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蔡澜:唯美食和时间不可辜负

2019-0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见到蔡澜先生,是在十月底的北京琉璃厂西街,清晨八点半,秋风清爽宜人,这条古色古香的文化街两旁不时飘落下片片的银杏黄叶,我从街头准备走到街中间的荣宝斋.只见前方一辆车缓缓停下,后车门打开,下来一位长者,穿着笔挺,右手背着一只米白色布袋,左手拄着一只手杖,银白色的头发,衬着红彤彤的两颊,笑容和蔼地跟行人点头问好,这就是我即将采访到的嘉宾--蔡澜. 我慢慢走上前,跟他问好和说明来意,他笑脸亲切地说:"好的,我到楼上聊.",并让助理安排我一同上楼.我在书法桌边坐下,他的助理为我递来一杯普洱茶,

见到蔡澜先生,是在十月底的北京琉璃厂西街,清晨八点半,秋风清爽宜人,这条古色古香的文化街两旁不时飘落下片片的银杏黄叶,我从街头准备走到街中间的荣宝斋。只见前方一辆车缓缓停下,后车门打开,下来一位长者,穿着笔挺,右手背着一只米白色布袋,左手拄着一只手杖,银白色的头发,衬着红彤彤的两颊,笑容和蔼地跟行人点头问好,这就是我即将采访到的嘉宾——蔡澜。


我慢慢走上前,跟他问好和说明来意,他笑脸亲切地说:“好的,我到楼上聊。”,并让助理安排我一同上楼。我在书法桌边坐下,他的助理为我递来一杯普洱茶,同时对蔡先生说:“帮您准备了一杯更浓的。”,随后便呈上了一杯茶色浓郁的普洱茶给他,喝过茶之后,我平复了心中的小紧张,准备跟眼前的这位“老朋友”开始对话。


笔者与蔡澜先生的合照

尽管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蔡先生本人,但他对于我却一点也不陌生。我每天在微博上见到他,看他的美食节目,读他的著作,听他的演说。他之于我,就像一位常常进行思想交流的老朋友。


蔡澜,一九四一年八月十八日出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州。十多岁时曾留学日本,学习电影编导;二十来岁到香港,长期担任电影监制;四十多岁时,主持电视节目创香港收视记录,与金庸、黄霑、倪匡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五十岁之后,进军商界,制作并主持美食旅游节目,出版书籍,创办美食品牌;如今的他,仍然活跃于公众,所到之处必拥有一批粉丝追随,每天自在,快意生活。

此次,蔡澜先生到访北京,在荣宝斋举办了他人生的第一场行草展。展览一共五天,不仅展出了他四十多件作品,同时,他也每天到场,诚意满满,不懈怠一天。他在展区与来访的朋友问好,分享书法心得、交流解答问题、带领小朋友体验书法之乐,认认真真,不亦乐乎。


他说:“我做事情很认真,要做就把它做好。”

他的个人微博(@蔡澜)从2009年注册后开始发表动态,他每天更新,在线分享,回答网友提问,与他们聊美食、聊人生。在他的真诚又认真的更新下,现如今微博的关注粉丝人数已达970万。

对待每一件他正在做的事情,他都亲力亲为,认真诚恳。他说道:“这一次受荣宝斋之邀举办行草展,感到无上的光荣,我写了五十幅,另外也展出我的插画师苏美璐的十幅画作,以增情趣。至于展览的题名,我始终认为‘书法’二字对我来说,是沾不上边的,平时练的多数是行书和草书,最后决定用《草草不工·蔡澜行草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