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秉鉴的后代 中国代购鼻祖伍秉鉴的传奇人生

2017-08-1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伍秉鉴(1769-1843年),字成之,号平湖,祖籍福建泉州.伍秉鉴的先祖原在武夷山以种茶为业,在康熙初年由福建迁至广东广州发展,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仍以当茶农为业,而他的父亲伍国莹则在广州首富潘启(福建泉州同乡)家中做账房先生.当时的中国还比较开明,很多老外常来中国境内采购所需之物,尤其以茶叶丝绸瓷器为最爱.后来朝廷推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几乎关停了国内所有货物进出口点,老外们只得在广州这个地方来采购提货,但广州毕竟是弹丸之地,不是什么货物都有,老外们常常为采购不到茶叶丝绸等货

伍秉鉴(1769-1843年),字成之,号平湖,祖籍福建泉州。伍秉鉴的先祖原在武夷山以种茶为业,在康熙初年由福建迁至广东广州发展,因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仍以当茶农为业,而他的父亲伍国莹则在广州首富潘启(福建泉州同乡)家中做账房先生。

当时的中国还比较开明,很多老外常来中国境内采购所需之物,尤其以茶叶丝绸瓷器为最爱。后来朝廷推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几乎关停了国内所有货物进出口点,老外们只得在广州这个地方来采购提货,但广州毕竟是弹丸之地,不是什么货物都有,老外们常常为采购不到茶叶丝绸等货物而焦虑并四处探问,于是部分精明的广州人牢牢把握了这次难得的机遇,纷纷出面找外商洽谈并做起了代购生意。

在多年的代购往来中,老外觉得由广州这13家代购的货物价廉物美又不失诚信,就一直坚持让他们做代购,而这这些家商家也不愿失去如此商机和旁落巨大收益,于是干脆抱团经营并对外号称“广州十三行”,成为当地一个响当当的且被官方认证的中华土特产代购公司。

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不愧为精明的先生,更不枉他在潘启家耳濡目染浸润多年,他发现这种独家经营的代购产业很有前途,能为自己的家族挣来大把的钱财,于是托人找关系开后门,向官府送钱说好话,终于1783年开设了一家专营茶叶名叫怡和洋行的代购公司,为伍氏家族的繁荣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801年,伍父退居二线,32岁的伍秉鉴理所当然地接手了怡和洋行的业务,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该洋行的总代理,也轻而易举地拥有了代购资格证。

伍秉鉴作为广州十三行后起的福建商人,他将福建商人在广州的势力推向了另一个高峰。他并不是所有的外贸生意都做,而是扬长避短,积优克弱,凭着祖传的一套识别茶叶优劣的绝门功夫,主做茶叶贸易,且只接受白银付款。为确保茶叶品质,提高运输效率,他雇请了大批品行端庄、聪慧机警、身体健康、吃苦耐劳、健步如飞、忠诚可靠的人来从事买卖运输,以保证货物按时到达、质量可靠、货到货款收回,在他接手洋行的短短几年间,他同欧美各国的重要客户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并依靠超前的经营理念在对外贸易中迅速崛起,成为广州首屈一指的名人和广州外贸行业的领军人物--总代理。

他还善于动脑,魄力超群,敢于每次借出百万银元给外国商人作资本,用于换来部分运输船只承运货物,以降低货物屯积成本,提高货物周转效率,其豪气和胆略令与其有生意往来的中外客商所折服。

通过日积月累的人脉积淀,伍秉鉴的名气越来越大,生意越做越红火,不但在国内拥有了房地产、茶园、店铺等,而且他还大胆地在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据说他还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最大债权人,该公司在资金周转不灵时常向伍家借贷。

伍家所积累的财富的确是惊人的。据1834年伍家自己估计,他们的财产已达到2600万银元,按照国际银价换算,这个数目相当于今天的50亿元人民币。

伍秉鉴的慷慨大方也是名声在外,一度成为中国商人的象征。据说当时有一个美国波士顿商人与伍秉鉴合作经营了一项生意,但由于经营不善,欠了伍秉鉴7.2万银元的债务,因一直无力还清这笔巨款而无法回国。伍秉鉴知情后,并未为难该商人,而是叫他把借据拿来,并对他说:“你是我的第一批老顾客,也是一个最诚实的人,生意失败不能说明你无能,只是因为你不走运。

”他说完后,便将借据撕了个粉碎,并告知对方双方账目已经结清,他可随时离广回国。正因为如此,伍秉鉴在当时西方商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成了洋人眼中的世界首富,曾被一些西方学者称之为“天下第一大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