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卫国 柴静 球八柴静报道朱卫国事件 教授真的是冤枉的吗?

2018-01-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当年珠江医院儿科重度地贫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和国际接轨,救了无数小孩的命,因为有一种药在国外已安全使用多年,因为中国的国情,药一直在药监局排队等准入,没有拿到中国的批号.但这个药是对孩子最好的,因此国内大的中心医生都要求家长自己去美国香港买回来用.有个儿童家属从入院开始就开始录音,医生护士每说一句话每打一次针就记录下来,整整记录了3本,当时教授要求家属自己去香港买药,家属可怜兮兮的说去不了香港能否找个中介代买.教授一心软就找了个药代帮忙代买,后来孩子数次排斥重度感染死亡,家属就说是买的假药,告了

当年珠江医院儿科重度地贫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和国际接轨,救了无数小孩的命,因为有一种药在国外已安全使用多年,因为中国的国情,药一直在药监局排队等准入,没有拿到中国的批号。但这个药是对孩子最好的,因此国内大的中心医生都要求家长自己去美国香港买回来用。有个儿童家属从入院开始就开始录音,医生护士每说一句话每打一次针就记录下来,整整记录了3本,当时教授要求家属自己去香港买药,家属可怜兮兮的说去不了香港能否找个中介代买。

教授一心软就找了个药代帮忙代买,后来孩子数次排斥重度感染死亡,家属就说是买的假药,告了数次,结果调查是从香港最大药店购买,手续发票齐全。 家属后来找到柴静,一拍即合,来做了新闻调查,所有公正为医生说话的都剪掉,诱导观众觉得孩子死亡是医生卖假药引起,绑架了媒体。

给政府施加压力,教授被整得身败名裂,药代被公安判刑,家属获巨额赔偿。珠江医院儿科干细胞中心关闭,后来有很多患儿家属打电话哭得声泪俱下说你们移植成功率那么高,救救我孩子吧。。医生只能说我们不做了,找柴静救你吧。那个教授叫朱卫国,现在已经没当医生了,身败名裂。那个药叫赛尼哌, 现在中国巳经有药了,经常被用到....


转者另附2007年事件qq报道对照阅读

今天登陆qq就看到弹出的新闻中有《9名儿童在珠江医院进行骨髓移植死亡》为大标题的报道。 昨日上午8点半,在“外购药”风波中不幸失去女儿的文女士专程从湖南长沙赶来,和珠江医院在广州市海珠区法院对簿公堂。2005年7月21日,文女士3岁的女儿萱萱在珠江医院进行骨髓移植手术,按医生建议购用外购药后死亡。昨日,文女士向珠江医院索赔死亡赔偿费及精神抚慰金等共254万元。

多名同样在珠江医院遭遇丧子失女之痛的父母们坐在庭下旁听。据去年10月央视报道,2004年7月至2005年9月间,在珠江医院进行骨髓移植的孩子一共有15个,经统计有9个孩子死亡。患儿东东的妈妈吴女士说,15个孩子受害的情况都是一样的,这些家长现在都已经取得联系,准备为孩子讨个公道。

目前已向广州海珠法院递交诉状的有6个患儿的家属,共索赔700多万元。其中有两名在珠江医院治疗“地中海贫血症”的孩子家长状告珠江医院案前日开庭审理,东莞的周先生和安徽的戴先生分别向珠江医院索赔170多万元和150多万元,近期也将开庭审理。

事件回顾
2005年11月:因骨髓移植中违规使用外购药,收受红包等,珠江医院儿科副主任朱为国受到广东医生违规中最为严重处罚。
2006年10月中旬:央视曝光9名地贫患儿在珠江医院接受同一种手术、购用外购药后相续死亡。
2006年10月27日:患儿家庭起诉珠江医院,因珠江医院提出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申请,法院决定延期开庭。 庭审焦点
死亡原因在病不在药?

几个家长反映,在骨髓移植手术前后,珠江医院的主治医生朱为国曾建议他们花巨资从一个叫王华的人手中购买了外购特效药。孩子用药后,很快死亡。

原告律师质疑药品质量有问题。珠江医院院方则表示,药物使用后,患者骨髓全部清除,白细胞降低到零,药品的作用出来了。药品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晕等等,也相继出现。这证明药物质量没有问题。院方说,出现这样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萱萱在骨髓移植后40天全身真菌感染死亡),是病情无法控制的结果,不能归咎于药品质量。”

原告方律师对此表示反对:药物作用“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用药量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不能因为药物有效就认为合法。“手术失败是自然转危?是医方使用假药的结果!” 逐利潜规则 带动外购药?

