便困难的患者,除了要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外,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

4、经常做提肛运动,促进提肛肌群运动,有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效果,对预防本病有一定作用。

5、积极除去各种诱发因素,如咳嗽、久坐久站,腹泻、长期咳嗽、肠炎等疾病,婴幼儿尤其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