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秉鉴的祖坟 从世界首富伍秉鉴想到的 鲁人

2017-11-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出了全球1000年历史上最富有的50个人.清代的外贸公司老总伍秉鉴列在其中.而且,在当时伍秉鉴不仅在中国在西方商界也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一些西方学者更称他是"天下第一大富翁".伍秉鉴又名伍敦元,1769年出生于广州,祖籍福建,他能够在中国落后的封建社会创出这样惊人的奇迹,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因素都有,从资料上看出他有多方面能力,但我认为他主要--他不吃独食,喜欢共创共赢.有钱大家赚,有福大家享.我们一般将受过良好教育而后投身商界的商人称之为儒商.而伍秉鉴也有

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出了全球1000年历史上最富有的50个人。清代的外贸公司老总伍秉鉴列在其中。而且,在当时伍秉鉴不仅在中国在西方商界也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一些西方学者更称他是“天下第一大富翁”。

伍秉鉴又名伍敦元,1769年出生于广州,祖籍福建,他能够在中国落后的封建社会创出这样惊人的奇迹,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因素都有,从资料上看出他有多方面能力,但我认为他主要——

他不吃独食,喜欢共创共赢。有钱大家赚,有福大家享。我们一般将受过良好教育而后投身商界的商人称之为儒商。而伍秉鉴也有着中国儒家的个性:谦和、胸怀和自律。善于笼络各商行,在“十三行”商人陷入集体低迷时,伍秉鉴先是把自己担任英国公司羽纱销售代理人的利润,按比例分给全体行商;然后又放债给他们,利润和口碑双赢,俨然一副江湖大哥的模样。

当然,他自己的精明运作也不能被忽视。在“十三行”这群最富有的群体中,伍秉鉴在累积财富方面的确长袖善舞。他的商行是“十三行”中与外商联系最紧密的一家,在东印度公司、散商和美商中左右逢源。伍秉鉴一跃成为广州行商的领头人——总商。

敢于吃亏,争取商机。众多关于伍秉鉴的趣闻逸事也在当时外商中流传甚广。其中一个故事,使他成了中国商人慷慨大方的象征。据说当时一个美国波士顿商人与伍秉鉴合作经营了一项生意,但由于经营不善,欠了伍秉鉴7.2万银元的债务。

然而他又一直没有能力偿还这笔欠款,故也无法回到美国。伍秉鉴知道此事后,并没有为难这个商人,而是叫人把借据拿出来,对波士顿商人说:“你是我的第一号‘老友’,你是一个最诚实的人,只不过不走运。

”说完,他就把借据撕个粉碎,并向对方表示他们之间的账目已经结清,对方可以随时离开广州回国。伍秉鉴这个惊人的举动,让伍“浩官”的豪爽名声在美国脍炙人口达半个世纪之久。换个角度说,他也像是一个放长线钓大鱼的商人。正因为这样外国人都愿意与他打交道,合伙经商,他到外商那里取货就像在自家仓库里取货一样,有钱拿没钱照样拿。外国人对他的信任胜过信自己。

敢想敢干,放眼世界。伍秉鉴不满足于赚本国人的钱,要去掏外国人兜里的钱。或许是因为从事海外贸易的缘故,伍秉鉴投资有着全球化的视野,他大胆在大洋彼岸的美国进行铁路投资,涉足证券交易、保险业务等领域,使怡和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跨国财团,伍秉鉴也堪称走出国门海外大规模投资理财的第一人。

伍家与英商和美商每年贸易额达数百万两白银,伍秉鉴还是东印度公司的“银行家”和最大债权人,东印度公司有时资金周转不灵,常向伍家借贷。靠着借钱给东印度公司,闷声赚利息。

富不忘国,富不忘民。“位卑未敢忘忧囯”,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国远征军封锁珠江口。伍秉鉴清楚地知道,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根源。因此,伍秉鉴动员行商们积极募捐,出资修建堡垒、建造战船。道光初年,伍家捐银10万两,筑南海、顺德两县桑园围石堤,这是珠江三角洲一项大型水利工程。

伍秉鉴之子伍崇曜,子承父业,子随父走,他也十分注重国家的文化事业。1821—1861年(道光、咸丰年间),伍崇曜出资出版《岭南遗书》62种,343卷,《粤十三家集》180卷,《粤雅堂丛书》180种,凡千卷,《楚庭耆旧遗诗》74卷,王象之《舆地纪胜》200卷等,为国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做为一个旧社会的商人难能可贵。

从伍秉鉴的成功看,主要得益于他的诚实谦顺、敢于吃亏,与英美外资公司的超密切关系。用现代的商业语言表述,那就是伍秉鉴有着优秀的自我管理水平、同时人脉丰富,值得现在经商者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