药物的使用,我国要求严格,珠江医院为什么避开药监局和海关的监管?医院本可以自己进口,为什么直接通过个人到境外去买药?医院明知进口药不能这样违规购买,为什么还会发生这样的事?原告方的辩护律师在一连串发问后指出:“这就是‘潜规则’,就是医疗腐败:医生向病人推荐高价药品,实质就是为了一个‘利’!”

该律师说,珠江医院从1999年实施地中海贫血症手术,在2005年媒体曝光前,都是使用这种方法购买药物。医患间存在着不平等,家长欠缺医学知识和信息,用什么药、签什么字,一切听从医院。手术失败和孩子死亡存在着因果联系,医院在孩子的死亡上有放任责任。

院方代理人回应说:“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医院和医生,这对医院方是不公平的。”他解释,医生拥有的医学知识肯定比病人多,但在治疗前后和每个病人都会有充分的沟通,不能因此就说“医患不平等”。而且医院用药谨慎,“我们所用的药物,在药理学上合乎逻辑。” 索赔100万 抚慰金合适吗?

文女士向珠江医院索赔100万元的精神抚慰金,另外有3名孩子的家长提出了同样数额的精神抚慰金赔偿。法官提出:“精神抚慰金是抚慰而不是赔偿,患方要求100万元精神抚慰金是否合适?”

原告方辩护律师说:医生是明知外购药为假药,使用其可能对患儿身体造成严重伤害的情况下,仍旧将其用于手术,是故意行为,而不是医疗事故中的过失行为。“珠江医院对生命的漠视给受害家长带来沉痛的打击,100万元精神补偿金既是对家长的抚慰,也是对无良医疗机构的惩戒,并不为过。”

院方立刻反驳:“说珠江医院漠视生命,大家可以去调查再说话。中央电视台为何只调查那些出现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的患者,而不去采访那些成功的病例?”
听了双方的辩论意见,法官说,这个案子将在仔细讨论合议之后,再行宣判。对于文女士要求的100万元精神抚慰金,法官强调:“我国的赔偿原则是补偿而不是惩罚。”文女士点头,表示可以再考虑索赔数额。

幸存者
她六岁 还能活六七年

6个起诉家庭中惟一存活的患儿每月输血续命
“妈妈,等我长大了挣钱给你们买东西,你们就不用这么辛苦了”,6岁的小欣欣说这些话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可能不等长大就要离开这个世界。
欣欣是起诉的6个家庭中,惟一接受治疗后还活着的孩子。

为救姐姐 生个弟弟
因为一出生就患有重症地中海贫血,欣欣的父母为给她治病拼命打工攒钱,为了取得同胞脐血,欣欣的父母还给她生了一个小弟弟。“是第四胎,中间怀了两个做产检时查出也是重症地中海贫血,都打掉了,现在这个儿子和我们一样都是轻型地中海贫血”,欣欣的妈妈告诉记者。

2004年6月28日,欣欣的父母揣着多方筹措的25万元钱,慕名把孩子送到珠江医院住院,“那时候找朱为国做手术的特别多,我们等着做手术,排队就排了几个月,后来是一个男孩做手术后死掉了,才腾出床位,让我们欣欣住院”。欣欣的妈妈一想起来就后悔,“当初也和其他患儿家属聊天,可是家属怕得罪医院,都不敢说有孩子做了手术后死了的事儿,忌讳这事,要是那时候知道这么多孩子死了,我们说什么也不让欣欣做这个手术”。 “又死人了?我会不会死?”

欣欣亲眼看见过同病房的患儿手术后死了,那时候才三岁的她特别敏感,一看到别的小孩有什么动静,就问:“是不是又死人了,我会不会死呢?”

在珠江医院做了手术并按医生建议购用了外购药后,欣欣不但没有像医生承诺的那样好转,反倒一点免疫力都没有了,而欣欣父母手里的钱也都花光了,医院随后停了药。

8月26日,欣欣的妈妈背着因为化疗脱发变成小光头的欣欣出院,之后欣欣都是靠每隔28天输一次血维持生命,只要到期不输血,欣欣就浑身没力气,也吃不下饭,无精打采。可是每个月1000多元的输血费,也让这个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不堪重负。

“她是戴着口罩出院的,我背着她出院时就想,要是她的病治好了,我该有多开心啊。”欣欣的妈妈说起这些就忍不住落泪。

记者眼前的这个小姑娘瘦弱文静,乖巧地依偎在妈妈身边。
“很多人说,她只能活到十二三岁,要是有钱就能让她长得更大一点。一想到这么好的孩子过几年就要离开我们,我们做父母的……”欣欣的妈妈说不下去了。 没钱买药只能看着孩子受罪

现在欣欣还要做很多医学检查,妈妈只好辞工专门照顾她和三岁的弟弟。全家都靠父亲一个人在工厂打工维持生活。全家4人这些年一直租住在番禺大罗村两间小房子里。欣欣每个月都输血,体内铁含量超高,可是去铁的药物每粒就要50元,每天要吃一粒,欣欣父母没有经济能力给欣欣吃去铁的药物,只能眼看着孩子受罪。

“不知道别人能不能理解我们做父母的心情,我们十月怀胎把孩子生下来,养这么大,一下子就被那些药害得没了命,心里真是很难过。”欣欣的妈妈说。 这实在是令人看了感到痛心的报道——无论是从医院方面,还是从痛失孩子的父母方面。 虽然血液病和骨髓移植不是我的专业,但我还是希望说些什么。

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病,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国家及亚洲地区。我国的广西、广东和海南为高发地区。主要有甲、乙两型,每型又各自分为极轻型、轻型、中间型和重型四等级。是由于携带地贫基因的父母遗传给孩子,导致孩子该种血红蛋白链合成减低乃至完全无法制造,而使得红血球体积较小;而令乙方面,未受影响的血红蛋白链制造过剩,形成无法配对的不稳定复合物,使红血球容易破裂而寿命缩短。

轻症患儿可以部分终生不受影响,而重症者多为死胎,或是一出生就死亡。而发病又活下来的孩子,带着无尽苦痛挣扎着生存。许多出生时看不见异常的孩子,随着成长渐渐出现症状,贫血加重,需要经常输血来维持生命。在目前的医疗水平下,即使竭尽全力治疗,很多病孩也难以活到成年。

骨髓移植/造血干细胞移植 这是一个在电影电视各种杂志上已高频率出现,大家都不陌生的词汇。原理说起来很简单,骨髓象种子,血细胞就像是果子。既然坏种子结出来都是坏果子,那么就把坏种子都杀死,换上好种子种进去,这样就能够长出好果子来了。这一治疗为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由于骨髓移植取材对受赠双方创伤都较大,今年来已经逐渐被造血干细胞移植缩替代。造血干细胞同样可以制造出血细胞,达到治疗的效果。 但是干细胞的移植并不就和种种子一样简单。人体对于进入体内非己的东西有很强的排斥和杀伤力,所以在移植之前,要用药物彻底摧毁人体的防御系统,如此一来,输入的造血干细胞才能在患者体内存活下来,发育出新的健康的血细胞。

在免疫系统被摧毁,到造血干细胞建立起新的免疫系统前的时间里面,患者都要居住在高度无菌的层流房或层流床中。这段时间里面,任何微小的感染都可能彻底摧毁患者。故而感染是许多移植患者的死亡原因。此外,由于大剂量放射、自身免疫系统的崩溃,各种肿瘤的发病机会也增加,同样可以导致患者死亡。

而患者自身残留的免疫功能对植入造血干细胞的攻击,也会导致移植失败。另外在白血病及肿瘤患者中,即使进行了移植,也仍然有复发的可能。 总而言之,骨髓移植虽然给这些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其过程却也是非常艰难的,并非很多人认为的得到配对的骨髓就等于得救了。 地中海贫血骨髓的骨髓移植 不同于白血病的骨髓移植,地中海贫血的骨髓移植进展得异常艰难。

白血病患者正常血细胞和造血细胞收到白血病细胞攻击,生长是减低的,所以在杀死异常的白血病细胞后,患者自身存留的正常造血细胞不多,对于移植入的干细胞排斥不相对来说不那么大,植入的干细胞较容易在患者身上生长起来。医生需要处理的更多是防治感染,促进干细胞生长以及预防复发等问题。

而在地中海贫血患者身上,医生需要面对的远不止于这些。由于患者贫血是血红蛋白异常和红细胞破坏引起的,骨髓自血细胞得到的信息是“血细胞不足”,相应的,骨髓会被更多的动员起来,以制造更多的血细胞——即使这些血细胞被制造的时候就已经“先天不足”。这样一来,就使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增生活跃旺盛,从而也需要更大剂量的放射线照射或药物来破坏原来的骨髓造血细胞。

而移植入的干细胞也会遭到比在白血病患者身上更强烈的攻击。故而,其移植成功率远较白血病来得低。这是地中海贫血骨髓移植一直困扰医生的一个难题。 高价药品 曾经有一位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的医生和医院其实很多时候都是在帮国外的药厂和器材公司打工。

看看大医院的器械、药品、耗材,不难发现众多外国知名厂商的踪影。在许多高端器材、药品上,不得不承认,国内产品的质量与之仍有一定距离。进口产品以其方便、可靠、稳定的特点,获得众多医务人员的青睐。 念书时,我也曾经在血液科实习过,报道中提到的在外购药的情况,我也有见过。但是事实并不完全和报道中所提到一样。

进口药品虽然很好,但是价格也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小小一支药就一万多元,是经常有的事情。在使用这一类药物的时候,我们经常都要征求患者家人的意见。如果她们希望使用,那么就联系这种药在广州的代理,让他们拿过来直接给病人家属。这样贵的药,医院一般是不敢放库存的:如果没有病人需要使用,而药品过期,损失将非常巨大。类似报道中家属指控的“假药”,基本上不可能发生。

至于说是否有原告律师所说的回扣、利润,当在实习阶段的我无从得知。但是作为一家著名的三级甲等医院,作为已经是儿科中心副主任的那位医师,为了利润、回扣就不计前途的和假药商贩联手,我想,这在大部分医务人员听来,会是个荒诞不经的笑话。 即使在我现在所在的医院,没有开展这些先进治疗,也会偶尔需要患者出外购药。

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部分药物医院药房没有,说来荒诞,但的确如此,连许多常用的降压、降糖药物这里都没有,甚至连口服的氯化钾溶液都没有,这种情况下,不让病人外出购药怎么办?还有一些药物医院药房虽然有,但是非常贵,对于那些经济困难的病人家属,我们也会选择让他们在外购买同种类但相对便宜的品种。

医院药房里面有什么药,用什么药,在这间医院从来不是一线医生说了算的事。再来就是令人头疼的药品比例了,我绝对相信发明这个东西的人是出于好意,但是结果如何,我不置可否。在一些中风后长期昏迷的病人,需要经常性营养支持的患者,光是每天一袋的肠外营养剂就需要600多了(所以我们不用这个药-.-b,都用胃管鼻饲的),到哪里去找那么多护理费用、检查费用来控制药品比例在40%?

所以白蛋白这一类昂贵的药品,我们也只能让患者在医药公司自行购买。说到有漏洞,一旦成为被告必输无疑,大家都知道,但是不这样做,药品比例超标,马上被扣钱的就是医生自己,如何抉择? 辩护律师口口声声喊着“这就是‘潜规则’,这就是‘利使’”。我倒是想试问他,倘若他是那位医生,以优异的成绩自医学院校学习五年之后毕业,进入一家三甲医院,在经历多年奋斗、难以言说的艰辛之后,终于成为儿科中心的副主任。

我们就假设他此时的月收入是8000元(在广州这个收入算是很一般吧),年龄假设在40,现在有一个“明知是假药”的代理找上他说,我们的药一万一支,我给你回扣3000块,你帮我用。此时他有15个等待移植的病人(珠江医院1年多来总共移植的病人数量),一个人3000,15个就45000吧,就是说一年假药回扣45000。

而他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做下去,到60退休,哪怕不涨工资,一共可以得到的钱是1920000元。那么这位辩才无碍的律师先生,是否会像他认为我们医生会做的那样,冒着15个病人用了假药都死亡,造成重大医疗事故,丢掉工作甚至坐牢的危险,和代理达成潜规则的协议呢?这仅撇开该医师也是一个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良心的人而非一匹“白狼”做出的纯利润的计算。

“骨髓移植儿童死亡之迷”? 如果说真有什么造成这些骨髓移植儿童死亡,我想,那只能是医疗技术的不成熟。一家三级甲等医院,必然地要对新进展、新技术开展研究和使用。各医院不同之处在于有些医院技术更成熟,有些尚在探索阶段。15例移植成功6例,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我曾经实习过的一家医院,在开展肾脏移植手术后,做了6例,仅成功1人,其余5人全部失败。

肾脏移植的难,不在于手术,而在于术前的准备,还有术后的抗排斥。移植的成功与否,是医学与疾病的斗争结果,有时也是天命所在。对于那些在手术台上发生超急性排斥,植入肾脏当时就坏死的病例,我们除了叹息还能说什么呢?他们自己认为,肾脏移植开展不起来的原因在于泌尿外科身边缺乏一个强大有力的肾内科支持。我想,这也是国家叫停众多医院轰轰烈烈竞相开展各类移植,而改为对有移植实力地医院进行认证和限定的原因。

一个不能不提的词是“医疗市场”,这是我们即使多么想把医院和金钱分割也无从回避的字眼。在政府逐渐撤出医疗领域的今天,病人数量早已经医院生存的生命线。

对已然成为实事的现状提避免医院市场化,恐怕只能是一厢情愿。为了争夺病源,吸引病人,证明自己的实力各大医院争相配置高档检查仪器,开展高新技术,这些资本无形转嫁到了病人身上,同时一些拥挤着开展的项目,也为治疗安全带来隐患。当然,珠江医院有没有开展骨髓移植治疗的实力,不了解的我,也不能妄加议论。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大家都不开展临床研究,医学就不能进步,开展,肯定存在风险。至于如何统筹规划,我想,那应该是卫生部门官员考虑的事情,而非我等基层医生的工作。 不过,在搜索这条新闻的相关链接时,看到过一些网页提到说“一个偶然的机会,吴女士在广州珠江医院网页上看到了一则广告,该院儿科中心副主任朱为国宣称,他长期治力于用骨髓移植的方法根治重型地中海贫血症,成功率高达93%。”

如果说医院做出这样不能兑现的承诺,那么医院的确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说了这么多,仅仅是想说,不要把对医疗现状的不满统统归结到一线医生,归结到“潜规则”身上,我们也同样存在许多无奈。医生对患者,患者是“弱势群体”,那么褪下白大褂,依照这个信息不对称的原则,生活中的我们相对老师、相对律师、相对各种商品生产厂家、相对各个政府部门等等,难道不也是“弱视群体”么?

我非常同情失去孩子的父母们,因为在血液中心实习的日子里,我曾亲眼见到他们痛彻心扉,已然无泪的心碎,见到过孩子的一声声哭喊,一次次发热,一回回呕吐在他们30出头的鬓角抹上的雪花,见到过那被验单上无情数字割裂地支离破碎的容颜……我看到过,感受到过,我们都见到过,我们都感受到过!我们是医生,却也更是活生生的人,能思考,有感情。谁能真的漠视同胞的苦痛与离去?!

但我也非常同情那位儿科副主任,我相信,这真的不是他的错。他是一个不成熟的医疗体制,不成熟的医疗市场下的牺牲品。 法院的审判结果还没有出来,我希望他能够平安度过。因为他和我们一样,是一个凡人,而不是一个坏人。 愿凡人一生平安!

========

这件事我也百度了。我倾向于医生方面很有问题。后来医生因为违规行为被处分了。

其实有的药国内如果买不到,有的医生会推荐一些国外的药,如果你们需要自己去找人买。但是你作为医生,不能够主动给病人提供买药的途径。这件事里,我觉得医生和那个供应商之间是不干净的。而且怎么样你医生也不能帮病人买走私药吧。


举个例子,我的一个朋友需要一种药,医生推荐她可以找人从香港买那种药,所以我就帮她带了。而且那种药是需要冷藏的,我因为是冬天,路上没几个小时,所以药效可以保证。


这件事里,他们后来去香港求证,病人用的那种药上面是没有冷藏标记的,香港卖的药是有的。如果供应商走私的不是假药的话,那么他很有可能保存就没保存好,导致药性变了。


总之就是,医生推荐病人买一些药很正常,但是主动还推荐找某某去买,这就不对了。当年毕竟很久远了,管理也不完善,到处可能都有些不干净的事,但是这事里医生还是主动过了头。